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塊足夠長的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上自左向右放有序號是1,2,3,…n的物塊,所有物塊的質(zhì)量均為m,與木板間的摩擦系數(shù)都相同。 開始時,木板靜止不動,第1,2,3,…n號物塊的初速度分別是v1,2v0,3v0,…nv0,方向都向右,如圖所示。 木板的質(zhì)量與物塊的總質(zhì)量相等,最終所有物塊與木板以共同速度勻速運動,設物塊之間均無相互碰撞,木板足夠長。 試求:(1)所有物塊與木板最終的共同速度;(2)第k(k 分析與求解(1)以木板和全部物塊組成的系統(tǒng)為研究對,依題意,系統(tǒng)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動量守恒。設全部物塊與木板最終的共同速度為v,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mv0+2mv0+…+nmv0=(nm+nm)v, 即(1+2+…+n)mv0=2nmv, n(1+n)2mv0=2nmv, 所以v=(1+n)v04。(1) (2)各物塊的初速度依次為v0,2v0,3v0…,nv0,木板初速度為零,當各物塊對木板作用后,木板速度逐漸增大,各物塊速度減小,按1,2,3,…n的先后次序與木板達到共同速度。因第n號物塊與木板達到共同速度時,速度減小到最小,所以各物塊減速到與木板速度相同時為它減速到的最小速度,以后再隨木板一起加速運動。 設第k號物塊的最小速度為vk,此時木板的速度也為vk,其動量為P木=nmvk,前(1~k)號物塊的總動量為P1~k=kmvk,由動量守恒定律得剩下的(n-k)個物塊的總動量為: P(k+1)~n=P0-P木-P1~k =n(1+n)2mv0-nmvk-kmvk =n(1+n)2mv0-(n+k)mvk。(2) 設物塊與木板間摩擦系數(shù)為μ,對第k號物塊,由動量定理得: -μmgt=mvk-kmv0 =m(vk-kv0), ∴t=kv0-vkμg。(3) 對第k號后面的(n - k)個物塊,由動量定理得: -μ(n-k)mgt=P(k+1)~n-P[(k+1)~n]0。(4) 式中P[(k+1)~n]0=[(k+1)+(k+2)+…+n]mv0= mv0。(5) 將(2)、(3)、(5)三式代入(4)式化簡求得第k號物塊的最小速度為: vk=(2n+1-k)kv04n。(6) 檢驗:當n=k時,由(6)式得: vk=(2n+1-n)nv04n =(1+n)v04 =v。 此結(jié)果與(1)式的結(jié)論相同,說明以上分析求解過程正確。 點評(1)本題的解答過程中,動量守恒定律用了兩次,動量定理也用了兩次,解答有關動量的問題,這是兩個重要的工具。它們的最大優(yōu)點是只考慮始末狀態(tài),與中間過程無關。在自然界中,大到宇宙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小到分子、原子、電子等微觀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都遵從動量守恒定律。 它是自然科學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規(guī)律之一,所以此題值得一練。 (2)本題兩次用到了等差數(shù)列的求和公式,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與物理的關系。 (3)解這道習題的關鍵有兩點: ①各物塊速度的變化及其最小速度。 當?shù)趉號物塊的速度大于木板的速度時,物塊與木板相互作用,物塊受木板的摩擦力作用方向與其運動方向相反,物塊相對于木板作減速運動;當速度減小到與木板速度相同時達到最小值。 此時,因(k+1)~n號物塊的速度仍大于木板的速度,它們與木板相互作用使木板加速,所以物塊減速到與木板速度相同后,受木板的摩擦力作用方向與其運動方向相同,物塊與木板相對靜止,隨木板一起向右加速運動。 本題突出了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這一重要物理知識。 ②(4)式的建立。因為第k號前面的1~(k-1)號物塊各自在減速過程中與木板的作用時間不等,是按1,2,3,… 號的先后順序變長,只有第k號后面的(n-k)個物塊與木板的作用時間才與第k號物塊的作用時間相同,都是t。所以不能用前面1~(k-1)號物塊來建立(4)式,只能用后面的(n-k)個物塊來建立(4)式。 (欄目編輯羅琬華)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