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潔
真正的做藝,在本質(zhì)上是靠忠誠一寸一寸碼起來的?碼到一定的高度,就出來了境界?
"我一聽相聲就哭",多好的相聲語言,這是當(dāng)年風(fēng)靡全國的相聲《糖醋活魚》的墊話里的句子?《糖醋活魚》講的是一個中國廚師拒絕海外優(yōu)厚生活的誘惑回到祖國的故事,現(xiàn)在,這種像《天仙配》?《金色的海螺》一樣美好的道德故事早就聽不到了?《糖醋活魚》在展開包袱的時候借鑒了不少經(jīng)典元素,以我谫陋的相聲知識儲備,大約只能說出"貫口"?"柳活"這樣一兩個名詞術(shù)語?還是舉個例子吧?侯耀文在這段相聲里化用了傳統(tǒng)曲藝的繞口令,創(chuàng)造出了像"也不知道你是愿意回去,不愿意留在這里而回去;也不知道你是愿意留在這里,而不愿意回去而留這里"這樣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仿擬繞口令,加上模仿外國老夫人的語氣給這繞口令平添的陌生化因素,說中國話還不怎么利索的外國人一邊琢磨一邊說中國繞口令這一虛擬事件本身蘊涵的錯訛感--諸種因素協(xié)同作用,完成了一次完美的笑的醞釀?
在侯耀文接連推出《財迷丈人》?《糖醋活魚》?《火紅的心》?《見義勇為》?《轎夫新傳》?《乾隆再世》這些讓他不朽的相聲作品那會兒,諸如此類的笑的醞釀和發(fā)生是我們的家常便飯?那時候,相聲演員們就好像是我們的親朋好友,他們的相聲里的各種可樂的句子讓我們前仰后合,樂不可支,津津樂道,念念不忘?"到此一游,消悶解愁,遠(yuǎn)望群山,一鍋窩頭"?"諸葛亮能耐真不小,膽大心細(xì)遇事不慌"?"感動得我是(一字一頓地)熱淚盈眶啊"?"爸爸,明年咱家還著火"?"一'啊'三得"?"我讓他一邊二皮臉,一邊不要臉"……"缺德居士"?"吹抬"?侯"輔導(dǎo)"?侯大明白?侯大法師?蒙泰絲夫人?貝蒂小姐?張奶奶……那些散發(fā)著歡笑的氣息的絕妙句子啊,那些仿佛和我們一起歡笑過?自嘲過?苦悶過?尷尬過的市井人物啊,如今又在哪里?
我從小在收音機里"聽"相聲遠(yuǎn)遠(yuǎn)多過在電視里"看"相聲?在相聲還沒有徹底被電視收編更沒有被電視損毀的時候,大概是1985年年末或者1986年年初,我在電視里看過一臺"十大笑星"的頒獎晚會?也許因為是第一次可以連續(xù)幾個小時"看"相聲,所以印象非常深刻?那天,還叫著"侯躍文"的侯耀文返場了一個小段,模仿一個高度近視的花旦演員表演《豆汁記》的定場詩:"青春整二八,生長在貧家,綠窗人寂靜,空負(fù)貌如花?"在這個段子里,侯耀文既要扮演金玉奴,又要扮演演金玉奴的演員,正演一遍,歪演一遍?二十個字的念白,一方羅帕的舞動,一雙美目的流盼(隨后又是一雙高度近視眼的無法流盼),讓他調(diào)動得出神入化?五六分鐘的一個小段,先是純正的美好的京劇藝術(shù)的高揚,再滑落到對力不從心的演員的微諷?小段最后,近視眼花旦姿勢優(yōu)美地向空中拋起手帕,卻手忙腳亂地?zé)o法抓撓,伴著"飛眼兒飛出去飛不回來了"的調(diào)侃,這個夸飾終于讓大家開懷大笑?
看到一篇報道:兩年前,侯耀文在57歲的年紀(jì)突然割了雙眼皮,為什么呢?他解釋說:"我一直記得我爸爸生前的一句話,他說一個好演員在臺上要永遠(yuǎn)讓觀眾看到他的眼睛?有次演出后,我看自己表演的錄像,突然發(fā)現(xiàn)我一樂,眼睛都沒了?所以我才去割了雙眼皮,讓臺下的觀眾能一直看到我的眼睛?"這則報道讓我一下子聯(lián)想起來多年前的那個返場小段,也理解了真正的做藝,在本質(zhì)上是靠忠誠一寸一寸碼起來的?碼到一定的高度,就出來了境界?正因為這個,侯寶林在遺言里說:"觀眾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師?"我想,這應(yīng)該是馬季?趙世忠?侯耀文,這些沒來得及留下遺言就撒手塵寰的相聲藝術(shù)家的共同的遺言?作為相聲觀眾,哀悼這些藝術(shù)家,既是我們追懷充滿陽光和笑聲的美好歲月的一種方式,也是委婉地陳說共同的對相聲這門藝術(shù)的期許?雖然我久已不聽相聲了,而且從今往后,聽那些過去的相聲,大概也只會泫然神傷,"一聽就哭"了,但是我不希望給相聲送終?我也不說相聲是否能振興的空話,我只知道,這是我們自家的珍寶,自當(dāng)大家來護衛(wèi)她,容我改一個《糖醋活魚》里的句子,便是,一說一學(xué),一逗一唱,無不動我心弦?
侯耀文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