編者按:
高考作文歷來是廣大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關(guān)注的焦點,本報第40期刊登了王東強老師的《高考作文的命題特點及趨勢》一文后,我們陸續(xù)收到了許多老師談論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題特點的來稿。現(xiàn)刊登幾位老師的觀點,以期對廣大考生復習備考能有所幫助。
湖北趙華、韓英老師的觀點:
綜觀2007年全國及自主命題省市的18道高考作文題,它們有著共同的特點:
一、形式多樣,開放與限制結(jié)合
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正在由“一家之言”的格局轉(zhuǎn)向“百花齊放”的多元化新局面。2007年的高考作文更鮮明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在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這三種形式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變化。比如:命題作文中既有傳統(tǒng)的純命題式作文,也有在給出材料或情景的基礎(chǔ)上給出命題的;話題作文中有直接給話題的,也有材料加話題的,有給一個話題的,也有給幾個話題供考生選擇的……
高考命題的多姿多彩一方面體現(xiàn)了各省市命題的個性和地方特點,而這也正是下放高考命題權(quán)的本意;另一方面也對考生的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考生了解各種題型的特點,多角度多層面地思考問題,以不變應萬變,對高考作文復習備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哪一種命題形式都在吸收其他題型長處的同時也調(diào)整著自己,努力地尋求限制與開放的最佳結(jié)合點。比如今年就有很多由材料作文與話題作文“嫁接”而成的話題式材料作文題,它雖要求考生“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義作文”,但又“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gòu)思作文”,這就突破了傳統(tǒng)材料作文的命題思路,使考生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礎(chǔ)上有了選擇的自由。同時題目又有話題作文的“三自”方針(立意自定、標題自擬、文體自選)。這種新的命題形式兼有兩種命題形式的優(yōu)點:對話題作文進行限制而防止宿構(gòu);對材料作文減少束縛而更利于考生展示個性、自由發(fā)揮;很好地體現(xiàn)了開放與限制的結(jié)合。全國卷Ⅱ的作文題“幫助”,湖北卷的作文題“母語”都屬此類。
二、貼近現(xiàn)實生活,特別是普通人的生活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高考作文擔負著作文導向的任務,更要求引導考生關(guān)注自然、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生活,不做脫離實際的書呆子。2007年的高考作文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比如,全國卷Ⅰ看圖作文“摔了一跤”就涉及到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問題,并暗示考生應從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來思考……
但是,2007年高考作文題并沒有像以往的高考命題那樣涉及重大時事和社會熱點問題,18道高考作文題中只有全國卷Ⅱ涉及到叢飛這個新聞人物,更多的則是對普通人生活的關(guān)注。如江蘇卷的“懷想天空”、湖南卷的“詩意地生活”、四川卷的“一步與一生”、江西卷的“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這些題目都很適合考生的心理年齡,很貼近他們的現(xiàn)實及情感,可以較細致地考查考生對于自身、對于生活、對于他人生命個體的真實體驗,而不是天馬行空式的政治評論或社會分析式的“大文章”。即使是湖北卷的“母語”、重慶卷的“酸甜苦辣說高考”也完全沒有過去命題的那樣宏大價值追求,而是更符合考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使他們作文時“有話可說”“內(nèi)容充實”“感情真摯”,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這樣既能避免猜題、押題,也能防止考生的寫作與現(xiàn)實脫節(jié),說假、大、空話。
三、注重邏輯思辨,閃爍理性的光芒
理性,就是看問題要全面,不走極端,不感情用事。它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也是時代對青年的要求。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越來越凸現(xiàn)理性思辨的色彩,要求考生進行理性思考。2007年的高考作文也是如此,如全國卷Ⅰ的“摔了一跤”,四川卷的“一步與一生”都對考生的人生價值觀進行了考查,也暗示了考生要全面地、理性地看待人生;湖南卷的“詩意地生活”、遼寧卷的“我能”、上海卷的“必須跨過這道坎”,實際上也都在倡導理性、樂觀地對待生活;浙江卷的“行走在消逝中”、山東卷的“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要求考生進行“短暫與永恒”方面的辯證思考,全國卷Ⅱ有關(guān)“幫助”和北京卷有關(guān)“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的評論則要求考生理性地思考問題,然后提出自己的見解。這些命題既洋溢著教育的成分,又不盲目說教,而是促使考生進行內(nèi)省,抒發(fā)感慨,既有利于訓練考生的思維能力,也能促使考生在反省中提升自我。
四、追求濃厚文化色彩和審美品位
作文命題關(guān)注理性有利于訓練考生的思維能力,但若是脫離實際又容易使寫作模式化、空洞化,所以如果命題注重感情含量,就能發(fā)掘考生的感動點,這樣不僅有利于考生才情、個性的展示,更能防止宿構(gòu)。因此,濃厚的文化色彩和審美品位自然會成為命題者關(guān)注的熱點,他們從中外傳統(tǒng)典籍中吸納命題材料,如北京卷要求根據(jù)對詩句的不同評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作文題本身就給人以美感,如江蘇卷的“懷想天空”、山東卷的“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浙江卷的“行走在消逝中”、安徽卷的“提籃春光看媽媽”……這些命題能觸動考生的心弦,調(diào)動他們豐厚的文化積淀和生活積累,在文體上也很容易選擇語言優(yōu)美、便于抒情的散文。所以說2007年的高考作文命題做到了“理性”和“感性”的統(tǒng)一,命題既有美感和詩意,又有人文和理性。作文材料感情色彩鮮明,有理性的深度,或者多個命題分別彰顯感性和理性,由考生任選,這樣既體現(xiàn)了“選擇性”和“多元性”,符合新課標要求,又吻合當前作文實際,讓有不同思維傾向的考生得以展示自己的才情和個性。
而且,2007年高考很多作文題都具有比喻象征的意味,比如湖北卷的“母語”,如果只在漢語上下功夫就難以寫出好文章,若能把母語上升到“文化之根”“民族之根”,文章自然就有內(nèi)涵有深度了。福建卷的“季節(jié)”讓人想到“時間”“生命”“輪回”“收獲”“堅守”等內(nèi)容。上海卷的“必須跨過這道坎”則必須明確“坎”的比喻義是人生之坎,是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山東卷的“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是對美的留念,浙江卷的“行走在消逝中”則是對美消逝的感慨……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得到強化,生活積累成為考查重點,這樣自然會引導考生注重閱讀,豐富文化積累,形成良好的讀書風氣,也引導考生注重生活積累,感受生活之美,做一個智商高、情商也高的人。
綜上可知,2007年高考作文命題定位在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關(guān)注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掌握科學思維方法、注重個人品德修養(yǎng)、追求崇高思想境界等方面。按照“不可重復、不能怪誕、穩(wěn)中有變、變中有穩(wěn)”的命題規(guī)律,今后的命題應該會越來越體現(xiàn)“三化三性”的特點:常態(tài)化、文化化、廣義化;人文性、自然性、科學性。所以“生活”“思維”“人文”“個性”“積累”將是廣大考生在復習備考中必須把握的。
最后,針對2007年高考作文呈現(xiàn)出來的趨勢,我們提出“三注重”“四強化”的建議:注重體驗,注重理性,注重人文精神;強化審題意識,強化思維訓練,強化語言表達,強化素材積累。做到了這“三注重”“四強化”,考生方可有的放矢,以不變應萬變,獲得高考作文的成功。
江西張東河老師的觀點:
一、在命題形式上不再刻意追求多樣化和靈活性,在審題上不人為地構(gòu)設(shè)障礙。
降低審題難度,力求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考生的寫作熱情,讓考生真正得以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相當多的省市卷選取了最貼近考生學習、生活實際的題材來命題,如江西卷的“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重慶卷的“酸甜苦辣說高考”、天津卷的“有句話常掛嘴邊”、上海卷的“必須跨過這道坎”……
二、在確定立意上不再傾向于抽象或高深莫測,盡量杜絕寫作模式化、空洞化的套作。
2007年高考作文命題注重感性含量,著眼于對考生感動點的發(fā)掘,真正做到利于考生才情、個性的展示。很多文題,讀完以后,撲面而來的是陣陣濃郁的詩情畫意。如安徽卷的“提籃春光看媽媽”、山東卷的“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浙江卷的“行走在消逝中”、江蘇卷的“懷想天空”、湖南卷的“詩意地生活”等。諸如此類的作文題目,極易引起考生情感共鳴,從而使考生一下子便產(chǎn)生寫作的沖動和欲望。
三、在檢測層面上密切關(guān)注考生的探究能力,著重考查考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北京卷作文試題可謂開作文探究考核之先河,盡管從作文命題形式來看,采用的仍是材料作文形式,但在立意上卻獨辟蹊徑。作文所選材料是唐代劉長卿的送別詩《送嚴士元》的名句“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同時列舉出人們對于這兩句詩的不同理解,要求考生根據(jù)自己讀這兩句詩的體會,展開聯(lián)想,寫一篇文章。它要求考生能夠?qū)@兩句詩的意旨、情韻和意境等方面有較為準確、到位的理解,同時還需要考生能夠針對學術(shù)界中對這兩句詩的不同評說進行比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顯然,它既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詩歌鑒賞能力,還要求考生掌握必要的探究方法。這樣的作文題目,檢測的不僅是考生思維的感性含量,還檢測考生認識的理性深度。
江蘇秦葆老師的觀點:
綜觀2007年全國及有關(guān)的自主命題省市的18道高考作文題,其中材料作文5道,話題作文4道,命題作文9道。但從總體上看,在對文體、素材、主題及手法的要求上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文體上,對大散文深情款款;素材上,對文化素材情有獨鐘;主題上,喜歡考生將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寫入文中;手法上,對象征、比喻、意象等青睞有加。它們都體現(xiàn)了命題者對高考作文走向的思考,反映了命題者為避免猜題押題,提高作文命題區(qū)分度所做的努力。這些試題,有的平實穩(wěn)妥、貼近考生實際,有的則具有鮮明的課程改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