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5月14日晚,南京莫愁路的江蘇省中醫(yī)院急救室里,幾位醫(yī)護人員正在搶救一位患腦溢血的老人。他就是與張恨水#65380;張友鸞并稱“民國報壇三張”之一的張慧劍。他——終身未娶,身邊沒有親屬,雖然身份是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65380;省文聯(lián)委員,但已被送往句容縣橋頭鎮(zhèn)的江蘇省五七干校接受“政治教育”。14日晚,他打算搭乘滬寧線晚班火車返回橋頭鎮(zhèn)干校時突然發(fā)病,還是街坊鄰居將他抬上人力三輪車送往省中醫(yī)院的。當夜,張慧劍悄然辭世。塵世的風風雨雨,“文革”的驚雷終于離他而去了……
民國辦報高手
張慧劍,安徽石埭(今石臺縣)人,生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祖上有過功名,但到他父親這一代,家道頹落,為維持生計,田產(chǎn)#65380;房屋均相繼出賣。父親被迫到南京做小生意,張慧劍就出生于南京城南白酒坊一間租來的古舊平房中。但這里緊傍一尼姑庵,樹影婆娑,環(huán)境清幽。家中雖陳設簡單,但藏書極多,堆滿兩間舊屋,足見其父雖家道中落,但仍不失斯文。
張慧劍在抗戰(zhàn)勝利后,自陪都重慶返回南京,曾賦《家居詩》一首:“舊居痕影此低回,記取兒時事事哀。滿巷斜陽簫一囀,東鄰春叟賣餳回?!边@首詩表明,張慧劍先生對舊居懷有深情。早在20世紀30年代,張慧劍就已經(jīng)以編輯報紙副刊成名。他的學歷不高,只讀過兩江師范文科,但他的天賦極好,博聞強記,讀書過目不忘,古典文學基礎相當扎實。張慧劍思想開明進步,他主編過《南京晚報》#65380;《朝報》#65380;《時事新報》和《新民報》的副刊,其中在《新民報》連續(xù)工作近二十年。他還擔任過《新民報》重慶#65380;成都#65380;南京#65380;上海#65380;北平五個社的副刊主編,深受《新民報》老板陳銘德#65380;鄧季惺的器重。張慧劍辦報筆鋒犀利,版面活潑,取稿精審,可讀性強,擁有穩(wěn)定的讀者群。
張慧劍久居南京古城,與皖籍同鄉(xiāng)報人張友鸞#65380;張恨水等人時相過從,互相幫助,聲氣相求。他與也住在城南的詩人盧冀野(《石達開評傳》作者,抗戰(zhàn)時期任過重慶議會參議員)及胡健中(國民黨文化界知名人物,任過《中央日報》主筆,國民黨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有過進步傾向)等亦為朋友,平日詩酒酬酢,無話不說。1934年,胡健中在浙江杭州主持的《杭州民國日報》改編為《東南日報》,由每日8版擴充到12版。除原有的副刊《沙發(fā)》外,還增加了《越國春秋》版,專載掌故軼聞#65380;隨筆#65380;散文#65380;游記等文章小品。胡健中重金禮聘,把張慧劍從南京《朝報》挖到杭州,主持二版副刊。張慧劍稍有空便深入市井民眾之中,跑攤販市場#65380;小餐館#65380;小劇場,訪察民情,了解人們的喜怒哀樂。幾個月下來,他編的副刊大有起色,內(nèi)容豐富多彩,還善于利用“報屁股”作補白,三言兩語,針砭時弊,頗具膽識。讀者們漸漸感到《東南日報》副刊有看頭了。
一天晚上,張慧劍與編輯黃萍蓀共飲一小壺紹興酒。張慧劍取出自己寫的一篇小稿,那張十行箋上寥寥幾行毛筆字,寫的是:“病三年!嫖三年!醉三年!窮三年!亂三年!”編者按說是:“病#65380;嫖#65380;醉#65380;窮#65380;亂,加之漸人而又三年不治,等于五鬼橫行,嗚乎,浙人其能不被拖至奄奄一息者幾??!會稽乃勾踐之鄉(xiāng),倘有仁人君子,持望#65380;問#65380;聞#65380;切之技,三折股而后處以良方,免浙人于倒懸,則幸甚矣!”字不多而又皮里陽秋,極具起伏跌宕之致,洋溢著凜凜正氣。張慧劍說:“你老兄是外勤,接觸面廣,當知這三年之疾指的是誰?”黃萍蓀想了半天。張慧劍冷冷一笑說道:“老兄是杭州人,又整天在外頭跑,倒不如我這深居簡出的南京佬!”黃萍蓀被他這一激,心中倒是突然開了竅,便說道:“魯滌平#65380;魯岱#65380;呂必籌#65380;楊綿仲#65380;曾養(yǎng)甫,可是?”
張慧劍莞爾一笑:“該給你打90分?!痹瓉眙敎炱皆缒曜冯S譚延闿,1925年任駐粵湘軍總司令,北伐戰(zhàn)爭中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代軍長。1930年國府主席譚延闿辭世后,魯滌平是湖南僅次于省主席何鍵的一個實力派集團軍總司令。蔣介石為調其部隊出湘參與贛省剿共,來個明升暗降(削去兵權),任命他為浙江省政府主席。所以魯滌平一直郁郁寡歡,極少在公眾場所露面,事無巨細都委托給侄子魯岱(魯山),因之叫“病三年”。魯岱時任省府秘書長,此公有寡人之疾,倚翠偎紅,嗜色如命,因之叫“嫖三年”?!白砣辍闭?,指民政廳長呂必籌,此人好杯中之物,自朝至暮,醉多醒少,屬下以“紅頭”文件進呈,呂說:“吃一杯再批,吃一杯再批……”最后又說:“你就代勞吧”飲酒如故?!案F三年”者,指財政廳長楊綿仲,此公報人出身,善屬文小有才氣,然而理財非其所長,開源談不上,節(jié)流更不通,以致省庫空空如洗,各廳#65380;局#65380;處#65380;委的經(jīng)費積欠三月之久,一籌莫展?!皝y三年”者,指建設廳長曾養(yǎng)甫,此公乃是陳果夫#65380;陳立夫兄弟的親信,好講大話,一會兒要辦這辦那,一會兒要興彼建此,虎頭蛇尾,亂哄哄搞得熱熱鬧鬧。
張慧劍諷之以病#65380;嫖#65380;醉#65380;窮#65380;亂,是非常形象化的。盡管如此,較世故的黃萍蓀連連搖頭,勸張慧劍三思而后行,莫捅出亂子。張慧劍不以為然,當晚就將此稿交報館排字房。不料翌日發(fā)現(xiàn)開了“天窗”,聽說是總編劉文若看后很惱火,顧不上給在上海的社長胡健中打招呼,就下令撤去那篇言論稿,報社內(nèi)外議論紛紛。
黃萍蓀到張慧劍處,見梁上懸紅筆一支,鋪蓋卷也已捆好。張慧劍平靜地說:“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黃萍蓀黯然無言以對,即雇人力車兩輛,送張慧劍至車站。車啟動前,張慧劍復又說道:“我不善應酬,更不喜做假,總編劉君頗有微詞,早與我有矛盾,過去他隱忍不發(fā),恐主要還是顧忌我與胡先生的關系,今日他算找到一借口,借開天窗示我以顏色,事情就是如此?!秉S萍蓀連連點關,他還知道,劉總編與“病#65380;嫖#65380;醉#65380;窮#65380;亂”所隱指的五人均有交往,私生活中不檢點處亦有不少,忌恨張慧劍自是在情理之中。
張慧劍編輯副刊多年,確有不同凡響處。他善于利用“報屁股”這一塊不大的天地,使之包羅萬象,承擔既廣且雜的內(nèi)容。在杭州編《東南日報》副刊受了挫折,但他仍不改初衷,堅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說真話,這確實是需要膽識和勇氣的。上世紀40年代初期,重慶豬肉價格步步高,甚至無肉上市,這主要是由于豪門權貴利用抗戰(zhàn),壟斷農(nóng)副產(chǎn)品市場,操縱貿(mào)易,囤積居奇,哄抬豬肉#65380;大米#65380;棉布#65380;鹽等生活必需品的物價,牟取暴利,中飽私囊,致有“前方吃緊#65380;后方緊吃”之說,老百姓對政府腐敗怨聲載道。張慧劍氣積胸中,義形于色,在《新民報》晚刊的《西方夜談》上連出了三次《豬》專輯,大談四川自古號稱“天府之國”,物產(chǎn)豐富,豬產(chǎn)量在國內(nèi)一直位列前茅,何以鬧到百姓沒肉吃或買不起肉吃?報上還披露某日有多人目睹運生豬車輛駛往某權貴投資買下的農(nóng)場倉庫……
這樣的專輯等于把豬肉價格狂漲的內(nèi)幕昭示于讀者,起到正面口誅筆伐所不能取代的作用。1946年10月國民黨發(fā)動反共反人民的內(nèi)戰(zhàn)后,“國軍”攻下華北重鎮(zhèn)張家口后彈冠相慶#65380;躊躇滿志,國民政府積極為蔣介石籌辦六十壽辰。張慧劍靈感一動,為《新民報》日刊編出了《西太后六十壽》專輯,大談慈禧太后獨裁專制,靠拉攏慈安太后發(fā)動“祺祥政變”,垂簾聽政起家,寵信太監(jiān)李蓮英,斂財自肥,動用建設海軍的500萬兩國庫銀子為自己建頤和園,媚外妥協(xié),操縱朝政,血腥鎮(zhèn)壓戊戌變法……明眼人一讀這些文章,便知這是影射蔣介石。第二年,國民黨緊鑼密鼓地籌備蔣介石登基中華民國“總統(tǒng)”大典,張慧劍又在《新民報》“夜航船”副刊上來了一個《袁世凱》專輯……
張慧劍在反動政權統(tǒng)治下真實反映民意的做法,表現(xiàn)了一位真正報人的職業(yè)道德和良心。
獨身自得其樂
張慧劍終身一人生活,與煙#65380;酒#65380;茶#65380;書相伴,閑暇吟詩作文自得其樂。多年來,他周圍的人們不免多少有些困惑,他雖只是一介報人#65380;文士,經(jīng)濟收入有限,但還不至于娶不起老婆。張慧劍自己玩笑說,原因是耳患重聽,跟他說話要大聲才行。他說:“成家的準備是得先找談情的,而談情又必須在悄悄中談,始能生情,繼之萌愛。姑娘們總是有點害羞的,要她們把悄悄話注入我耳中,而我又無福承受這份夜半無人私語時的柔情。”
其實,患耳疾重聽固然是一個原因,但還屬其次,張慧劍喜歡獨身恐純出于個性。他喜好旅游,從上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的20多年中,足跡遍及黃山#65380;泰山#65380;峨眉山#65380;雁蕩山#65380;西湖#65380;洞庭湖等名山勝水,每年總要有兩三個月外出云游,而且是凡心一動,說走就走,無牽無掛。如果有妻兒家室,他就不太可能如此逍遙隨心了。
不過,在張慧劍中年時期,似乎有過一次特殊的男女交往。大約在1947年,北方曲藝界名藝人相繼到南京獻藝。當時,京韻大鼓女藝人中,有一女叫張韻霞,師宗白云鵬派,雖不如小彩舞那么出名,卻也色藝雙全,且以儒雅見長,氣度端莊#65380;清純動人。張慧劍對她的技藝特別欣賞,有一段時間幾乎每場必聽,并漸與張韻霞認識,時相過從,并為她寫過評價文章。
這樣的交往,出在一向隔離女性的張慧劍身上,就成了驚人之舉,甚至一度傳聞兩人即將成婚,鸞鳳和鳴了。有人以此相詰,張慧劍一笑置之,傳言進而插上了翅膀??墒遣痪镁蜔熛粕ⅲ烁鳀|西,張韻霞回北方了,朋友們盼望的喜酒最終落了個空。
勤于著述有成就
1946年初,上?!缎旅裢韴蟆穭?chuàng)刊,張慧劍是副刊“夜光杯”的首任主編。在他和同事們精誠合作#65380;共同努力下,副刊辦得很有特色,雅俗共賞,頗具可讀性,其影響超出了上海地區(qū)。全國解放之后,張慧劍繼續(xù)編輯《新民晚報》副刊。在“民國報壇三張”中,張慧劍的名氣比之張恨水#65380;張友鸞要差一些。這主要反映在文學寫作方面,雖說同樣能編#65380;能寫,但張恨水出版過20多部長篇小說,不少作品如《啼笑因緣》等影響遍及海內(nèi)外,張友鸞寫的通俗言情小說傳奇故事也相當多;而張慧劍只寫過《越女劍傳奇》#65380;《楊貴妃之死》等兩三部供報紙副刊連載的小說。
1954年,上海電影制片廠籌劃攝制介紹明代藥學家#65380;《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一生事跡的電影。徐桑楚#65380;瞿白音#65380;陳鯉庭等人負責物色電影劇本作者,選了幾個人都定不下來。作家柯靈想到剛從《新民晚報》副刊主任編輯崗位上退下來#65380;被安排從事文藝研究的張慧劍,認為他文筆好,古代文學功底又扎實,且是多面手,在征得他同意后向制片廠領導推薦,獲批準。張慧劍遂埋頭于電影劇本《李時珍》的創(chuàng)作,他多方搜集資料,拜訪世家名醫(yī),還兩次親往李時珍出生地湖北蘄春,深入鄉(xiāng)間了解地理風物知識,收集關于李時珍的民間傳說,再比之于正史和史料記載,歷半年努力,終于寫出《李時珍》。影片中李時珍的扮演者為著名電影演員趙丹,影片上映后受到國內(nèi)外廣泛好評,數(shù)次獲獎。
1956年,張慧劍調回南京,仍住城南白酒坊舊居。他心地善良#65380;樂于助人,與街坊鄰居們關系不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請他為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作校注,他歷時半年,圓滿地完成了任務。1959年開始,已當選江蘇省作協(xié)副主席和省文聯(lián)委員的張慧劍在有關部門安排下,又著手編寫《明清江蘇文學人物年表》。這部書計劃寫70萬字,分上下兩卷,張慧劍筆耕不輟#65380;勤勤懇懇,南京圖書館古籍部是他常去之處。怎奈年事漸高,又患有高血壓等多種疾病,寫寫停停。
1963年,他想回祖籍安徽石埭(今石臺縣)看看,但因身體原因而未能成行。1965年,他被選為江蘇省人大代表,寫了幾年的《明清江蘇文學人物年表》初稿已完成。這部書耗去他大量心血,正待改定送出版社,“文革”浩劫降臨,他當然在劫難逃,多次受到批斗。1968年,張慧劍被送進橋頭鎮(zhèn)江蘇省五七干校,養(yǎng)過雞#65380;種過菜,受了不少折磨,直到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