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領(lǐng)兒子去吃快餐。購餐臺前人滿為患,好不容易輪到我,發(fā)現(xiàn)那位服務(wù)員小姐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
“小姐,我要份兒童套餐?!蔽乙还舱f了三遍,她才開始配餐。我要的是24元的,她卻給我配了份35元的。算了,不跟她計較了。
可是,兒子有意見。他說,同樣價錢的套餐,人家有雞塊,我們怎么沒有?人家贈送玩具,我們也沒有。我跟其他顧客一核實,確實如此。我有些生氣,端著盤子往購餐處走去。
購餐臺前,只見她愁眉不展,手忙腳亂。很多顧客都在埋怨,看她的眼光也很不友善??吹贸鏊芫o張,委屈地對同事說:“這活我干不了,夜里做夢都有人在和我吵架……”
原來是個新手,而且適應(yīng)能力和心理素質(zhì)都不太好。我想了想,擠到臺前,朝她招招手,小聲說道:“剛剛有個服務(wù)員太粗心了,我看你面善,態(tài)度好,就找你幫我解決一下,你看……”女孩飛快地望我一眼,幫我補齊所缺的東西,“先生,我還面善啊,您別笑話我了。真對不起……”
“其實你很有親和力,也很可愛。如果再放松一些,工作起來就更快樂了?!蔽艺f完,抽身離開。
我想,當時我若針鋒相對,咄咄逼人,結(jié)果大概有兩種:一是她死不認賬,而我自討沒趣;二是驚動領(lǐng)班,她卷鋪蓋走人。前者會讓我很生氣,后者會讓我于心不忍——對我來說只是一袋雞塊,一個玩具,對她而言則是一份工作,一個鍛造自己的機會。
我喜歡第三種結(jié)果,有點像“有氧運動”。一路緩步走去,給對方一個“臺階”,一個善意的提示,也給自己一份豁達,一份安心的愉悅??突f,我們之所以不是白癡,就因為大腦里有那么一點兒碘質(zhì)。與其用這點兒碘質(zhì)苛責(zé)于人,不如給人一些贊美,一些寬容,給自己和他人心里添一片和善的風(fēng)景。
一個月后,再去那家店,女孩已經(jīng)不認識我了。但她手腳麻利,服務(wù)周到,儼然一個自信而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