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清代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吳敬梓的名著,曾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許多國家發(fā)行?!度辶滞馐贰分械脑S多章節(jié),早已被收錄在中學、大學的教材之中?!度辶滞馐贰匪枥L的一個個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典型人物早已走進人民群眾的心中,真可謂是婦孺皆知,家喻戶曉。
吳敬梓,安徽金椒人,生于1701年,卒于1754年。1750年,吳敬梓寓居安徽蕪湖期間,寫下了舉世聞名的不朽名著——《儒林外史》。
據(jù)史料考證,吳敬梓出生于書香門第,少年時代曾發(fā)奮讀書,可惜命運老是和他開玩笑。他年輕時,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屢試不中,因而懷才不遇、憤世嫉俗,對科舉考試有著切膚之痛。后來,吳敬梓寓居蕪湖吉祥寺期間,經(jīng)常漫游安徽科舉考試的“鄉(xiāng)試”地點——儒林街。每逢秋闈開科考試,他就目睹一幕幕人間悲劇。悲憤之余,他把這一切,通過一個個藝術(shù)形象,寫進了他的作品里,正所謂“儒林啼笑是非事,全在怒罵嬉笑中?!?/p>
蕪湖是中國四大米市之一,是安徽省水陸交通要道,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工商名城。當年,吳敬梓就住在蕪湖的一條老街——儒林街不遠的吉祥寺內(nèi)。專家學者們認為,《儒林外史》的書名也是吳敬梓受蕪湖儒林街的啟示而定的。
吉祥寺依山傍水、環(huán)境幽靜、景色秀麗、曲徑通幽,這里的環(huán)境是非常適合吳敬梓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吉祥寺是安徽的四大古剎名寺之一,常年香客盈門、煙火繚繞、晨鐘暮鼓、經(jīng)聲不絕,這里為吳敬梓接觸各式各樣的下層民眾創(chuàng)造了絕好的條件。
明清時期,儒林街是一條不過一華里長的石砌的長江邊小道,封建時代安徽省最高學府“儒學”就設在這里,每年安徽省的科舉考試“鄉(xiāng)試”也是在這里舉行。非常湊巧的是,我的老家就在蕪湖,祖屋就在儒林街上。我小時候經(jīng)常到吉祥寺玩耍,對那里的一草一木自然是留戀不已。我經(jīng)常細讀《儒林外史》,對書中的各章各節(jié),感覺到十分親切,因為書中描述的市井語言,和我從小到大一直使用的語言十分相近,書中的章節(jié)所描繪的風土人情,我也異常熟悉。不久前我回鄉(xiāng)探親,看到當?shù)卣疄楸Wo歷史古跡,將把儒林街永久地保存下去,供后人游覽,心中更是感慨萬分。
魯迅先生曾說過:“《儒林外史》所傳人物大都實有其人,而以形象諧色或庚詞隱語寓其姓名?!薄度辶滞馐贰防镨蜩蛉缟囊恍┤宋铮绶哆M、牛布衣、郭鐵筆等人,并非吳敬梓杜撰,其原型均出自蕪湖儒士陶鏞、朱卉、諸葛詐等人。這些人在科舉制度毒害之下,無真才實學,均為渾渾噩噩、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他們一個個皓首窮經(jīng)、貧困潦倒,是封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
在《儒林外史》中,寒酸、倒霉的儒生范進似乎是得到了一個完美的結(jié)局,但是我始終認為范進是個悲劇性的人物,他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又是科舉制度的殉葬品。吳敬梓對諸如范進這些人,既同情又可憐,還透出了幾分的無奈。不過,從范進等人的身上,可以看出吳敬梓對科舉制度的深惡痛絕。他透過原形,通過一篇篇小說,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一個個生動典型的人物,對科舉制度弊病的刻畫,可謂是入木三分.讓人過目不忘。
《儒林外史》敘述的各種各樣的荒唐事,雖然令人難以置信,卻讓人難以忘懷,一直到今天還在警示后人??梢哉f,吳敬梓手中的筆是匕首、是刀槍,刺向了萬惡的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他通過一個個獨特的藝術(shù)形象,暴露了剝削階級各式各樣的丑惡形態(tài),解剖了封建社會的層層陰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