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元年辛亥革命后,前清陜西秦豐官錢局歇業(yè),并改組為“陜西秦豐銀行”。嗣因現(xiàn)錢缺乏,又設(shè)立陜西富秦錢局,發(fā)行制錢票和銅元票。至民國十年五月,秦豐銀行被裁撤,并將富秦錢局改為富秦銀行,發(fā)行銀元票。至民國二十年,由楊虎城接任陜西省主席時籌資設(shè)立的陜西省銀行正式開業(yè)。另陜北地方實業(yè)銀行于民國十九年十二月成立于陜北,發(fā)行銀元票和銅元票,后因發(fā)行額大大超過其資金總額,無力回收,于民國三十三年歇業(yè)。
陜西省民國期間發(fā)行紙幣的銀行主要有“陜西秦豐銀行”、“陜西富秦錢局”、“陜西富秦銀行”、“陜西省銀行”和“陜北地方實業(yè)銀行”五家。我們將所集所見五家銀行發(fā)行的紙幣介紹如下,如有疏略不妥之處,敬請泉家指正。
一、陜西秦豐銀行
秦豐銀行于1912年成立,其發(fā)行的銀兩票有以下兩種:
1. 民國二年版京都京華書局印制的銀元票,計有壹兩、伍兩、拾兩(圖1)三種面額。
圖1 陜西秦豐銀行民國貳年“拾兩”
2. 因市面銀票缺乏,秦豐銀行在原陜西官銀錢號上加蓋而成的銀兩票,計有壹兩、叁兩、拾兩三種面額。
二、陜西富秦錢局
1911年,陜西光復(fù),軍政府財政司設(shè)立秦豐銀行后,同年11月另設(shè)富秦錢局,并自己發(fā)行制錢票,以便交易找零,調(diào)劑流通。因受陜西政局之影響,加之其富秦錢局制錢票印制不清(多為石印),容易破爛并多次以舊換新,因而種類較為復(fù)雜。其發(fā)行的制錢與銅元票如下:
1.民國二年版、京都京華印書局印制的制錢票伍佰文一種。
2.民國十二年版、財政部印制的制錢票,計有壹佰文、貳佰文(圖2)、伍佰文、壹仟文四種。
圖2 陜西富秦錢局民國十二年“貳百文”
3.民國十三年版、西安南院門東街義興新石印的制錢票,計有壹佰文(圖3)、貳佰文各一種。
圖3 陜西富秦錢局民國十三年“壹百文”
4.民國十四年版、西安藝林印書社代印的制錢票壹串文一種。
5. 民國十五年版、西安藝林印書社代印的制錢票壹串文一種。
6. 民國十六年版、西安南院門東街義興新石印的制錢票,計有壹串文(圖4)、貳串文(圖5)及輔幣券壹角、叁角、伍角,共計五種。
圖4 陜西富秦錢局民國十六年“壹串文”
圖5 陜西富秦錢局民國十六年“貳串文”
7. 民國十七年版、西安南院門東街義興新石印的制錢票,計有壹仟文、貳仟文(火車圖)、貳仟文(街景圖),共三種。
8.民國二十年版、財政部印制的銅元票,有拾枚、貳拾枚、伍拾枚三種。
9.民國二十四年版、財政部印制的銅元票,有拾枚、貳拾枚兩種。
10.民國二十七年版、財政部印制的銅元票,有伍拾枚一種。
三、陜西富秦銀行
富秦銀行由秦豐銀行于民國七年改組而成,發(fā)行有銀兩票和銀元票。該行于民國十五年停業(yè)。其發(fā)行的銀兩票和銀元票如下:
1.民國八年版、財政部印制的銀兩票,計有壹兩、貳兩、叁兩、伍兩、拾兩五種。
2.民國十一年版、財政部印制的銀兩票,有伍拾兩一種。
3.民國十一年版、財政部印制的銀元票,有壹圓(圖6)、伍圓、拾圓(圖7)三種。
圖6 陜西富秦銀行民國十一年“壹圓”
圖7 陜西富秦銀行民國十一年“拾圓”
四、陜西省銀行
1930年陜西省政府以省行之名義,清理富秦銀行和西北銀行債務(wù),開始為解決市面籌碼不足,利用西北銀行加蓋行名流通。陜西省銀行共計發(fā)鈔如下:
1.利用西北銀行民國十七年版(五原誓師圖)加蓋陜西西安地名券作為流通券,有壹圓、伍圓、拾圓券三種。
2.民國二十年版,財政部印制的壹圓(圖8)、伍圓(圖9)、拾圓券(圖10)三種。
圖8 陜西省銀行民國二十年“壹圓”
圖9 陜西省銀行民國二十年“伍圓”
圖10 陜西省銀行民國二十年“拾圓”
3.民國二十一年版,財政部印制輔幣券壹角、貳角二種。
4.民國二十七年版,無廠銘的富秦錢局改作陜西省輔幣券的壹角(圖11)、貳角(圖12)、伍角三種。
圖11 陜西省銀行民國二十七年“壹角”
圖12 陜西省銀行民國二十七年“貳角”
5.民國三十八年版,霞光印刷廠印制的銀元輔幣券壹角、貳角(圖13)兩種。
圖13 陜西省銀行民國三十八年“貳角”
五、陜北地方實業(yè)銀行
民國時陜北和蒙古、晉綏相聯(lián)接,自然條件差,經(jīng)濟欠發(fā)達。為了解決市面籌碼不足,駐軍86師師長井岳秀于民國十九年召開鄉(xiāng)紳會議,決定成立陜北地方銀行。該銀行成立后,發(fā)行過銀元票和銅元票,該行發(fā)行鈔券有(圖14-圖17):
圖14 陜北地方實業(yè)銀行民國二十三年“壹圓”
圖15 陜北地方實業(yè)銀行“拾枚”
圖16 陜北地方實業(yè)銀行“貳拾枚”
圖17 陜北地方實業(yè)銀行民國二十一年“伍拾枚”
1. 民國二十三年版、財政部印制的銀元票,有壹圓、伍圓兩種,有多種地名。
2. 民國二十四年版、西北印刷廠印制的輔幣券和銅元券,計有壹角、貳角、伍角、拾枚、貳拾枚五種。
3. 民國二十四年版,太原范華制版印刷廠印制的拾枚一種。
4. 民國二十七年版,無廠銘印制的拾枚、貳拾枚、伍拾枚三種。
陜西民國期間,還有其他機構(gòu)發(fā)行了紙幣。如民國十年,陜西財政廳發(fā)行的軍用鈔票伍錢、壹兩、貳兩三種。于右任任陜西省主席兼國民軍駐陜總司令時,為籌募軍餉而發(fā)行的國民軍金融流通券壹角、貳角、伍角、壹圓、貳圓、伍圓六種。以及馮玉祥為專用于軍餉而借用“陜西富秦銀行”壹圓、伍圓券加蓋“國民聯(lián)軍總司令印”及“完糧納稅,公私交易,一律通用”的臨時軍餉券等。這些均不屬于本文所討論的范圍之內(nèi)。
辛亥革命期間,舊的金融機構(gòu)已不能為人們所接受,許多清朝的官銀錢號被迫倒閉。陜西秦豐官錢局同樣也不例外地改組成為陜西秦豐銀行。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lǐng)導(dǎo)的民國政府,不久就被竊國大盜袁世凱所竊取,以袁世凱為首的封建軍閥控制了中國。但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的貨幣制度,依然是清末幣制的延續(xù),銀兩票、銀元票、制錢票、銅元票并存,種類繁雜,行用兌換十分不便。秦豐銀行發(fā)行的兌換券,富秦銀行發(fā)行的銀兩券、銀元券以及陜西省銀行發(fā)行的銀元券和富秦錢局發(fā)行的制錢票、銅元券共同參與流通。加之富秦錢局所印紙鈔多為印制粗糙的石印鈔票,且易磨損,故出現(xiàn)一年內(nèi)多次印刷、多種版別的現(xiàn)象。例如民國十五年版、藝林印書社代印的富秦錢局制錢票,就有五月一日、八月一日、九月一日、十月一日四種版式。
從陜西省民國期間銀行發(fā)行紙幣這根主線上可以清楚看到,紙幣的發(fā)行是隨著當(dāng)時政局的變化而變動。雖然紙幣的發(fā)行為促進當(dāng)?shù)亟鹑谂c經(jīng)濟有一定的作用,但銀行已成為各地方軍閥混戰(zhàn)的主要經(jīng)費來源,故爾擠兌、折扣行使、停兌不斷,損害了民眾的利益,受到了群眾的抵制,為結(jié)束地方銀行的命運埋下了導(dǎo)火線。
(責(zé)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