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黎 代興榮 張 龍
摘要 介紹了吐魯番地區(qū)紅棗的修剪及田間管理技術,針對吐魯番特殊環(huán)境中生長的紅棗樹提出棗樹幼齡期、結果期的整形修剪方法;棗頭在夏季和冬季的不同修剪方法;棗樹生長期間的土壤、肥料、灌水合理管理,可提高棗樹的坐果率。
關鍵詞 棗樹;修剪;管理技術
依托吐魯番盆地典型的農業(yè)氣候資源,在自治區(qū)黨委、自治區(qū)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特色林果業(yè)發(fā)展的意見》政策指引下,吐魯番地區(qū)紅棗樹栽培面積迅速擴大?,F(xiàn)將紅棗的修剪與栽培管理技術介紹如下。
1棗樹幼齡期的整形修剪
1.1定干
定干高度一般為40cm,最好采用開心形,在早春發(fā)芽前進行。定植后當年定干,定干后選擇3~4個二次枝培養(yǎng)第1層主枝。對第1層主枝以下的二次枝應全部剪除,以節(jié)約養(yǎng)分消耗,加速幼樹的生長發(fā)育。
1.2主、側枝的培養(yǎng)
棗樹定干后的第2年,選擇生長直立性強壯的棗頭做中心領導枝,在其下部選3~4個方位好、角度適宜的作為第1層主枝,其余的可剪去。中心領導枝在60~80cm高處進行短接并剪除剪口以下第1個二次枝,利用主干主芽抽生新的棗頭,繼續(xù)做中心領導枝。接著再選和第1層錯落著生的2~3個二次枝粗度為1.5cm,各留2~3個芽短截,培養(yǎng)第2層主枝。
1.3結果枝組的培養(yǎng)
在主、側枝的中下部,棗頭延伸空間大,長勢強,可培養(yǎng)大型結果枝組,當棗頭達到一定長度之后,及時摘心,使其下部二次枝加長加粗生長。生長勢弱,達不到要求的棗頭,可緩放1年進行。主、側枝的中上部,棗頭長勢強,而延伸空間小,為保證通風透光條件,應培養(yǎng)成中型枝組。生長弱的棗頭,可培養(yǎng)成3~4個二次枝的小型枝組,安插在大、中型枝組。多余的棗頭,應從基部剪除,防止互相干擾。隨著樹齡的增大,主、側枝處理長枝時,仍按上述方法培養(yǎng)不同類型的結果枝組。
2棗樹結果期的整形修剪
2.1疏、縮、放結合,維持樹勢
對樹高、冠幅達到一定要求后,對不需要再延伸的主枝,頂端萌發(fā)的新棗頭,結合夏剪可以疏除或留2~3個二次枝摘心,使其當年結果。在主枝先端下垂,開始衰老,產量降低的情況下,應及時對主枝加重回縮,恢復樹勢,并及時培養(yǎng)從弓背處萌發(fā)的新棗頭,作更新枝,代替主枝延長枝。
2.2清除無用枝,改善光照條件
隨著結果負載量的增加和樹齡的增長,主、側枝和結果枝組先端下垂,再加上外圍常萌生許多細小枝條,形成局部枝條過密,光照不良,導致棗樹枝條大量死亡和衰亡。因此,在冬季或夏季修剪時,應及早疏除,回縮交叉枝、重疊枝和擁擠枝,打開層次,疏通光路,減少消耗。
2.3骨干枝的調節(jié)和改造
對那些無用的或無發(fā)展前途的骨干枝、重疊枝、交錯枝和并行枝,在3~4年內有計劃地疏除和改造成結果枝組,使留下的枝條按一定的方向生長發(fā)育,改善樹冠內通風透光條件,提高結果能力。
3棗頭的修剪
棗頭的修剪分為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
夏季修剪,留健壯枝,補空枝、外圍枝和斜生枝;不留過密枝、交叉枝、重疊枝、細弱枝和位置不當、沒有空間的徒長枝。對不留的棗頭及早疏除,保持樹冠內通風透光條件,提高結果能力。被疏除的部位發(fā)芽后往往萌生許多發(fā)育枝,要及時進行抹芽、疏枝、摘心等,使棗樹樹體變成枝條有序、通風透光、結果面積合理的樹體結構。夏季修剪要求較高,工作量大,具體如下:
(1)抹芽。5月中旬,待棗樹發(fā)芽之后,對各級主、側枝,結果枝組間萌發(fā)的新棗頭,如不做延長枝和結果枝組培養(yǎng),都應從基部抹掉。可節(jié)約養(yǎng)分,增強樹勢,并減少冬剪應疏枝而形成的傷口。應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每隔7d,將骨干枝上萌生的無用棗頭全部抹掉。
(2)疏枝。對膛內過密的多年生枝及骨干上萌生的幼齡枝,凡位置不當,影響通風透光,又不計劃做更新枝利用的,而在冬剪時沒有疏掉的枝條,都應利用夏剪將它全部疏除。
(3)摘心。在6月上中旬,對留做培養(yǎng)結果枝組和利用結果的棗頭,根據(jù)結果枝組的類型、空間大小、枝勢強弱進行不同程度的摘心。空間大,枝勢強、需培養(yǎng)大型結果枝組的棗頭,在有7~9個二次枝時摘頂心,二次枝6~7節(jié)時摘心??臻g小,枝勢中強、需培養(yǎng)中小型結果枝組的,可在棗頭有4~7個二次枝時摘心,二次枝3~5節(jié)時摘邊心。棗頭如生長不整齊,則需進行2~3次。只要棗頭達到要求數(shù)量,摘心越早,對促進下部枝條及二次枝、棗吊生長越充實,提高坐果率的效果越大。
(4)拉枝。6月上旬,對生長直立和摘心后的半木質化的棗頭,用繩將其拉成水平狀態(tài)或60~70°的夾角,抑制枝條頂端生長素的形成,約束枝條再次生長,使積累養(yǎng)分,促進花芽分化,提早開花,當年結果。在樹體偏冠、缺枝或有空間的情況下,可在發(fā)芽前,盛花初期將膛內枝、新生棗頭拉出來,填空補缺,調整偏冠、擴大結果部位和面積。
(5)環(huán)剝。棗樹環(huán)剝簡單易行,一般可增產30%~50%。由于環(huán)剝切斷了韌皮部,暫時截斷了地上物質向地下運送的路徑,使地上部分相對的養(yǎng)分積累增多,調節(jié)了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互相爭養(yǎng)分矛盾,從而提高了坐果率和產量。環(huán)剝時間在6月中下旬,即大部分結果枝已開5~6朵花時。初次環(huán)剝的棗樹,在距地面30cm處的樹干開始,環(huán)剝寬度約0.3~0.5cm,以剝口在30~40d內能愈合為度。以后隔年向上移動3~5cm,直至靠近第1層主枝時,再從下而上反復進行。
冬季修剪剪除病蟲枝、干枯枝、衰老枝;回縮復壯細長枝、下垂枝;回縮更新光禿枝;短截強壯骨干枝;用強棗頭更新代替弱骨干枝;強枝輕截少留少培養(yǎng)棗頭,弱枝重截多留多培養(yǎng)棗頭。對新生棗頭的二次枝,視其生長勢,在夏季修剪時留4~8節(jié)摘心,促進副側枝一棗吊形成木質化。對營養(yǎng)不良或衰老的二次枝在冬季修剪時回縮至2~3節(jié)。
4土、肥、水管理
棗樹對土壤的適應性雖很強,但要早結果、豐產、優(yōu)質,仍需有良好的肥水條件,薄地尤其要及時中耕除草和松土保墑,并增施肥水。棗萌芽遲而落葉早,生長期短。施肥以采后施用肥效長的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前期追肥在萌芽前使用,滿足枝葉生長和花芽分化的需要,以氮肥為主;后期追肥在幼果期使用,滿足果實發(fā)育和根系生長的需要,以磷、鉀肥為主,配合氮肥,有利于增進果實品質。此外,在花前、花期和幼果期還可進行葉面追肥,對提高著果率和提高棗果質量效果都很明顯。幼果期噴布葉面肥,可用0.3%~0.5%的尿素。在落葉前噴施尿素,可推遲落葉,提高樹體的營養(yǎng)積累。
在早春或秋末翻1次土壤,熟化土壤,增加土壤透氣性,提高地溫,有利于根系生出。深翻時切斷部分細根,可促發(fā)新根,同時也可消滅地下越冬害蟲,一般耕翻深度為25~35cm。在生長季,要及時進行耕翻,除去雜草,以利保墑。秋末冬初或早春,在樹干周圍1~3m范圍內用鐵锨刨松10~20cm土層,同時除去不必要的根蘗,以增厚活土層、改良土壤、消滅地下越冬害蟲。
基肥在棗果采收后至落葉前施用最好(秋季未施,來年土壤解凍后立即施用)。基肥用廄肥、堆肥、餅肥、牛羊糞、雞糞、油渣、人糞尿等有機肥。施用有機肥可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增加土壤的空隙度,調節(jié)土壤水、肥、氣、熱狀況,提高土壤肥力;施用前要預先進行腐熟漚制,促使其較快分解,消滅肥內的蟲卵,避免燒傷根系。棗樹基肥施用量:生長結果期樹,每株施有機肥30~60kg;盛果期樹,每株施有機肥100~150kg。
早春萌芽前結合追肥灌1次水,以促進萌芽,加速枝葉和根系生長。在棗樹開花前或始花期,即5月中上旬,棗樹各器官生長迅速,花芽大量分化;同時,花期多干旱,易發(fā)生“蕉花”現(xiàn)象。因此,要結合花前追肥灌水。在幼果發(fā)育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上旬,氣溫高、干旱,枝葉易和幼果競爭水分,導致幼果萎蔫。此期澆水可促進果實膨大,對提高產量和品質意義重大。在土壤上凍之前澆1次水,以增強棗樹抗寒能力,可結合施基肥進行,對棗樹安全越冬十分有利。
5參考文獻
[1] 王雨,楊濤.矮化密植棗園幼樹定干修剪技術初報[J].新疆林業(yè),2006(3):17.
[2] 王宏明,孫昊.阿克蘇墾區(qū)紅棗栽培技術[J].新疆農墾科技,2006(2):23-25.
[3] 王建勛,高疆生.阿克蘇地區(qū)紅棗樹栽培與管理技術要點[J].山西果樹,2007(1):22-23.
[4] 趙懷光,陳希玉,管波.大雪棗樹的整形與病害防治[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22(2):135.
[5] 韓政偉,劉紅波,張東亞.紅棗大樹改造及豐產栽培技術[J].新疆林業(yè),2007(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