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通過運用教學評價手段加強教學和師資隊伍建設。由于教師是教學工作的核心資源,所以高校要以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為契機,圍繞教學基本建設確立教師主體地位,通過科學管理措施使師資隊伍不斷優(yōu)化,使高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得到不斷提升。
關鍵詞: 本科教學; 水平評估;師資隊伍; 師資管理
中圖分類號: G4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8381(2007)04-0033-04
一、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對師資隊伍質量考評的重要意義
本科教學工作是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標志。適時地在高等學校進行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其目的就是要運用教學評價這個手段,推動高校真正樹立質量意識,不斷明確辦學宗旨,重視加強本科教學工作,加強教學建設,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作為教學的具體操作者,教師是主導,是教學工作的核心資源,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責無旁貸的義務。高校要以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為契機,圍繞教學基本建設,確立教師的主體地位,樹立教師在教學中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這是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升高校辦學層次的決定性因素。
高校的教師是能夠勝任人才培養(yǎng)任務的。許多教師懷著對高校、對學生的高度責任心,積極投身于教書育人的事業(yè),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由于高校在相關的制度改革和管理上的滯后性,一些學校在對教學的投入和師資隊伍建設上還存在如下問題:
(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上投入精力不夠
在部分教師中“以教書育人為天職”的觀念淡薄,對教學工作缺乏責任心,敷衍了事。甚至有些教師精力不僅不在教學工作上,而且不在高校工作上,熱衷于在校外兼職賺錢。高校教師的教學任務完成與否,是通過課時數(shù)進行考核的,至于在這些課時數(shù)里完成的教學效果如何則很少有人關注。不少教師是因為學校對其有教學工作量要求才勉強走上講臺的,他們教學工作的重心,不是如何革新教學方法,而是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完成教學工作量。由于部分教授、副教授科研工作繁忙,對本科教學參與不夠,高校在管理上又缺乏相應措施,致使不少教學工作由助教、講師甚至低水平教師來擔當,使很多慕名而來的學生感到高校的學術聲譽和知名教授對他們而言等于零。
高校實施崗位津貼后,部分教師以“保飯碗”的態(tài)度對待教學改革,導致了部分教師無原則地多開課、濫開課,導致了部分教師消極對待專業(yè)結構和課程體系的調整和改革。這種對教學表面上的“投入”,嚴重地阻礙了高校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部分教師的學科知識結構不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
高校在深化專業(yè)結構和課程體系改革及學分制改革時,部分教師的學科知識結構不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從高校與社會的大范圍看,一些社會需要的和學生適應社會需要的專業(yè)與課程的師資力量不足,而一些社會需求和學生需求不強的專業(yè)與課程師資力量卻過剩;從學科專業(yè)的小范圍看,部分教師的知識結構不能夠適應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更新。作為新生力量的35歲以下的高校青年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偏少;同時,有部分教師特別是專業(yè)教師,長期單純地從事教學工作,很少參與科學研究,因而其學術水平不能適應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高校教學。
本文針對以上問題,探討如何通過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促進師資隊伍建設的若干思路。
二、評估師資隊伍要注意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的差異性
在對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時,要充分考慮到教師的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之間的差異性。對教師而言,教學工作是知識的輸出,是一種奉獻;科研工作是知識的探索和獲取,容易激發(fā)興趣,也容易成名。因而對教師、特別是對高水平教師而言,科學研究有較大吸引力。當然,一些高校對教師科研成果的較高權重量化考核指標,也是造成高水平教師從講臺流失的客觀原因,高校有責任對師資隊伍進行合理協(xié)調,制定科學的教學、科研管理辦法,做到“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一視同仁,教學研究項目與科研項目一視同仁,教學成果與科研成果一視同仁,教學帶頭人與科研帶頭人一視同仁”[2]。同時,要為名師走上講臺創(chuàng)造條件,名師上講臺,以其人格魅力去影響新一代大學生,通過學術的交流、感情的溝通,使得初涉科學的本科生能夠親耳聆聽教授的治學之道,親身感受他們的魅力風范,感悟為人為學之真諦,能讓他們受益終生[3]。其實,得益的將不僅僅是上課的學生,還有一大批青年教師,因為通過名師與青年教師的配對傳幫帶,年輕人將得到系統(tǒng)的訓練。要保證名師上講臺必須建立并完善教學工作制度規(guī)范與激勵機制。繼續(xù)堅持并提倡在高校中評選教學名師,這是對長期從事基礎課教學優(yōu)秀教師的認可和尊重,也是對基礎課教師隊伍建設的積極舉措。對高校而言,不管是以教學為主,還是教學、科研并重,培養(yǎng)人才是根本任務,人才培養(yǎng)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高校聘任教師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為了保證教師的學術水平能夠勝任高水平教學,高校同時要鼓勵教師從事科學研究。
因此,從學校工作的角度看,教師的教學工作應當是剛性的,應必須有完成的內容和教學工作量,而科研工作則彈性較大。從水平評估的角度看,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的評價容易在國內外的同行中得到公認,而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估則難度較大。在對教師的考核中體現(xiàn)出對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編著、譯著、教材、論文、獲獎、專利等的權重傾斜,而教學在考核中并未都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教學工作量的考核評估方面,雖然教師講授的課堂規(guī)模在考核中有所體現(xiàn),但對于教師承擔新課程所付出的更多精力沒有得到考核的承認。高校在各項工作中凡牽涉到教師的評價時,學術水平在考量中往往起到主導作用,教學水平則往往因規(guī)則不夠清楚、區(qū)分度不夠好而難以起到關鍵作用。因此,教學和科研的不同特點決定了對教師的管理必須采取不同的對策。對于提高教學質量,高校不應只通過政策來吸引教師,而應通過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規(guī)定和考核來落實,在政策上對勝任的教師予以切實的保障是必要的,但不鼓勵教師教學量的擴張,而是要教師保質保量完成定量的工作。對于科學研究,高校不可能對教師工作的具體內容作出規(guī)定,但在薪酬體系上可以采取“上不封頂,下不保底”,制定較強的業(yè)績激勵措施,鼓勵教師從事科學研究。
鑒于高校教師工作的特點,在師資隊伍管理上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師教學職責的落實和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估與考核,同時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使教師隊伍的職稱、學歷等結構不斷適應教學工作的需求。
三、通過評估教學質量,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溫家寶總理在會見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代表時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除了需要深化高等教育體制和管理機制的改革外,還需要做三件具體的事情”,即“貫徹啟發(fā)式教育方針”、“教授、名師要上課堂”、“教書育人”[4]。從促進高校教學工作的角度講,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切實保證有大批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積極主動、盡職盡責地工作在教學第一線,這是保證高水平教學的根本。如何通過制度和管理的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可以有以下主要措施:
(一)對教師崗位實施分類管理
設置教師崗位時,要區(qū)分教學和科研的不同特點,給予教學工作以切實保證。在堅持對教師的全面發(fā)展要求的同時,要加大對教學的投入,特別是對教學研究項目的投入,支持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和編寫高質量的教材,鼓勵教師尤其是基礎課教師積極申請教改立項并進行教學研究。在保證教學工作的崗位數(shù)的情況下,要按教學工作層次進行分類,保證教學關鍵崗位。對于高層次崗位的任務,要強調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同時,要把教師承擔教學工作的業(yè)績和成果作為聘任(晉升)教師職務、確立崗位津貼的必要條件。
(二)突出對教學隊伍素質的要求
關鍵的教學任務要由高水平教授承擔,并對由教授主講的課程的比例做出規(guī)定。重要的基礎課和重要的教改工作要優(yōu)先安排較高層次崗位的教師承擔。同時,要根據(jù)教學改革的需要,以各種方式從國內外引進高水平教授參與高校的教學工作。除部分量大、面廣的公共課外,主講本科和研究生課程的教師應具有教授或副教授專業(yè)技術職稱。同時,要建立健全新教師培訓試講制度、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培訓和授課資格考核制度。青年教師在走上講臺前,必須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高等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現(xiàn)代教育技術等方面的教學培訓,經(jīng)過普通話測試合格,最后通過試講和專家考核合格,方能走上講臺。實行青年教師講課競賽制度、優(yōu)秀教師示范課制度,積極推進教授上講臺制度,引導廣大教師積極推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開展教師自評、學生評教、領導聽課、督導檢查等多渠道全方位實時跟蹤、檢查教師課堂授課質量。
通過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必須從制度上著手,建立嚴格的聘任制度。要對教師進行聘任考核,把教書育人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標準。
(三)完善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考核機制
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考核,要從過去的以“量”為主,向“質”和“量”并重轉變。教學工作量和教學業(yè)績點的計算,要計及工作的成效。例如,對指導研究生的工作量,不能只依據(jù)招收研究生的數(shù)量,更要著重研究生產(chǎn)出的成果。很多高校已就此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對于優(yōu)秀的教學效果可用哪些指標來描述,如何對確定的指標做出評判,對于評估結果如何予以定量描述等方面還有很多研討和實踐的空間。隨著高校教學水平和質量的評估體系趨于成熟和全面推開,要在教師專業(yè)技術職務和崗位聘任中,強化對教學的質和量的要求,使之成為教學不達標者不可逾越的門檻。
(四)把師德考評作為崗位聘任的重要依據(jù)
高校教師責在教書,重在育人。在教師專業(yè)技術職務和崗位聘任中,一方面要繼續(xù)提高對教師學術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把教師履行教書育人職責的表現(xiàn)作為重要依據(jù),促使教書育人在教師中化于心、踐于行。近年來,在教育部“國家級教學名師獎評選”以及“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活動和政策的帶動鼓舞下,各高校紛紛出臺舉措,建立師德考評體系,把師德考評作為對教師年度考核、職務聘任、派出進修和評優(yōu)獎勵的重要依據(jù)[5]。大力提倡教師在教好書的同時,更要育好人,使全體教師具備“樂教善教,傾注愛心育英才”的奉獻精神。同時,對有嚴重失德行為的教師嚴肅處理,直至撤銷教師資格。
(五)加大教師隊伍調整的力度
高校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積極從國內外引進優(yōu)秀的教師。在用人的觀念上,要把網(wǎng)絡人才的眼光放到全世界。要不斷完善以“崗位聘任、崗位津貼、崗位管理”為主要內容的人事分配制度,推進教師聘用“分級流動”、“非升即轉”、“末位轉崗”等競爭激勵機制。要建立教師流動和淘汰機制,對達不到崗位要求或不能履行崗位職責任務的教師調整出教師隊伍,從而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
對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和敬業(yè)精神,熱心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的教師,要給予表彰和鼓勵,他們是高校教學工作的中堅力量。要用適當?shù)木窦詈臀镔|激勵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將教師教學質量考核情況同教師職稱的晉升、崗位津貼的確定掛起鉤來,扭轉在績效考核中“科研是硬指標、教學是軟指標”的非正?,F(xiàn)象,將教師的主要精力引導到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上來。
隨著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不斷深入,高校教學的基本建設、教師的主體地位、師資隊伍的結構將進一步得到優(yōu)化,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將會不斷得到提高,高校自身的辦學層次也將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2005-01-07]. http:∥www.moe.edu.cn.
[2] 申 琳,羅 靜.糾正“科研先于教學”認識南京大學四個“一視同仁”鼓勵教學工作[2005-05-25].http:∥edu.people.com.cn.
[3] 紀秀君,林香順,文永紅. 高校如何做好培養(yǎng)人才的三件事[N].中國教育報,2005-12-02(6)
[4] 沈路濤.溫家寶總理會見教師代表 倡議院士教授上課堂.[2005-09-09].http:∥news.sina.com.cn
(責任編輯 東 彥)
Examination and weighing of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evaluation
XIE Weizhong
(Personnel Department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122, China)Abstract: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evaluation strengthens teaching and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by the use of teaching evaluation means. As teachers are the core asset of teaching,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opportun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evaluation, establish the major role of teachers centering on the basic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 teaching team through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constantly improve quality of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undergraduate education;level evaluation;teaching staff;teachers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