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辛辰
家常課是什么?它就是常態(tài)下的課堂,是課表里安排的教師與學生都必須經歷的每一節(jié)課。
家常課課堂教學的低效帶給學生的是課后時間被大量占用,作業(yè)如山,機械練習;帶給教師的是忙于批改,苦于補差,沒有時間研究課堂教學。因此,減負提質,必須要從課堂開始。抓住了家常課就能在教學管理中提領而頓,百毛皆順,就能在教學管理中返璞歸真,以簡馭繁。
只有“用心關注家常課”,學生才能真正發(fā)展,我們老師的工作才有價值,老師的提升才有內涵,我們的學校才有活力。
一、講責任,以責任為基石
老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最重要的表現(xiàn)是把每一節(jié)課都上好,用正確的思想行為教育引導學生。而責任的核心元素是什么?是愛。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說:“熱愛學生是教師活動中最主要的東西,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睅啄陙恚覀円恢痹跔I造“團結奮進”的附小精神,提出了“心心相印、真誠相待、團結奮進、創(chuàng)新進取”的工作原則,明確了“讓每一個附小人都能快樂、健康、和諧、充分地得到發(fā)展”的辦學宗旨。我們已經把視線從單純的智育發(fā)展上移開,關注學生的德育,提出了以禮立人的德育研究課題,堅持養(yǎng)成教育:我們進一步挖掘我校創(chuàng)始人呂鳳子先生的人文魅力,將我校的校訓“正則”兩字的真正內涵,滲透到每一個附小人的思想與行為之中。這些做法已經讓我們的老師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對學生的愛,學會了如何面對教師職業(yè)的平凡,懂得了如何面對現(xiàn)實的功利與浮躁。
二、造氛圍,以氛圍作保障
氛圍就是人氣,人氣就是一種推動力。好的氛圍可以使每一個人都身在其中,“一個不能少”。好的氛圍可以使每一個人都樂在其中,“愛你沒商量”。我們在提出“讓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精彩人生的一部分”理念的前提下,現(xiàn)在又努力在校園里營造起“重視家常課,上好家常課”的氛圍。
如今,我們已經在教師中開展了“家常課廚藝大比拼”系列活動,有“我的家常課”征文比賽,有“說說家常課”學術沙龍,有青年教師粉筆字、演講、古詩文背誦等教學基本功競賽,有家常課評價標準大家談。我們還邀請了省內外知名專家來校作講座。
我們的做法得到上級領導、顧問專家們的一致肯定,既提高了教師的認識,又鍛煉了教師的能力,也增強了我們關注家常課的信心。
三、重評價,以評價來支撐
家常課的評價關注師生的發(fā)展。我們提出了“簡約、扎實、有效”的家常課評價標準。首先我們的評價抓態(tài)度,凡事就怕認真,態(tài)度決定一切。教師執(zhí)教家常課的態(tài)度要端正,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要用心。因為認真上課是教師的本分,認真聽講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其次我們以評價促發(fā)展。要求教師在家常課上關注學生,且不只是關注顯性的目標,還有隱性的發(fā)展目標,如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我們評價時要看老師有沒有訓練學生的學習常規(guī)。有沒有督促學生養(yǎng)成習慣,有沒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我們的評價重激勵。進行課堂評價時立足于“幫”,而不是局限于“評”,更不應該是“整”。從保護教師的自尊和改進教學出發(fā),給予人性化的幫助,尤其是教材的把握、課堂的應對等,多一些專業(yè)發(fā)展方面的指導,少一點指責。
我們成立了家常課評價領導小組。由分管教學的校長擔任組長,教導處具體操作,分學科成立了家常課評價工作小組,組員由行政領導、教研組長、骨干老師擔任。評價工作小組對每一位科任老師進行推門聽課,行政領導的課則由老師聽,每一節(jié)課都要根據(jù)評課標準打出相應的等第,以兩個月為一個周期,人人過關。我們還在月考核中為家常課設置了專項獎金,并制訂家常課評價管理與獎懲制度,想方設法地提高教師打磨家常課的積極性。
四、在科研驅動中謀求發(fā)展
在教師的發(fā)展中,個體學習與專家引領,尤其是同伴互助是分不開的。教師“用心關注家常課”也需要思考與研究的力量,需要科研的引導,同伴的幫助與激勵。
1。用課題引領課堂。
各學科以教研組為單位,明確特色建設的遠景目標與近期目標,抓住課堂這一主陣地,形成集團作戰(zhàn)的局面,達到全面開花的效果。如語文學科在“三軌閱讀、創(chuàng)新作文”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了“整合資源,改造課堂,落實三維閱讀”的研究方向;數(shù)學學科以“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yōu)榍腥肟?,大力改革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
2.以課程彰顯特色。
校本課程凸顯了我校的傳統(tǒng)經驗與資源優(yōu)勢,正在成為校本化的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我們堅持做到:安排課程進課表,依據(jù)課程定教材、定教師,執(zhí)行課程有研究、重過程、出成績。目前我校開發(fā)的學科類校本課程有:數(shù)學類的奧數(shù);語文類的古詩文、課外閱讀、三字經、論語:英語類的口語、常用英語對話100句;德育類的“以禮立人”:藝體類的武術、三棋、籃球、每周一歌等等。
3.憑展示塑造風格。
常態(tài)展示體現(xiàn)“三重”“三式”“三層次”。
“三重”即:①重激勵——通過展示來激勵教師研究課堂,明確研究方向;②重提升——通過展示來加快教師研究的步伐,促使教師多思考,多實踐;③重氛圍——通過展示來營造關注課堂、研究課堂教學的氛圍,不斷揚起課堂教學研究的熱浪。
“三式”即:①課題研究會——以課題為紐帶,每學期兩次,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如研究課、學術沙龍、專家講座等等。②專題研討會——就當前的熱點焦點問題,結合大家的困惑與迷惘,對某一內容進行探討。如上學期的班級讀書匯報會,就將我校兩位長期重視課外閱讀的教師的做法與思考很好地展示在了全輔導區(qū)教師的面前。③個性推進會——結合教師評先評優(yōu),充分發(fā)現(xiàn)教師個體經驗,讓教師現(xiàn)身說法,推廣提高。
“三層次”即:①領導示范崗——要求分管領導必須是業(yè)務小能手、課改土專家,鼓勵領導身先士卒,做到課題研究先行。課堂常規(guī)先抓,教學創(chuàng)新先搞,課堂教學先做,并鼓勵教師走進領導的課堂,對領導上的課指手畫腳。②骨干展示臺——發(fā)揮我校骨干教師多的優(yōu)勢,將骨干教師的自我成長與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與學校的課題研究結合起來。我們制定了骨干教師考核辦法,提出五個一:教好一個班級,上好一節(jié)展示課,參加一項課題研究,作一次講座,帶一名青年教師。③新秀風采榜——每學期都舉辦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武活動,堅持誰進步誰上榜的原則,通過公開、公正、公平的競賽,營造你超我趕、共同進步的氛圍。
為了教育的和諧發(fā)展,為了師生的和諧成長,我們要做的事還很多。研究課堂、改造課堂、把握課堂、享受課堂,是附小人在深入課改中作出的戰(zhàn)略抉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xù)堅持用心關注家常課,用愛心喚起學生對明天的向往,用責任心激起教師對工作的熱情,讓附小人在家常課里感受艱難、享受成功、體會快樂,最終通過普遍提高家常課的質量讓孩子們得到實惠。
(作者單位:丹陽師范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