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紅,梨花白,安寧桃園和什川梨園是蘭州人民休閑的兩個好去處。桃園距市郊只10余里,桃花盛開時游人如織,加之連年舉辦盛大的桃花會,更把桃園搞得沸沸揚揚,大有“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之勢。而梨園離城40多里,雖屬蘭州市,但由皋蘭縣管轄,無市區(qū)公交線路,交通不甚便利,因而很有點“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冷清。近幾年興起旅游熱,不少單位、個人專車前往,游人漸多。
從蘭州市區(qū)到什川,車過黃河北岸后即翻越一座黃土大山,山體光禿,滿目荒涼,途中偶有幾處綠色,是自然河溝和引灌黃河水造林的綠化區(qū),其中坐落著稀疏的村落和房舍,一路少有人煙。車行四五十分鐘,下山拐彎,立時視野開闊,便見黃河、吊橋、電灌站,隨之便到什川梨園。
什川原名什字川堡,是古代征戰(zhàn)要塞,因建在黃河彎道一個十字交叉處,后人簡稱什川,什川鎮(zhèn)政府就坐落在這里。也許是一路裸露的黃土作了鋪墊,一見這塊翠綠的河谷盆地,對比強烈,不覺眼前一亮。雖然不在春日,花瓣早已落英成泥滋養(yǎng)著果實,果實也已新近采摘下樹,枝頭所見只是深綠間淺綠,風起處掀起綠色的波浪,但其闊大、洶涌的氣勢仍能激起心頭的驚喜。什川梨園比之別的綠洲,綠色顯得更為稠密、高厚、深沉,村舍掩映在樹叢中,時隱時現(xiàn),有的深藏不露。等到穿過不長的鄉(xiāng)鎮(zhèn)街區(qū),進到梨園村路,立時微風習習,涼氣撲面,秋燥的炎熱頓消。對于飽受喧囂、燥熱之累的城里人,這天然的空調(diào)真是最好的洗塵接風了。
梨園里,沿村路開設著諸多度假村,家家名稱顯亮,彩旗招展,樂曲輕揚,但都只有一個由鐵木門架裝飾起來的簡易門面。這些由幾戶農(nóng)家、三五畝果園組建成的旅游店,無隔墻,無高欄,只在露天搭些支架作茶棚、酒棚,更多的是在樹冠的濃陰下擺桌設椅,游人或聊天,或娛樂,或踏青。最使人舒心而震顫心靈的,舉目皆是高大的梨樹,這種古老的樹種在別處已很難見到了,而什川卻被群體保留了下來,古色古香,意境幽深。如今果樹大多推廣矮株密植,一人來高,便于采摘。這里的梨樹,軀干粗壯,一般都要一兩人合抱,在軀干的2米多高處,很是張揚地分開枝椏,或斜或直,高達一二十米,要用特制的獨木蹬梯才能采摘果實。樹齡長的,有二三百年,照樣花繁果茂。刮皮、剪枝、吊枝、施肥,使得老樹果品始終高產(chǎn)而皮薄肉嫩。正是這種高大的梨樹,游人才得以在樹下盡享大自然的愜意、野趣。因而每年4~10月,觀花、品果、乘涼避暑的游人絡繹不絕,足有半年多時間的熱鬧。什川梨園原生態(tài)的保留,固然是冬果、軟兒(香水)等優(yōu)良梨品生產(chǎn)的需要,但從生態(tài)環(huán)保、旅游開發(fā)來說,猶如一種活化石的展現(xiàn),無疑是留住了一塊難能可貴的風水寶地。
什川梨園的景點是獨特的。別處諸多自然風光景點中,有的林木蔥郁秀麗,但不能捧獻果實,少一份人們的敬重;有的果實成熟時,可以任意在樹下選摘鮮果,野趣渾然。尤引人入勝的是,由于美好事物、古樸風氣的存留而帶來的美德延續(xù)和所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聽多次來過什川的友人談論,來這里旅游不會有足浴的桃色陷阱,不會有酒吧的價格欺詐,不會有夜總會的環(huán)境污染,服務也少諛笑、白眼,民風像這里的空氣一樣清新、潔靜。農(nóng)家飯食,主要供應多種野菜以及包谷面散飯、攪團等面食,每人一頓二三十元,如果住宿,一天開支也就三四十元。工薪階層的消費,常有人全家出游住宿。真?zhèn)€是美景、美德兩相輝映。
雖是第一次結(jié)識什川,但什川的優(yōu)質(zhì)果品卻吃過不少,只是不識其艱、不懂其稀、未覺其幸罷了。冬果梨和軟兒梨,可儲存到冬日。冬果用冰糖、紅棗等煮食,清脾潤肺,止咳化痰;軟兒梨結(jié)冰如石,用水化解后果肉如泥,吸食果汁,清熱去燥,生津化痰,都是滋補食品。學者教授的知識,更是智慧的營養(yǎng)。有趣的是,我們在梨園中,再是認真觀察,也難從樹形上看出冬果梨樹和軟兒梨樹的差異,同樣高大的樹干,同樣形狀的樹葉,果實卻不相同,于是諸多議論中笑話百出。近旁的果農(nóng)聽后說,其實不難區(qū)分。冬果的樹皮粗,軟兒的樹皮細。葉片微翹的是冬果,葉片略垂的是軟兒。如若在春天,冬果樹是先開花,后長葉,軟兒樹是先長葉,后開花。放眼再看,果然一目了然,頓開心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