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23日晚8時,中共“一大”在上海李漢俊的寓所內開幕。當時只有19歲的劉仁靜是北京大學外語系的學生,他與另外一名北大學生、來自江西的24歲的張國燾,代表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出席中共“一大”。劉仁靜是“一大”13名代表中最年輕的??v觀劉仁靜的一生,從17歲開始,他投身革命的洪流中長達10年,這10年他的生活的格調是紅色的,充滿了熱烈;接著一個女人使他步入人生歧途,而后他的生活格調是灰色的,從此情緒低落。他成為托洛茨基最忠實的信徒長達6年,后被捕入獄,在國民黨的監(jiān)獄中待了2年。出獄后,為了謀生又投靠了國民黨長達12年,1949年后,他認錯回頭,最后38年他在黨的領導下工作和養(yǎng)老。
一
1902年3月4日,劉仁靜出生于湖北省應城城關,他的祖上是開雜貨店的。他的父親劉世芳考中秀才后,在家里開辦私塾謀生,他的母親是個文盲、一個溫順的家庭主婦。因為劉仁靜在家里是長子,父親就把自己沒有完成的科舉志愿寄托給了兒子??婆e考試廢除后,父親再三考慮,決定讓劉仁靜學好洋文,以求能出國深造。
1914年春,劉仁靜考入武昌博文書院,這是英國教會辦的一所遠近聞名的語言學校,在校學生只會死讀書。因為家庭無力支付昂貴的學費,兩年后他轉入武昌中華大學附中就讀三年級。武昌中華大學在當時是比較開放的學校,學生在完成規(guī)定的課程之外,允許學生有自由研究的空間和接觸社會的機會。該校涌現(xiàn)了一批后來十分有名的政治家,如惲代英、林育南。劉仁靜利用自由時間,閱讀了一些當時比較進步的刊物,很快便成了《新青年》刊物最忠實的讀者。
1918年7月,劉仁靜中學畢業(yè),考入了北京大學物理系。他先在北大理科讀了兩年預科,其間家庭無力支付高額的學費,為了能繼續(xù)學業(yè),北大的教授胡適、李大釗都給他寫過拖欠學費的保單。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內就保存著李大釗親筆寫的一張字條:“劉仁靜同學學費先由我墊。李大釗”。在《李大釗文集》(下)載:“哲學系學生劉仁靜君學宿等費由鄙人暫為擔保,一俟家款寄到,即行繳納不誤。此上會計課。李大釗”。
在李大釗的影響下,兩年預科畢業(yè)后,劉仁靜又轉入和李大釗接近的哲學系學習,但沒有多久劉仁靜又轉入英語系學習。
在北京大學讀書的日子,是劉仁靜人生道路上最輝煌的一刻。就在劉仁靜進入北大的第二年,中國爆發(fā)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五四”運動。北大的一次學生集會中,學生領袖羅家倫正在發(fā)表后來被稱作“五四宣言”的演講,劉仁靜悄悄地擠進會場,懷里揣著一柄尖刀,他打算用這一柄尖刀結束自己的生命,來喚醒這個危亡民族的生機。當劉仁靜拔出尖刀,向自己腹中刺去時,被身邊的同學發(fā)現(xiàn),刀被奪下。
1919年5月4日,數(shù)千名北京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的口號。北京大學組織了講演團,劉仁靜與同學們一道,每天上街向群眾宣傳,號召廣大人民群眾起來斗爭。據(jù)朱代杰回’憶說:“劉仁靜是個雄辯家,他談鋒甚健、洞察事理,每有爭論必滔滔不絕,從不服輸。”在這場運動中,當學生游行的隊伍來到趙家胡同時,曹汝霖家大門緊鎖,憤怒的學生打碎曹家的玻璃,瘦小的劉仁靜騎在匡互生的肩膀上,鉆進曹宅。門打開后,學生沖了進去,接下來就是痛打章宗祥、火燒趙家樓。當軍警過來捕人時,因為劉仁靜個子矮小,根本不像大學生,竟然沒有人抓他。
在6月3日的街頭演講時,劉仁靜被警方逮捕,判刑一個月。17歲的劉仁靜面對鐵窗生活,毫不畏懼,李大釗夸他“小小年紀肯奮斗!”刑滿釋放后,劉仁靜回校繼續(xù)讀書。
那時候,北京大學的上課方式非常靈活,學生可以去聽課,也可以不去聽課自己學習。所以,劉仁靜大部分時間在圖書館學習。在圖書館學習時,劉仁靜還結識了在圖書館工作的毛澤東,二人一見面總有說不完的話。
其間,劉仁靜閱讀了一些英文版的馬克思主義書籍,如《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等。由于受馬克思主義和“五四運動”新思想的影響,劉仁靜的思想得到了進一步升華,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因為劉仁靜是學英語專業(yè)的,李大釗就讓他研讀英文版的馬克思主義著作。他年紀小,記憶力強,人又特別聰明,很快就熟讀了許多馬克思的著作,而且與人談話時,開口閉口都是馬克思如何如何說,當時的北大人給他一個諢號“小馬克思”。
1920年春,劉仁靜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立,經羅章龍的介紹,劉仁靜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一開始有10名成員,后來黃凌霜等無政府主義者退了出去,只剩下李大釗、張國燾、羅章龍、劉仁靜4人。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黨的代表大會。劉仁靜榮幸地被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推選為“一大”代表,和張國煮一起出席了黨的“一大”會議。
推舉劉仁靜為“一大”代表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據(jù)茅盾先生回憶,當時張國燾、鄧中夏、劉仁靜在黨內被譽為“北大三杰”。
劉仁靜的同學陸立之在評價劉仁靜時說:“劉仁靜個性執(zhí)拗,他對信服的理論知識或文化藝術,始終不渝;秉性耿直,從來不耍手腕,因此也惹來不少是非?!痹凇耙淮蟆睍h上,“當時只有19歲,但初生牛犢不怕虎,敢于和李漢俊爭辯”。
李漢俊當時是全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12歲留學日本,在日本留學長達14年之久,比劉仁靜大12歲,二人又都是湖北人?!耙淮蟆钡臅錾希舜綐屔鄤?,互不相讓,而且是整段整段的引用馬克思的原著,讓會場里的其他人瞠目結舌。7月31日,在會議閉幕時,代表以無記名的方式選舉中央領導機構時,劉仁靜還投了李漢俊一票,李漢俊也只得了一票。
據(jù)說在選舉前,會議主席張國燾已提前商定了應該選舉誰,劉仁靜選舉李漢俊讓所有人吃驚。當唱票的董必武問,誰選舉了李漢俊一票時,劉仁靜爽快的答道:“是我!”足見劉仁靜性格的直率,他的確是一位有個性的、有主見的書呆子。
中國共產黨“一大”閉幕以后,黨的書記陳獨秀還在廣州沒有回到上海,黨組織就決定:周佛海留在上海代理書記職務,包惠僧幫助張國燾搞工運,劉仁靜協(xié)助李達搞宣傳。直到1921年12月,劉仁靜才回到北京。回到北京后,他與鄧中夏等在北京大學發(fā)起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潛心從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宣傳。
二
不久,婚變使劉仁靜的命運發(fā)生重大轉折。劉仁靜的原配妻子史靜儀,家在湖北武昌,是從小父母訂的娃娃親,劉仁靜在武昌讀中學時,曾經去過丈人家,偷偷窺探過史靜儀,二人四目相望,互相吸引。1922年夏秋之際,史靜儀在家與其繼母無法相處,就私自跑到北京找到未婚的“丈夫”劉仁靜。劉仁靜當時在北大讀書,發(fā)生這種事情讓他十分高興,但這時的劉仁靜十分忙。
1922年11月,共產國際在蘇聯(lián)莫斯科召開第四次代表大會,陳獨秀代表中國共產黨出席這次會議。陳獨秀從上海來到北京,向劉仁靜轉告團中央的決定,派劉仁靜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少共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因此,他們一起從北京動身,途經奉天、哈爾濱、滿洲里來到蘇聯(lián)。當時,參加大會的有58個共產黨組織,共408名代表,中國代表團成員有:陳獨秀、劉仁靜、王俊3人。為了能出席會議,劉仁靜就把剛剛到北京的妻子史靜儀托付給了黨內的一個同志照顧。史靜儀在北京一無親戚,二無朋友,真可謂是舉目無親,她天天盼著劉仁靜能盡快回來。
少共國際第三次會議是在共產國際四次會議之前召開的,少共國際三次會議結束后,劉仁靜和陳獨秀一起又參加了共產國際四次會議。會議安排了大會發(fā)言,大會規(guī)定發(fā)言須用俄、德、英、法4種語言。雖然陳獨秀通曉英語、法語,但還不能自由的用口語表達自己的思想,瞿秋白雖然俄語很好,但他當時的身份是翻譯,沒有發(fā)言資格,因此,就決定由劉仁靜為代表在大會上發(fā)了言,這讓20歲的劉仁靜出盡了風頭。
參加此次會議,劉仁靜大有收獲,他親耳聆聽了列寧的報告,還結識了列寧和托洛茨基。會后,他沒有和陳獨秀一塊及時回國,而是留在蘇聯(lián)學習俄語,并結識了一批中國留學生,還與任弼時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情緒激動的劉仁靜早把在北京苦苦等待他的妻子史靜儀忘得一干二凈,直到1923年“二七”慘案后,余興未盡的劉仁靜才不得不離開蘇聯(lián),他與張國燾二人乘帶有衛(wèi)生間的軟臥回國?;貒笾辉诒本┡c史靜儀團聚了不到兩個月,劉仁靜又南下廣州列席中共“三大”,史靜儀因與劉仁靜相處的日子特少,她一人獨處北京,加上她長相出眾,被譽為“黑牡丹”,當年張國燾對她垂涎欲滴,頻頻示愛,但沒有得手。最后張國燾只得遺憾地與長相一般的楊子烈結了婚。
長期在北京獨處的史靜儀,最終與劉仁靜托付的那個同志走在了一起,他們二人長期相處,為此史靜儀還懷上了那個人的孩子。為了掩人耳目,史靜儀讓不知情況的丈夫劉仁靜替自己向中央打報告,要求去蘇聯(lián)學習。劉仁靜認為史靜儀不識字,二人缺乏共同語言,就把史送到了蘇聯(lián)。最后,史靜儀把孩子偷偷地生在了莫斯科,回國時,史靜儀把孩子留在了莫斯科。
1923年7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劉仁靜被推選為團中央總書記。為推動團的工作和激勵青年的愛國熱情,劉仁靜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在《中國青年》、《向導》、《民國日報》等刊物發(fā)表近百篇激發(fā)青年積極向上的文章。
劉仁靜忘我地為黨工作著,而史靜儀這時由蘇聯(lián)學習完畢回國,她被組織分配到北京工作。1925年春,黨的總書記陳獨秀的二兒子陳喬年從蘇聯(lián)回國,奉命到北京工作,在剛剛組織的中共北方區(qū)委任組織部長。陳喬年與劉仁靜同歲,陳喬年長得英俊威猛、器宇不凡,而且性格活潑,一時間成了機關里年輕女性追逐的對象??仗摰氖缝o儀也加入了這一行列,而且史靜儀為此十分賣力,最終二人決定結婚。
遠在上海的劉仁靜多次寫信讓史靜儀來上海,史靜儀就是不理他。劉仁靜由于與團中央意見有分歧,就以參加北京大學畢業(yè)考試為由,負氣離開了團中央,由任弼時接替團中央總書記職務。
劉仁靜想與史靜儀團聚,并在北京尋找自己革命的位置。當時的北大,不論學生是否聽課,只要考試合格就發(fā)給畢業(yè)證書。與劉仁靜同時考進北大的羅章龍,就趕上了補考,拿到了畢業(yè)證書,而劉仁靜卻因沒有趕上考試,他一生也沒有拿到畢業(yè)證書。
當史靜儀把她要和陳喬年結婚這個計劃告訴劉仁靜時,劉仁靜突然感情失控,他把指頭割破,寫血書給史靜儀,但這一切已經無法挽回。這件事在黨內引起了很大的風潮,直到1928年周恩來到蘇聯(lián)出席中共“六大”時,見到劉仁靜,周恩來還開玩笑的問他手好了沒有。
據(jù)比劉仁靜大1歲的鄭超麟回憶,史靜儀是在劉仁靜的影響下,投身于革命的,劉仁靜一開始并不喜歡史靜儀,認為史靜儀是個鄉(xiāng)下女子,土里土氣,又沒有文化,只是長相出眾而已。誰知道把史靜儀送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兩年后,史靜儀文化水平有了提高,見識多了,衣著也講究了,當劉仁靜再次見到回國的史靜儀后,對史靜儀的感情驟然升溫。當知道史靜儀與陳喬年相愛后,劉仁靜真是心如刀割。感情這東西就是如此,輕易得到的總不會去珍惜它,當失去時,才悔恨萬分,特別是被別人搶去時,才知道它的珍貴。
面對史靜儀非陳喬年不嫁、陳喬年非史靜儀不娶的局面,劉仁靜整天悶悶不樂,陳獨秀也知道兒子理虧,但也沒有挽救辦法。
陳喬年的哥哥陳延年當時在廣東任職,本來兄弟感情十分好,他也指責弟弟這樣做不好,這也是陳延年一生惟一一次批評弟弟。黨內湖北的同志也指責陳喬年不道德,破壞劉仁靜的家庭。
為了緩和局面,陳獨秀決定派劉仁靜去蘇聯(lián)學習,等劉仁靜出國后,陳喬年與史靜儀于1926年下半年公開同居并結為夫妻。1927年中共“五大”召開前,夫婦倆到了武漢,陳喬年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并代理李維漢組織部長的職務?!鞍似摺睍h后,陳喬年改任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長職務,由于工作繁忙,陳喬年患病住進了漢口的德國醫(yī)院,陳喬年的母親與弟弟陳松年來武漢看望喬年。就在這時,史靜儀生下了一個男孩,取名陳紅五,陳獨秀的第二位妻子高君曼曾到武漢史家看望過自己的孫子。
病愈后,陳喬年與史靜儀又被組織調回上海工作,陳喬年擔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長,此前陳喬年的哥哥陳延年在中共江蘇省委書記的職務上犧牲了。1928年2月16日,陳喬年在上海被俘,史靜儀日日忙于營救陳喬年,兒子陳紅五也沒有好好照看,最后也生病死掉了。
1928年6月6日,26歲的陳喬年在上海龍華的楓林橋畔遇難。據(jù)陳獨秀的三兒子陳松年回憶:在陳喬年犧牲后,史靜儀出國去了蘇聯(lián),在蘇聯(lián)史靜儀又與一名姓許的國民黨軍官結婚,并生下了孩子,再后來姓許的國民黨軍官帶史靜儀回國抗戰(zhàn)。不久,姓許的軍官戰(zhàn)死在了前線,國民黨還為他舉行了追悼會,當時史靜儀一人獨居重慶,陳松年還專程去看望他的這位當年的二嫂。見面后,史靜儀一再的嘆息自己命苦??箲?zhàn)勝利后,史靜儀在漢口港務局做事,陳松年由重慶經漢口回安慶老家時,又去看望了史靜儀。從此就再也沒有與史靜儀聯(lián)系過,“文化大革命”后,聽人說史靜儀病死了。
而鄭超麟在回憶中說,在陳喬年被俘后,史靜儀也被俘了,一個特務頭子強迫史靜儀與他同居,一直到解放時這個特務逃出中國,而史靜儀留下被定為反革命家屬。史靜儀的晚年生活十分凄涼。
至于陳松年與鄭超麟二人誰的說法是對的,也無從考據(jù)。1989年2月25日《文藝報》副刊刊發(fā)了史靜儀胞妹史漢仙的丈夫楊纖如的一篇文章,題目是《喬年烈士有女陳鴻,天涯何處》,文章中說:1968年史靜儀去世時,曾經托付家人幫助尋找陳喬年的遺腹女陳鴻。文章中詳細介紹了當年史靜儀在陳喬年犧牲后產下一個女兒,不久黨組織派史靜儀第二次赴蘇聯(lián)學習,她的女兒由組織出面,留在上海托人撫養(yǎng),以后就永遠失去了聯(lián)系。由此斷定陳松年的回憶比較可信。
三
1926年9月,劉仁靜赴蘇聯(lián)莫斯科國際黨校列寧學院學習。由于受到過史靜儀的傷害,在莫斯科留學期間,他奉行在蘇聯(lián)流行的“一杯水”主義,當時許多留學生都接受蘇聯(lián)姑娘的追求,只有劉仁靜自居為正派的大丈夫,他始終不涉足此類污行。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國的大革命失敗。托洛茨基在中國革命問題上認為:是共產國際指導的錯誤導致中國大革命的失敗,并極力指責斯大林,為此在聯(lián)共(布)黨內引發(fā)了一場激烈爭論。中國留學生中不少人傾向托洛茨基的觀點,劉仁靜經過仔細比較和分析后,也贊同托洛茨基,他還研讀并收集了托的不少論著,從此成了托的信徒。
1927年11月4日,蘇共中央開除了托洛茨基的黨籍;1929年又被蘇聯(lián)政府驅逐出境。劉仁靜得知這一消息后感到震驚,他對托洛茨基的遭遇表示同情。
1929年4月,劉仁靜在列寧學院學習結束,申請繞道歐洲回國,他獲得了共產國際的護照和800美金,還有一張到柏林的火車票。
他瞞著鄧中夏、瞿秋白、王若飛及共產國際所有的人,自作主張去尋訪托洛茨基。經過努力,劉仁靜終于在土耳其偏僻的太子島,見到了托洛茨基,見面后二人十分激動。
1929年8月16日,劉仁靜回到上海,黨中央立即派惲代英找劉仁靜談話,劉仁靜不但不接受黨中央的意見,還公然以反對派立場批評黨內的官僚化,還鼓吹托洛茨基的理論。劉仁靜剛剛回國,黨組織對他進行考察,也沒有給他分配工作,也就沒有給他生活費,只是陳獨秀對于他宣傳的托洛茨基的理論十分感興趣,就送給他30元錢。
為了生活,劉仁靜操起了編輯寫評論的本行,其間他還找了一位學習醫(yī)學的女學生陸慎之為妻子,建立了家庭。不久,黨中央在《紅旗日報》上刊出《給劉仁靜的一封公開信》,公開信明確指出:限劉仁靜3天內在報紙上公開交代訪問托洛茨基一事。劉仁靜不聽勸告,頑固堅持托派思想,后來被開除了黨籍。
大約在1931年,中國的幾個托派組織終于統(tǒng)一了,但是劉仁靜總以見過托洛茨基自居,自稱是“托洛茨基代表”、“正統(tǒng)托派”、“托洛茨基的欽差大臣”,引起托派組織成員對他的反感。不久,劉仁靜在托派組織中相當孤立,后來被趕出了托派組織。他又想和陳獨秀合作,遭到陳的拒絕。這樣,劉仁靜竟成了托派中一個游離于各派組織以外的孤家寡人。
沒有了工作,劉仁靜靠微薄的稿費維持一家人生活,后經人介紹,劉仁靜帶著妻子陸慎之來到北京,給一個叫伊羅生的美國人當翻譯。
1935年3月,劉仁靜完成伊羅生交給他的最后一件事后,決定一家人乘火車回湖北老家暫避一下。在趕往火車站的路上,特務以檢查為名扣押了他,后押送南京。通過審訊知道他已經不是托派主要成員,托派成員一般判刑5年,而劉仁靜只被判刑3年。1937年3月,劉仁靜拒絕寫悔過書,只在悔過書后面寫了:以后以翻譯為生,不再搞任何政治運動,后被釋放出獄。
出獄后,他先去上海,聽到托派組織以叛徒的名義將他開除,他十分生氣,由于在上海又找不到工作,他乘船到武昌,他先去拜訪的是已投靠國民黨的張國燾。張國燾那時剛剛從延安來武漢,當劉仁靜了解張國燾反共的態(tài)度后,就不再與他聯(lián)系了。后來劉仁靜去尋找剛剛出獄的陳獨秀,被陳獨秀拒之門外。工作依然找不到,生活無著落,武昌也呆不下去,后來通過關系到了重慶。
抗戰(zhàn)勝利后,劉仁靜到了上海,為了全家人的生活,劉仁靜不得不把自己15歲的女兒輟學送進工廠當工人,他自己又先后在國民黨《民主與統(tǒng)一》、《前線日報》、《時事新報晚刊》當主筆。
1948年,受時任國民黨中宣部副部長、《中央日報》總編陶希圣之邀請,來到國民黨政治研究室當了研究員及國民黨國防部鎮(zhèn)江教導所工作。此時的劉仁靜已完全投靠國民黨,走向人民的反面,開始寫反共文章,如1948年寫的《評毛澤東的<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1949年后,劉仁靜由上海來到北京,他向中共中央組織部寫了一份悔過材料,劉少奇同志在百忙中親自找劉仁靜,對他進行了認真耐心地教育。后來,劉仁靜被安排在北京師范大學任講師,教政治經濟學課程,同時兼任蘇聯(lián)專家的翻譯。為了工作的方便,他改名為“劉亦宇”。1950年,劉仁靜還參加了土改工作隊,土改工作結束后,為更好地發(fā)揮他的一技之長,他又被調到人民出版社從事編譯工作,翻譯了《普列漢諾夫哲學著作選》,署名“劉若水”。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時,劉仁靜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被紅衛(wèi)兵抓捕關進秦城監(jiān)獄,從1966年一直關押到1978年。后來,毛主席知道了這件事,毛主席說:“有些老托派,像劉仁靜,不要關了吧?!焙芸欤瑒⑷熟o就從秦城監(jiān)獄被放了出來,為了劉仁靜的人身安全,避免再次被紅衛(wèi)兵揪斗,有關部門不敢把劉仁靜送回家去,只得把劉仁靜單獨安排在另外一所監(jiān)獄內,他獨住一間房子。后來,組織上又把劉仁靜調到少年管教所內看管果樹。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到了1986年,劉仁靜被任命為國務院參事。可好景不長,1987年8月5日清晨5時許,劉仁靜起床后,按慣例到自己住宅對面的北京師范大學廣場參加晨練,在穿越馬路時,被一輛疾馳的22路公交車撞倒,劉仁靜的顱骨碎裂,當場死亡。一位鄰居見狀,還是把他送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2262醫(yī)院,進行一番搶救后,劉仁靜就這樣離開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