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國外,中國茶是一個很不錯的交流話題,亦是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的交換禮物,茶藝本身又是益己益人的技能,何不“學而時習之”?
小孫在新加坡留學期間,課余時間在茶館里打工,深感茶道之高深。于是暑假期間回到北京,專程到東方國藝國際茶文化交流中心“充電”,經(jīng)過幾個月的培訓,又返回新加坡。她開始對周圍的人“吹”自己會中國茶,并在大學里表演、講課,教身邊的人學習茶道。小孫的茶道表演不僅讓同學和老師對她刮目相看,而且“捎帶著”掙夠了她的留學費用。
在東方國藝總部,一位準備近期回到日本的女士對筆者說:“你們在茶的故鄉(xiāng),這么好的條件,沒有學習茶道太可惜了。”
茶文化跨越國界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中國是茶文化的發(fā)源地。茶道,一定是源于中國,原汁原味的。東方國藝的熊志惠女士介紹時這樣說。
唐代陸羽的《茶經(jīng)》是世界第一部茶書,也就成了茶源自于中國最早的記錄與憑證。據(jù)說,唐朝時,日本寺院的和尚來到中國,開始學習茶道,而后帶回茶的種子和中國的茶文化并加以繁衍。而英國人喜愛喝茶的習慣,則傳說是當年中國的紅茶在廈門港口交易,帶到荷蘭,又轉(zhuǎn)給歐洲某個國家的公主,公主很喜歡喝中國的紅茶。后來公主嫁給了英國的王子,將茶帶到了英國的皇室,于是英國皇室開始從中國進口茶葉。英國皇室的“楷?!弊饔猛苿恿擞撕炔璧牧曀祝⒅v究起喝茶的“繁文縟節(jié)”來:英國人早上起床,習慣空著肚子喝茶,并命名為“床茶”;上午8時還要喝一次“晨茶”;午飯后,還有一次“午后茶”;而到了下午4點半左右,就是飲“下午茶”的時間;到了晚飯后他們還要喝一次“晚飯茶”。
喝茶,就要懂茶。熊女士介紹說,做茶道和茶藝師最初級的也要知道中國有多少茶類、各類茶有什么特點?學會基本的、規(guī)范化的泡茶:一種是表演型的,一種是實用型的。根據(jù)茶的綠、紅、黃、白、黑五種分類,又根據(jù)不同產(chǎn)地形成各自特點,掌握不同的茶葉、不同的水溫、不同的時間、茶與水的不同比例等等,才能把茶泡得好。比如烏龍茶是部分發(fā)酵茶,其中產(chǎn)自福建武夷山的水仙,屬于烏龍茶的一個種類。這樣的茶與水的比例是1:20,即1克茶20毫升水,就它而言,第一泡的時間是40秒。而烏龍茶中的鐵觀音,第一泡就要50秒。
解渴是茶的基本功能,但是,饑渴的時候往往難以喝出好茶的味道。茶是需要品的,好茶好水好環(huán)境好音樂好朋友,是品茶人刻意營造出來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品的茶絕對是不一樣的。茶,既可以大杯解渴式地喝,還可以小杯一個人獨飲,靜靜地感受茶的魅力;既可以兩人或三五知己斗茶,朋友聚會溝通;又可以用于會議招待、商務(wù)洽談的場所。
喝茶本是很個人、即得即失的東西,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對茶的獨特喜愛和喝茶習慣,如泰國人喜歡飲冰茶,在熱氣騰騰的一杯熱茶中放入一些冰塊;埃及人則喜歡飲甜茶,茶中放入許多白糖,同時備一杯供稀釋茶水用的生冷水。品茶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它可以修生養(yǎng)德,有利于人的心態(tài)平衡;可以放松身心,緩解壓力;亦可品味文化,提高生活品質(zhì)。
但是,茶又是一種媒介和載體,可以把方方面面的人聯(lián)系在一起,客人到家、朋友來訪都先敬一杯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以茶會友是茶文化最廣泛的社會功能之一。和酒相比,茶的功能更廣、也更雅一些。酒桌上的合同不一定是理性的,但茶桌上的合同一定是理性化的結(jié)果。
難怪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將中國茶葉作為中國四大發(fā)明(火藥、造紙、指南針和印刷術(shù))之后,對人類的第五個重大貢獻。
熊女士說,現(xiàn)在有一種全民學茶的趨勢,它不分職業(yè)、不分職位、不分年齡,反映了在市場經(jīng)濟下人們希望能夠多掌握一項技能,而這種技能又和當代人所追求的生活質(zhì)量密切相關(guān),茶道、茶藝就恰恰符合了市場和人們的這種需求。
茶藝師有國家標準
在學習茶藝的人中,有不少專程從日本、韓國來的人,他們組合成專門的“茶文化學習團”,來到北京進行至少一周的學習,也有的是全家?guī)卓谌艘黄饋淼?。一些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在國外總是遇到別人問他們有關(guān)茶的各種問題,答不上來的就覺得很尷尬,有心者則出國前就把掌握茶道列入到國外必備的“生存技能”之一,先學為快。
學習茶藝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按照我國制定的茶藝師職業(yè)標準,將茶藝師定義為“在茶藝館、茶室、賓館等場所專職從事茶飲藝術(shù)服務(wù)的人員”,并分初級(國家職業(yè)資格五級)、中級(國家職業(yè)資格四級)、高級(國家職業(yè)資格三級)、技師(國家職業(yè)資格二級)、高級技師(國家職業(yè)資格一級)五個等級。初中畢業(yè)文化程度為基本起點,并根據(jù)這一崗位的特性,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形體知覺能力,較敏銳的嗅覺、色覺和味覺,有一定的美學鑒賞能力”。
當然,僅有這些還只是個基本條件,還要經(jīng)過初級不少于160標準學時,中級不少于140標準學時,高級不少于120標準學時,技師、高級技師不少于100標準學時的基礎(chǔ)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培訓?;A(chǔ)知識方面包括:茶文化基本知識,如:中國用茶的源流、飲茶方法的演變、茶文化的精神、中外飲茶風俗等;茶葉知識,包括茶樹基本知識、茶葉種類、名茶及其它產(chǎn)地、茶葉品質(zhì)鑒別知識、茶葉保管方法等;茶具知識,如茶具的種類及產(chǎn)地、瓷器茶具、紫砂茶具、其它茶具等;品茗用水,如品茶與用水的關(guān)系、品茗用水的分類、品茗用水的選擇方法;還有茶藝基本知識,包括品飲要義、沖泡技巧、茶點選配;以及科學飲茶、食品與茶葉營養(yǎng)衛(wèi)生和相關(guān)的法律、法規(guī)常識等。而技能方面,則涵蓋了禮儀、接待、茶藝準備、茶藝演示、茶事服務(wù)和銷售等。
獲得茶藝師職業(yè)資格的鑒定方式分為理論知識考試和技能操作考核兩種。理論知識考試采用閉卷筆試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實際操作、現(xiàn)場問答等方式,由2至3名考評員組成考評小組,考評員按照技能考核規(guī)定各自分別打分,取平技師和高級技師還須進行綜合評審。培訓合格者即可獲得由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fā)的全國通用《茶藝師》上崗職業(yè)資格認證書。
人在國外,中國茶是一個很不錯的交流話題,亦是最能代表中華民族文化的交換禮物,茶藝本身又是益己益人的技能,何不“學而時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