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痹谖锢斫虒W中,根據(jù)物理學科的特點,結合同學的學習實際和內容,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實現(xiàn)知識傳授和智力發(fā)展的辯證統(tǒng)一。
1 觀察指導
觀察是學習物理獲得感性認識的源泉,也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實驗儀器和演示實驗及學生實驗等,指導學生深入細致的觀察,辨明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及其變化條件。除此之外,還應指導學生多接觸自然,留心生活中的物理學知識,指導學生多觀察,善于根據(jù)觀察目的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的特征,以上這些是有意觀察。然而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有意觀察。測試表明,未經(jīng)過訓練的學生中能夠有意觀察實驗現(xiàn)象的約占10%~15%。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做了一個試管裝水燒小金魚的實驗,讓同學們觀察,學生們看到水開了,小金魚還活著。然后教師發(fā)給學生每人一只試管,讓學生自己做這個實驗,結果85%~90%的學生將小金魚燒死了。這說明只有少數(shù)學生觀察中有意識地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象的特征,火在試管上端燒,上端的水開了,下端水溫度不高,所以魚才能活。此實驗證明水是熱的不良導體??梢娪幸庥^察是需要培養(yǎng)訓練的。每次觀察實驗現(xiàn)象均要求學生說出看到了什么,說明什么,引導學生逐步養(yǎng)成有意觀察的習慣。
同時又要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的全過程,不僅看結果,還要注意觀察現(xiàn)象如何隨時間變化,注意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條件,邊看邊想,養(yǎng)成綜合分析的觀察習慣。
2 閱讀指導
閱讀是自學的基礎,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閱讀從時間上分課前、課中、課后閱讀。課前閱讀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帶著問題聽課;課中閱讀幫助形成正確的概念、原理和規(guī)律;課后閱讀溫故而知新,梳理知識形成網(wǎng)絡。只有當學生明確了閱讀的意義,才能積極參與閱讀并樂于閱讀。
在閱讀時讓學生做到眼、口、腦、手并用,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閱讀中對于概念、規(guī)律等結論性內容用筆勾勾畫畫;對于說明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修飾語或限制詞可加上著重號;對于文中晦澀的文字可反復吟讀,理解其意;對于不能理解的內容要加上問號。隨著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教者要求學生閱讀后能提出問題并能提綱挈領地歸納大意,形成知識結構。此外還要指導學生重視圖表的閱讀,明確其意,領會其質。
3 知識精加工的指導
新授課后或階段性復習時,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精加工是理解整理知識的過程,是去粗取精濃縮知識的過程,是去偽存真形成真知的過程。常見的方法有比較法、分類法、聯(lián)系法、歸納法、等效法等。
3.1 比較法
有比較才有鑒別。求同法和求異法是進行比較的兩種重要手段。求同法即找出事物之間的相同點,求異法即找出不同點。例如:在電磁學中應用左、右手定則往往會引起混淆。教師在講評時要比較異同,著重突出應用條件上的差異,以免弄錯。左、右手定則在應用時都是分別伸開左右手掌,并攏四指,拇指與四指垂直;還有就是表示的物理也類同:磁感線穿過手心,四指指向表示電流方向,拇指表示受力運動的方向。用左手還是用右手判定,關鍵不在于求哪個量的方向,而在于條件,即導線中電流與導線運動的因果關系。若是由于導線中有了電流在磁場中受力運動,那么不論是求磁場方向、電流方向還是導線受力運動方向,都應用左手定則。若是由于導線切割磁感線運動而產生電流,則不論求磁場方向、電流方向還是導線運動方向,都應用右手定則。差異就在于因果關系。抓住關鍵就能正確運用。通過比較,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比較法是學習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其它方法的基礎。在教學中應強化這樣的訓練以達到運用自如的地步。
3.2 分類法
根據(jù)一定的標準對有關內容進行科學分類,分類隨標準而異,在比較的基礎上進行。如力按效果可分為動力、阻力、支持力等;力按性質則可分為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3.3 聯(lián)系法
每門學科都有其嚴密的知識體系,學科內部以及不同學科間都存在著聯(lián)系。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從橫向、縱向兩方面去挖掘相關知識的聯(lián)系。如功的概念除抓住功的定義式外,還可以從功能關系、普遍的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等角度來理解。此外還要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用物理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某些物理現(xiàn)象,做到學以致用。
3.4 歸納法
歸納法是學生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對內容進行提綱挈領總結概括形成知識點或知識體系。例如將設計實驗的基本方法歸納為下面幾種:(1)平衡法。用于設計測量儀器,用已知量去檢驗測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彈簧秤、密度計等。(2)轉換法。借助于力、熱、光、電現(xiàn)象的相互轉換實行間接測量,例如打點計時器的設計,電磁儀表、光電管的設計等。(3)放大法。利如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將微小量放大為可測量。
3.5 等效法
等效法是研究物理問題的又一重要方法。如中學物理教材中體現(xiàn)出的等效方法有下面幾種:(1)作用效果等效:作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速度、加速度的合成與分解;電阻的串、并聯(lián)計算等。(2)過程等效: 將變速直線運動通過平均速度等效為勻速直線運動等。
4 記憶方法的指導
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學習剛結束,遺忘也就開始了,并且遺忘表現(xiàn)出“先快后慢”的規(guī)律。教師在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及時復習,一章節(jié)一單元結束后再進行階段性復習,與遺忘作斗爭。
記憶一般包括機械記憶和理解記憶兩種。機械記憶適用于無意義的材料,如物理學上的一些數(shù)據(jù);物理學絕大多數(shù)知識都需理解記憶,而理解記憶又建立在比較、分類、歸納等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