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誕生于亞洲神秘的寺廟中,僧侶們將禪修與自衛(wèi)技巧結(jié)合,發(fā)展出行之有效的武術套路。功夫高手們在銀幕上的身姿,讓人匪夷所思,他們可以一招打倒敵人,出招速度,連眼鏡蛇都甘拜下風。
如今,美國科學家用精密儀器和科學理論,對這些武林傳說進行了一番驗證。
速度就是力量
高手過招,手腳稍慢,就會斷送性命。速度就是力量,手臂的擺動和踢腿的速度越快,力道越大。這是簡單的物理學原理——加速能把質(zhì)量轉(zhuǎn)為能量。
武林高手出手速度,如蛇般迅捷。將高速攝影機拍下的鏡頭用正常速度播放,發(fā)現(xiàn)他們1分鐘可出手100多招,身手快得讓人眼花繚亂。但是,他們的出招速度比兇猛的眼鏡蛇快嗎?
動物學家發(fā)現(xiàn),眼鏡蛇發(fā)動攻擊時,速度是每秒鐘8米到10米,行動快如閃電。
科學家請來泛美武術大賽的金牌得主黃亞立,通過加速度計這種儀器對他的出拳速度進行測試。測試顯示:黃亞立出拳的速度,相當于在1秒鐘內(nèi)跑過整個籃球場——1秒鐘超過40米,比眼鏡蛇出擊速度快4倍。
速度只是制勝的手段之一,有時,出手快不如出手早。實驗發(fā)現(xiàn),跆拳道高手可以料敵于先,秘訣不在出拳的速度,而是在心智運作的速度——反應時間上。所謂的反應時間,是指接受刺激到作出反應的時間。
研究人員用高速攝影及高科技器材測量選手反應時間,實驗對象是來自澳大利亞的布瑞恩·佛斯特,他是跆拳道世界冠軍。
測試結(jié)果是,布瑞恩的反應時間為0.18秒,只是人類眨眼速度的兩倍。
泰拳威力驚人
光是出手快,遠遠不夠。在香港與好萊塢的武打片中,充斥飛踢和無影腳。有人縱身飛踢,有人力由平地起,哪一種腳法,最具殺傷力?
測試顯示,空手道高手側(cè)踢假人胸部時,力道達1000多磅,幾乎比出拳的力道大25%。由腰部出腳的側(cè)踢,有踢斷肋骨、傷害內(nèi)臟的力道;武術中的騰空雙飛腳,盡管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力道卻略遜一籌;跆拳道的后旋踢,力道超過1500磅,足以傷筋斷骨,但是,它還算不上踢技中的王道。
這項殊榮當屬泰拳。泰拳不同于西方拳擊,可以用身體任何部位攻擊對手,泰拳選手真正致命的“武器”是腿。泰拳選手為了將雙腿練成銅筋鐵骨,一天要對著香蕉樹踢1000次。
代表泰拳出馬接受測試的是泰拳冠軍梅爾克·美諾,他選擇的“武器”不是腳,而是膝蓋。測試中,他把假人的頭往下拉到適當?shù)慕嵌龋孟ドw撞它的胸骨,他的力道相當于汽車在時速35公里時的撞擊力量。
實驗結(jié)果證實了武林傳說,高手的確可以只出一腳就撂倒對手。泰拳的招式也許不如電影中的花哨,但是威力驚人。
忍者像貓般平衡
有一派極富神秘色彩的高手,以保持平衡聞名遐邇。他們以潛行見長,能飛檐走壁,神不知鬼不覺地執(zhí)行任務。他們就是忍者。據(jù)說忍者的身手像貓一樣輕巧、靈活、無聲無息,而且躍下時永遠以雙腳著地。
研究者找到了終極武士葛倫·利瓦伊,他幾乎一生都在練習忍術。忍者靠的是貫通全身的敏銳神經(jīng)纖維,注重訓練在不同情況下活用腳法。
用于測試忍者的感應器是原本裝在宇宙飛行服里,以監(jiān)測航天員承受壓力的。用這種感應器探測葛倫體重的壓力和分布,誤差不到1毫米。
專家認為,腳和腳踝也許是人體骨骼最復雜的部分,這個小小的部位有26塊骨頭、33個關節(jié)。而葛倫可以同時或分別使用這26塊骨頭。他的10個腳趾頭則像小小的避震器,當他用腳跟和腳尖前進時,力心都很穩(wěn)定。套句生物力學的用語,葛倫幾乎是“零搖擺”。
忍者超乎常人的平衡力不只是傳說。獨樹一幟的忍術,糅合了所有的武術技巧:力量、速度、時間的控制。
“鐵布衫”如何練成的?
擁有兩千年歷史的硬功,能讓功夫高手把手、腳、手肘和頭顱磨練成致命武器,甚至練出一身銅筋鐵骨。許多功夫高手可以用手劈開磚塊或者水泥板,若是一般人,手骨早已斷裂,而這些練硬功的人為什么卻毫發(fā)未損?
科學家指出,人體長骨的構(gòu)造有如吸管,中間是空的,伸直時較為強韌,曲屈時較為脆弱。最軟的部位是位于兩端的海綿骨。練硬功的人手之所以沒有斷,是因為他們的骨骼經(jīng)過改造。
練硬功時會改變骨骼本身的構(gòu)造,這叫做“沃夫法則”。19世紀,外科醫(yī)師朱利葉斯·沃夫發(fā)現(xiàn),若骨骼反復受損,就會增加鈣質(zhì)構(gòu)造,骨骼會變得較密、較硬,耐受性也較高。
俗話說得好:“百煉定成鋼。”古代功夫高手或許早已摸索到“沃夫法則”的秘密,他們以木板、沙子、鐵或石頭為練功的工具, 由此練出一身銅筋鐵骨。
(摘自《北京科技報》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