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吐魯番向東,沿火焰山南麓走312國道,便能到達譽滿西域的高昌故城,再向前10公里就到了吐峪溝大峽谷的南口,這里便是我們尋覓的“小麥加”——吐峪溝麻扎。別看這個麻扎規(guī)模不大,在新疆乃至西北的穆斯林心中,它卻赫赫有名。來自新疆、甘肅、寧夏、青海的信徒,你走他來,不分民族,懷著各種不同的目的,有二三十人常年聚在這里,他們中有朝拜的,有醫(yī)病的,有求子的,有祭奠的。他們什么時間來,在這里住多長時間均無定數。他們可以帶來吃的喝的,也可以什么都不帶。他們同吃一鍋飯,同住一間房,更有甚者住在山坡的“山頂洞”里。據來朝拜的人講,窮人去不了麥加,一生中來這里朝拜七次,也就等于去麥加朝圣(做了穆斯林應做功課的最后一功)一次,所以人們也稱這里是“窮人的麥加”。
《古蘭經》上說穆罕默德避難時曾在山洞躲藏過,這樣的山洞世界上有七處,而穆斯林認為這些山洞都是圣地,吐峪溝麻扎就是其中之一。1841年前后,喀什有名的作家薩迪克以《古蘭經》中提到的“艾斯哈布勒愷夫”(山洞之謎)一語為依據,寫作了《艾斯哈布勒愷夫傳》,把吐峪溝麻扎和神秘的山洞聯系在一起。由于薩迪克對這一民間傳說的整理和加工,吐峪溝的神秘山洞和麻扎,就成了今天新疆最具特色、最具影響力的麻扎之一。
我們到了七賢祠清真寺,從這里往下看,隱約可見大峽谷中的吐峪溝千佛洞,左前方是新疆最典型、最古老的吐峪溝村落,它和面前的大清真寺麻扎隔溝相望。在這座清真寺里,我們看到了薩滿教綁滿布幔的圖騰柱,看到了清真寺門柱下的蓮花石,以及寺內大廳中間通向西方的山洞。這些在新疆其他寺院中是沒有的。天色已晚,信徒都下山了,寂靜的寺院中只剩下我和麻扎的第八代守墓人艾孜布魯·奇拉克。我提出想進山洞看一看,艾孜布魯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看了一眼山下說:你先在外面“小凈”一下(凈身后做圣事是對真主的尊重),然后再進吧。說著,他出了寺院,并從外面把門鎖了。
我很鄭重地凈過身,脫了鞋,神圣地向洞中爬去。黑黑的洞窟里,伸手不見五指,我慢慢地向前爬,向西,向心靈深處,向神的天界爬去。不知爬了多遠,洞有多深,我慢慢感覺到眼前有了亮光,睜開眼,啊,這里是燈的天地,眼前是一片清油燈,油煙直沖我的鼻腔,而燈的形狀各不相同,有鐵的、銅的、土陶的、瓷的,還有吃飯用的碗。我數了一下,總共有27盞,旁邊放著一瓶瓶清油。山洞里還有各種象形的大小不一的石頭,有的像犬,有的像貓,有的像人的腳,有的什么都像又什么都不像。據說,這些石頭都有靈性,來者摸了可以去病。我摸了一遍身邊的石頭,拿起油壺給每盞燈加了一次油,回頭向洞外爬去……暮色中,我和艾孜布魯·奇拉克慢慢向山下走去。
晚上我住在了艾孜布魯·奇拉克家,他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高昌回鶻達克阿努斯為王的時候,他為統(tǒng)治百姓,訓練了一只貓,在宮中為他頂燈照明。他對人們說:“你們看,貓都聽我的話,我是安拉的使者,所以我怎么說你們必須怎么做,否則就是違背天意?!币惶?,有六位從西方來錄求“天意”者經過高昌,聽百姓說了國王的事,認為國王這樣是在愚弄百姓,實在可惡。他們便去拜見國王,進宮后果然看見一只大貍貓在國王身旁頂著一盞燈,國王正在和臣下作樂。這時,他們趁國王不注意,從袖口放出了一只大老鼠,貓一見老鼠便打翻油燈去追,國王大怒。這六人看情況不妙,趕忙出高昌城向東逃去,達克阿努斯派衛(wèi)兵去追。來到吐峪溝峽谷時,他們發(fā)現山高路險,無路可逃,正在發(fā)愣時,見一牧人和牧羊犬出現在眼前。牧人問他們有什么難事,他們向牧羊人說明了整個事情的原委,并請他指一條出路。牧羊人聽后深為感動,答應為他們帶路,可牧羊狗跟上不便,他想把狗轟走,但轟了幾次,那條狗還是跟著他們。無奈之下,他們?yōu)榛蠲荒艽驍喙返那巴???蛇@狗忽然開口說話了:“你們可以去尋真主,難道我不能去嗎?”大家聽了狗的話很感動,就把狗抱起來繼續(xù)趕路。追兵越來越近,他們心急如焚。這時,狗對著西方山腰高處大叫七聲。他們向狗叫的方向看去,山坡上出現了一個山洞,真是天無絕人之路。他們一行迅速鉆入洞窟。他們剛進去,便看見山洞里的一群野鴿子迅速向洞外沖去,剛好把他們入洞的腳印全部一掃而光,追兵找不到他們的蹤跡,只能無功而返。因為太累,他們便睡在了洞中。一覺醒來后,肚子很餓,他們就派牧羊人出洞買吃的。牧羊人到了高昌城,買了一大包馕餅,當他付錢時,把賣馕的人嚇了一跳,因為他給的是達克阿努斯時代的錢,這錢已經是300年前的舊幣了。牧羊人這才知道他們一覺睡了300年。他見現在的百姓安居樂業(yè),知道世道已經變了,便對賣馕人講起他們的故事。賣馕人如聽天書,無法相信,就跟著牧羊人來到山洞探個究竟,結果發(fā)現那六人和狗都已去世。牧羊人見此景痛不欲生,當場在悲痛中猝死。從此,人們?yōu)榱思o念這七人和狗,修了這座七賢祠清真寺和八座墳墓,八個墳墓圍寺而建,墓上至今掛滿了信徒的各色彩幔。
佛教石窟和伊斯蘭教的圣地共存,這便是吐峪溝的獨特之處。它們背依危峰,下臨清溪,當年佛寺、禪院密集,煙火不斷,被譽為超凡脫俗的人間仙境、佛禪圣地。隨著斗轉星移,往日的石窟已破敗不堪,而今卻是穆斯的“小麥加”圣地。但百姓似乎不太在意這些,他們仍按自己的方式進行朝拜,洗滌著心靈世界。而各種宗教、文化仍在不經意中傳承、延續(xù)。
也許這些正是吐峪溝令人著迷的原因之所在。吐峪溝凝聚了太多的古老文明、歷史風霜和豐富的文化烙印,所以才令人們崇拜、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