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優(yōu)秀的公司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卓越的公司?
在這個調(diào)查研究項目開始前,我們以為會有這樣的發(fā)現(xiàn):將一個公司從優(yōu)秀推向卓越的第1步是為公司設定一個新的方向、新的遠景和戰(zhàn)略,然后找到合適的人,再朝這個新的方向前進。
我們發(fā)現(xiàn)有時情況恰恰相反。那些率領公司從優(yōu)秀走向卓越的主管們,往往不是首先確定目的地,然后把人們引向那里,他們會首先讓合適的人上車(不合適的自然請下車),然后才決定去何處。
為什么要“先人后事”
這些領導人明白3個簡單的道理。第一,如果你是從“選人”而不是“做事”開始的話,就更加容易適應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如果上車主要是因為車子的去向,那車子已開出10英里了,你卻需要改變方向,此時你將何去何從呢?這下你的麻煩可就大了。但要是上車是因為某人也在車上的話,情況就不同了,改變方向要容易得多:“嘿,我上車是因為某某人也在車上;如果我們需要改變方向以尋求更大的成功,最好是請跟著我?!钡诙?,如果你有合適的人在車上的話,那么如何激勵和管理他們就不再是問題。合適的人是不需要嚴加管理或勉勵的,他們會因為內(nèi)在的驅(qū)動而自我調(diào)整,以期取得最大的成功。第三,如果車上坐的是不合適的人,不論你是否找對正確的方向都無關緊要,因為你還是不能擁有最卓越的公司。光有遠見卓識,而沒有了不起的人,那也無濟于事。
如何做到“先人后事”不是“1個天才與1000個助手”的事
原以為實現(xiàn)跨越的公司都組建了強大管理者隊伍。相形之下,我們吃驚地發(fā)現(xiàn)那么多的公司遵循的是“1個天才與1000個助手”的模式。在這樣的模式下,公司只不過是某個奇才個人的舞臺。此種情況下,只要有他在公司,這位舉足輕重的天才就是公司最大的財富,也是公司成功的原動力所在。但是,一旦天才離開了,剩下的人就會如無頭蒼蠅般茫然不知所措。
愛克德公司就因此而上過大當。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杰克·愛克德有著過人的精力(他在經(jīng)營公司的同時,還參加佛羅里達州州長競選)。對市場有敏銳的洞察力,再加上一個精明的生意頭腦,使他靠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的2家小商店白手起家,建立起一個遍布美國南部的有著上千個連鎖店的龐大公司。盡管愛克德是個做生意的高手,但他在聚集起一個合適的領導班子方面,卻糟糕透頂。
到70年代末,愛克德公司的資產(chǎn)可以與當時的百貨業(yè)巨頭沃爾格林公司相抗衡。看起來,公司似乎可以在工業(yè)界取得巨大的成功??删驮诖藭r,愛克德把興趣轉移到政治上,積極競選議員,并加入了華盛頓的福特政府部門。沒有了他的天才領導,愛克德公司很快就走下坡路,落得個被收購的結局。
重要的是給何人付酬,而不在于如何支付
為了激勵員工,獎優(yōu)懲劣,不少決策者十分重視管理人員的薪酬問題,成天考慮的是實行股份制分紅好,還是直接給予豐厚的工資好。但他們大錯特錯了。對于“先人后事”的公司來說,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報酬的多少,而是你將支付給何人。如果你有合適的雇員在車上,在他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他們會為創(chuàng)建一個偉大的公司而竭盡全力。
納科爾鋼鐵公司在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為了吸引和留住那些熟練的工人,該公司付給工人的工資比任何一家煉鋼公司都要高。但這樣的高工資是建立在壓力很大的團隊獎金運行機制上的。一個工人收入的50%以上要與一個由20人到40人組成的工作小組緊密相連。因此,該公司的隊員常常是提前30分鐘到現(xiàn)場,早早就做好準備,等到發(fā)令槍一響,他們就立即掄鍬揮錘猛干?!拔覀儞碛惺澜缟献钋趧诘臒掍摴と?。”一位該公司的主管說,“我們雇用了5人,但他們工作起來頂10個人,而我們只付8個人的工資?!贝伺e不是旨在要將懶人變得勤勞,而是要創(chuàng)造出這樣一個氛圍:勤者生存,懶者淘汰。懶漢們要么自己離開,要么被公司開除。在個別極端的例子中,工人們合伙起來,用鐵棍將一個拖大家后腿的隊員趕出公司。
嚴格,但不冷酷無情
要從優(yōu)秀走向卓越,公司必須崇尚嚴格的文化。注意,是嚴格,而不是冷酷無情,這兩者有著天壤之別。冷酷無情就意味著大幅裁員(尤其是在經(jīng)濟困難時期),或不加任何考慮就胡亂解雇員工。而嚴格則代表著無論在何時都嚴格按制度行事,并面對所有階層,尤其是對上層管理者。要做到嚴格而非冷酷無情,有3條實用的原則。
1、若無法確定,則寧缺勿濫,保持觀望態(tài)度。
那些成功實現(xiàn)從優(yōu)秀到卓越轉變的公司決策者心里十分清楚,任何卓越公司的最終飛躍,靠的不是市場,不是技術,不是競爭,也不是產(chǎn)品。有一件事比其他任何事都舉足輕重:那就是招聘并留住好的員工。但如果沒有特別適合的好員工,則寧可保持觀望態(tài)度,寧缺勿濫。
電器城公司的領導者深諳此道。我曾經(jīng)采訪過該公司副總裁沃爾特·布魯卡特,他是公司實現(xiàn)跨越年代的一個副總裁。當被問起實現(xiàn)由中等到杰出這個偉大轉變的5個首要因素時,布魯卡特說:“第一是人才,第二是人才,第三是人才,第四是人才,第五還是人才。實現(xiàn)轉變的很大部分,應該歸功于我們所制定的挑選合適人才的原則。”接著,布魯卡特就給我們描述了他與CEO艾倫·沃茲爾在當時的一段對話:“艾倫,我真是傷透了腦筋,我總是在力圖找到最最恰當?shù)娜诉x,來填補各個空缺,我該如何妥協(xié)?”艾倫毫不猶豫地回答說:“你不必妥協(xié)。我們想其他的辦法,直到我們找到真正合適的雇員?!?/p>
2、一旦發(fā)覺換人之舉勢在必行,就當機立斷。
如果你發(fā)覺某人非要嚴加看管不可,那你一定是用錯人了。因為好的部下是不需要管理的。實現(xiàn)跨越公司高層人員的去留有兩個極端,要么是在車上呆得很久,要么就是匆忙下車。換句話說,實現(xiàn)跨越的公司靠的不是頻繁替換,而是高質(zhì)量的替換來達到目的。
3、將杰出人才用于抓住天賜良機,以圖發(fā)展,而不是解決你的最大難題。
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雷諾煙草公司和菲利普·莫里斯公司都在國內(nèi)貿(mào)易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雷諾公司認為打入國際市場的訣竅就是:“如果別國的人要我們的產(chǎn)品的話,就盡管讓他們來找我們吧?!钡锼构居兄煌挠^點。在它看來,國際市場才是公司得以長期發(fā)展的惟一最佳機遇,盡管在當時公司的收入中,只有不到1%是來自國際市場。
在什么是最好的發(fā)展國際市場的策略上, 莫里斯公司總裁喬·卡爾曼也曾一籌莫展,但他最終找到了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何人”,而非“何事”的問題。因此,他把他的王牌主管喬治·韋斯曼從國內(nèi)主營業(yè)務撤回,讓他全權負責國際市場的開拓。那個時候,國際貿(mào)易幾乎為零——一個小小的出口部門,只在委內(nèi)瑞拉和澳大利亞有極少的投資份額,在加拿大的生意也不大。當喬讓喬治負責國際市場時,很多人都感到迷惑不解。“喬治是不是犯了什么錯?”韋斯曼的一個同事說。
然而,據(jù)《福布斯》雜志20年后的觀察,卡爾曼當初的調(diào)離韋斯曼的決定,實在是明智之至,盡管那里陌生又復雜。韋斯曼卻不愧是發(fā)展歐洲市場的最佳人選。很快,他所開拓的國際貿(mào)易一躍成為全公司規(guī)模最大的部分,發(fā)展也遙遙領先。事實上,在韋斯曼的英明領導之下,萬寶路成為世界上最熱銷的香煙品牌。3年之后,它超越了雷諾公司,坐穩(wěn)美國香煙行業(yè)龍頭老大的位置。
(摘自《資治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