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有種教育資源往往容易被家長忽視:那就是看似簡單平常,而實際上對孩子非常有意義的家務勞動。
幼兒參與家務勞動
好處多多
家務勞動開發(fā)孩子的大腦潛能。很多成人認為,家務勞動主要是一種體力活動和家庭瑣事,是較少智力含量的簡單活動。其實,對于幼兒來說,家務勞動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幼兒的大腦正在發(fā)育中,家務勞動能調(diào)動孩子的多種感官,促進大腦產(chǎn)生豐富的神經(jīng)聯(lián)系,激活大腦的活動水平與能力,具有潛能開發(fā)的意義。
家務勞動培養(yǎng)孩子的品行。家務勞動不僅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具有為他人、為公共利益服務的性質(zhì)。例如為家長拿報紙、拖鞋,丟垃圾袋等。所以家務勞動能幫助孩子走出自我的小圈子,豐富他們的內(nèi)涵與修養(yǎng),使孩子變得有愛心、有胸懷。
家務勞動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不少家長反映,現(xiàn)在的孩子缺乏責任心,自己該做和能做的事情不愿意做,對別人的依賴比較強烈,自己做錯了事情總是推卸責任。解決這一困惑的絕妙辦法,就是讓孩子參加勞動,家務勞動對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具有普遍意義。因為家務勞動需要家人分工與合作,需要相互幫助和支持,共同把一個家打點好。
家務勞動使親子感情更上一層樓。幼兒一般都喜歡干家務活兒,因為他們覺得干家務活好玩,但是他們常常干不好或者不能堅持到底,需要家長給予鼓勵、引導和指點。這期間家長與孩子的對話和行為交流變得非常豐富和有趣。家務勞動使親子互動更加頻繁和高效,成為親子感情的加油站。
如何讓孩子與家務勞動
親密接觸
支持孩子把勞動與游戲相結(jié)合。往往一開始,孩子總是把勞動與游戲混在一起,他們喜歡勞動是因為勞動好玩,可以摸摸這,動動那,擺弄擺弄物品。家長要接納孩子對勞動的這種認識和態(tài)度,滿足孩子對勞動工具和勞動過程的好奇心與興趣,這樣他才能對家務勞動萌生好感,為培養(yǎng)他們以后認真從事家務勞動打下情感基礎。
寬容孩子的操作失誤。孩子干家務常常干不好,有時甚至“幫倒忙”。于是有的家長不但包辦代替,還打擊孩子動手的積極性,這樣,他們的興趣就會被壓抑和破壞。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有限,家務勞動操作失誤是很正常的,家長對此一定要鼓勵,要寬容。
為孩子的操作做示范。在干家務活的過程中,孩子一開始可能做得“一塌糊涂”,操作不得要領,家長不要嫌棄,而應在旁邊耐心地傳授一些技巧,慢慢提高他手、眼、腦的協(xié)調(diào)能力??傆幸惶?,孩子會熟練掌握家務勞動技能。
示范一半,留一半讓孩子去做。孩子由于經(jīng)驗不足可能做得不好,父母可示范其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以便孩子模仿,其他環(huán)節(jié)則啟發(fā)孩子自己動腦筋。例如為孩子系一只鞋的鞋帶,另一只留給孩子自己系;為孩子擦一半的桌子,另一半留給孩子自己擦。
用積分記錄法鼓勵孩子堅持勞動。孩子感興趣的是勞動過程而不是勞動成果,他們愿意洗手絹是為了玩水,愿意擇菜是為了揪菜葉,所以他們的家務勞動可能有頭無尾。家長可以畫一張表格,在孩子完成的勞動項目上作標記或者貼一張小貼畫,積累到一定數(shù)量就滿足孩子一個愿望,或者給予獎勵。這種量化管理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干家務勞動的毅力和堅持性。需要提醒的是,家長不要過分對孩子的家務勞動實行物質(zhì)獎勵,因為家務勞動是家庭成員的義務。
用游戲化的語言向孩子傳達具體信息。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他們對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和現(xiàn)象常常不能完全理解,與家長的本意有一定距離。比如,如果孩子玩具收拾了一半,就去玩其他游戲了,這時家長總會說:“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孩子的理解則是:我一會兒還要玩玩具,我是有始有終的,沒有半途而廢。因此,毫不奇怪,孩子的反駁理由常常是:“我一會兒還要玩呢!”所以,與其反復向孩子傳達這樣模糊的信息,不如變成對千變?nèi)f化的具體情境進行評價,督促孩子把事情做完。比如,家長可以用游戲化的語言對孩子說:“咦?我發(fā)現(xiàn)有的玩具回家,有的玩具沒有回家了,那么玩具的家人一定很著急,咱們幫助還在外面玩的玩具回家好吧!”這樣要求孩子既有趣味,又很具體,孩子更容易理解接受和執(zhí)行。
培養(yǎng)孩子家務勞動的安全意識和衛(wèi)生習慣。孩子個子矮、力量小、安全意識弱,不宜操作成人的勞動工具,所以家長要注意配置適合孩子操作的勞動工具。例如小掃帚、小墩臺、小盆、小水壺、小抹布,方便孩子掃地、擦地、端水、澆花、擦桌子。如果孩子要使用刀、叉、剪刀等利器,家長更要注意引導他們安全操作,或者買回專門供兒童操作的器具。孩子收拾、攜帶過垃圾袋,家長要敦促孩子勞動以后要洗手,以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作者系清華大學潔華幼兒園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