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讀了一篇文章,頗值得細細玩味。文章說清朝的道光皇帝其實是個冤大頭,不應該對中國近代落后挨打負全部責任。追根溯源,真正出問題的恰恰是中國人最引以為自豪的康乾盛世這一段!
細究起來,不能不為這一觀點所震撼。康乾盛世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發(fā)展的巔峰,當時的中國,無論是經(jīng)濟總量、外貿(mào)總量,以及發(fā)達城市的比例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然而,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歐洲文藝復興開始了,工業(yè)革命開始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開始了,現(xiàn)代生產(chǎn)力像春筍般、魔術般地從地下涌出來,整個社會進入了一個高級的文明階段,而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卻陶醉在“盛世”的歌舞升平之中,根本沒有意識到工業(yè)革命給人類進步帶來的巨大影響。中國從此和世界拉開了差距,不僅造成中國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而且一直到今天,都要承受著因為康乾盛世沒有憂患意識造成的被動局面。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边@是孟子的警世名言,也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智慧。
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共產(chǎn)黨就是民族憂患意識的產(chǎn)物。國破家危之時誕生的中國共產(chǎn)黨,鐵肩擔道義,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救國于水火,解民于倒懸,為中華民族排憂解患;當和平的陽光照耀大地時,中國共產(chǎn)黨描繪新藍圖,致力于現(xiàn)代化建設,領導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解民族存亡長久之憂患。在領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黨的三代領導核心都堪稱增強憂患意識的典范。
當歷史還處在光明與黑暗的角力中,1944年,毛澤東就向全黨發(fā)出學習《甲申三百年祭》的號召,要求同志們“千萬不可沖昏頭腦,忘乎所以,重蹈李自成的覆轍”。在“進京趕考”前夕的七屆二中全會上,他又語重心長地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p>
當歷史走到一個新的起點上,鄧小平領導了舉世矚目的改革開放。他反復強調(diào),發(fā)展是硬道理,要緊緊扭住經(jīng)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中國如果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中國就有被開除“球籍”的危險。憂患之情,溢于言表。
當歷史來到千年一遇的世紀之交,江澤民敏銳地抓住了這個不可多得的重要的戰(zhàn)略機遇期,他說:“形勢逼人,不進則退”;“面對很不安寧的世界,面對艱巨繁重的任務,全黨同志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p>
2002年12月,剛剛就任總書記的胡錦濤同志就帶領中共中央書記處成員來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學習考察,重溫毛澤東關于“兩個務必”的重要論述,表明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帶領人民不懈地艱苦奮斗的堅定決心。他說:“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們完全有理由為此感到自豪,但我們決不能自滿,決不能懈怠,決不能停滯。成績越大,喝彩聲越多,我們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p>
盛世危言,令人動容!這樣的憂患意識,源自十分清醒的政治頭腦,源自高遠的戰(zhàn)略眼光,源自對社會、對世界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的客觀規(guī)律的準確把握,源自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對中華民族生存發(fā)展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這正是各級領導干部所應當具備的、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