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振華
當人們處在任何自由都得不到保障的自然狀態(tài)時,解決辦法是,人們之間聯(lián)合起來,彼此之間簽訂一個社會契約,這個契約將規(guī)定每個人所享有的自由的限度,限度之內的自由由一個組織或機構為之提供保障,這樣每個人也就享有了等度的自由,而這個組織的產(chǎn)生即是政府的起源。我們不能忽視的是,當每個人自愿放棄一部分自由給政府時,事實上也就意味著政府獲得了管理民眾行為的權力。權力是對自由的限制,為什么民眾愿意接受權力對自由的約束呢?其中的理由是唯一的,這就是民眾之間結成的這個社會契約必須是基于自愿原則的,契約是完全得到民眾的認可和同意的。這一解釋確立了政府的合法性只能是來自于人民同意這一原則。
這一規(guī)定性是如此的嚴格和徹底,以至于英國17世紀的思想家洛克毫不猶豫地指出,當民眾對政府的統(tǒng)治不再滿意時,民眾完全可以要求更換一個政府。在今天,人民主權原則成為了世界各國人民和政府的共識,即便是事實上的獨裁者也打著人民主權的幌子,以此尋求為自己的政權披上一件自欺欺人的外衣。
按照我們今天的理解,初始的社會契約的締結,事實上就是明確了一些最基本的憲政原則,之后的政府行政、具體的管理社會的法律和規(guī)則,只能是在憲政原則之下進行。這是一個在邏輯上非常嚴密的解釋框架,可是,往往會有人對此提出質疑,有誰真正見過人們?yōu)榱俗叱鲎匀粻顟B(tài)而締結了社會契約呢?有趣的是,考察人類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當年歐洲最初移居北美的人們在新大陸上上演了一連串社會契約的故事。
1620年11月11日,一艘從遙遠的歐洲大陸起航的名為“五月花”號的大帆船即將到達北美大陸。船上有102名乘客,他們是一批激進的英國清教徒,因為不滿英國國教的奢侈腐敗而移居荷蘭,希望在荷蘭寬容的宗教氣氛里能保持他們的信仰。但是他們的理想在荷蘭并沒有得到實現(xiàn),而后得知一些英國投資人組成的弗吉尼亞公司在北美開墾出了一塊殖民地,于是他們與該公司協(xié)商希望在其領地上建立一個宗教殖民地。弗吉尼亞公司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允許他們成立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特殊殖民地,于是他們出發(fā)了。海上風大浪急,經(jīng)過66天的漂泊,他們錯過了當初約定的登陸地點哈德遜河口地區(qū),卻發(fā)現(xiàn)普利茅斯港已經(jīng)遙遙在望,時令已是深秋,他們決定就此登陸??墒羌磳⒌顷懙耐恋夭⒉皇钱敵鯀f(xié)議的地點,導致當初的協(xié)議自動失去效力,在一塊無主的土地上他們應該如何相處呢?
于是大家商議,為了建立一個大家都能受到約束的自治基礎,應該簽訂一個合約,以這個合約來約束各自的行為。就在“五月花”號船上,一共是41名男乘客簽署了后來被稱為《“五月花”號公約》的文件,簽署人立誓創(chuàng)立一個自治團體,這個團體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將依法而治。他們的誓言是:
“以上帝的名義,阿門。我們,下面的簽名人,作為偉大的詹姆斯一世的忠順臣民,為了給上帝增光,發(fā)揚基督教的信仰和我們祖國和君主的榮譽,特著手在弗吉尼亞北部這片新開拓的海岸建立第一個殖民地。我們在上帝的面前,彼此以莊嚴的面貌出現(xiàn),現(xiàn)約定將我們全體組成政治社會,以使我們能更好地生存下來并在我們之間創(chuàng)造良好的秩序。為了殖民地的公眾利益,我們將根據(jù)這項契約頒布我們應當忠實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視需要而任命我們應當服從的行政官員。”
顯然,在船員們看來,人民不應是政府暴力專政的對象,相反,政府之所以統(tǒng)治人民只能是因為它獲得了人民授權和同意。雖然公約援引了上帝的旨意作為其存在的依據(jù),但清教徒其實是更為注重世俗政治實體的運作,上帝的旨意無非是賦予了世俗政治一個法理基礎。
圣誕后一天,遠道而來的旅行者在普利茅斯上岸了,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他們組成了普利茅斯殖民地的自治體,他們大概確信,在公約的指引下,新的生活意味著自由的獲得——宗教的自由和世俗的自由。
歷史真是如此的偶然,這些亡命天涯的乘客肯定沒有想到,他們簽訂的這份公約竟然在日后被認定為美國歷史乃至于世界歷史上的第一份政治契約性文件,當后來的人們對新大陸上的自治和法治追根溯源時,往往都追溯到當年下錨于荒涼海港的一條船上所達成的一份短短的公約。
北美大陸的社會契約故事揭幕了,就再也沒有拉上過。隨后建立的其他幾個新英格蘭殖民地也都簽訂了類似的政治文件,1635年,馬塞諸塞州的一些清教徒因不能容忍當?shù)乜偠降膶M而移居到康涅狄格河下游地區(qū),他們在1638年簽訂了《康涅狄格基本法》。這是一份冗長的文件,詳盡地規(guī)定了建立殖民地的目的是為了追求自由,官員必須由所有的自由人組成的代表大會選舉產(chǎn)生,選舉須在嚴格的程序下進行,基本法嚴格規(guī)定了行政架構的構成原則和立法機構的權限。1639年,紐黑文殖民地成立了,他們同樣確立了一部基本法。1640年,在羅得島建立了一個新的殖民地,他們的基本法規(guī)定,殖民地容忍和歡迎不同的宗教信仰,允許和保護“良心的自由”。
1620年、1640年,距1787年55位制憲者代表當時320多萬人民在費城立憲還有一個半世紀的時間,然而,美國的立憲精神早在當年的那條船上就大致確立了。這就是,將人與人之間、人民與政府之間的各種關系看成了一種相互的承諾和契約,契約的核心是,必須對人民的自由予以尊重與保護。
與自然狀態(tài)下的暴力社會相左,契約原則社會必然追求對人之尊嚴的無上推崇,人的尊嚴必然被放之于至高無上的地位,其中的價值意味是每個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而人格平等原則在現(xiàn)實政治層面必然導致人民主權原則的創(chuàng)生。這在今天都是無須再強調的常識性共識了,回望歷史,當年先民們開創(chuàng)的社會契約故事是歷史的偶然還是歷史的必然呢?
作者為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