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漂亮的女人,她每天上的是夜班,回家途中,要經過一段荒涼的路,因為這段路沒有路燈,她心里總是惴惴的。
但隨著每天上下班,經過這里都是平平安安的,她就放下心來。夏天來了,女人所住的小區(qū)里治安不太好,不是這家門被撬了,就是那家的自行車被偷了。
女人又開始惴惴不安。
她的丈夫提出,每天接她下班。女人沒有答應,因為丈夫白天工作很辛苦。她讓丈夫在家好好休息。
一個下雨的晚上,災難降臨到女人的身上。一個歹徒,在那段荒涼的路上把女人挾持了,不僅搶走了她身上的財物,而且還強暴了她。
悲憤欲絕的女人,選擇了報警。
但這起案件遲遲未破。女人的丈夫一直同情妻子,而且深深自責自己沒有盡到丈夫的責任。如果他去接妻子下班,就不會發(fā)生這樣的事了。
日子仍然波瀾不驚地過下去。但一個細節(jié),在家庭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原來,女人在遭到歹徒強暴時,央求歹徒戴上安全套,說這樣做,對雙方都有好處。那個安全套竟然是女人包里裝著的,她親自取了出來,交給了歹徒。
丈夫對妻子的做法,根本無法理解。但是女人說,在包里放一個安全套是從一本書上看來的,當生命遇到威脅時,不一定非要以命相搏。丈夫對妻子的解釋感到屈辱,他認為妻子是骯臟的,他們開始了漫長的冷戰(zhàn)。
一年后,他們離異了,成了陌路。
這是發(fā)生在濱海城市里的一個真實故事,女人的做法,許多人都說不可思議,無法理解。這種說法,讓人感覺手腳冰涼。在一些道德家的眼里,女人的尊嚴是可以不必考慮生命的,女人在遇到性侵犯時,只有當一位烈女,才會有尊嚴。但是,她們的生命權利呢?
我也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故事,澳大利亞的老師在給孩子們上課時,會要求女孩在她們的書包里,放上一個安全套,在遇到性侵犯時,請讓那個“惡魔”使用它。而放置安全套的工作,大部分是由家長完成的。許多母親在給女兒的書包中放置一個安全套的同時,還會在自己的包里也放上一個,很少會有一個男人會因此感到屈辱。
一位在澳大利亞任教的大學教授說,我愛她們,她們是我的親人,我永遠離不開她們。但她們不可能永遠生活在安全中,當她們遇到危險時,我想她們第一件所要做的事,就是讓自己安全地活下來。
雖然,在澳大利亞,其實,這樣的事很少很少發(fā)生。
(摘自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