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簡介:虞曄如,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現(xiàn)任南京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研組長。代表作有《朱自清散文的美學品格》、《作文教學中的哲學思考》、《作文審美教學的思考和實踐》、《也談語文教學中的“情”》等。著有《新課標“高考寫作讀本”》,參撰、參編“江蘇省高等學校教育專業(yè)寫作教材”、《最新作文階梯訓練》、《寫作辭?!?、《特級教師教學優(yōu)化設計》、《高考優(yōu)秀作文技法大全》、《高中課本作文指導大全》等多部教材、工具書和教學用書。
議論文以抽象思維為主,主要以事理的論證達到以理服人的目的。高考中運用傳統(tǒng)議論文體得到高分的優(yōu)秀作文很多,下面就來談談其具體寫法。
(1)讀懂材料,確立角度。
材料是你作文的根據(jù),是你正確提煉觀點的前題。你是應考來了,是要按命題的指令作文,在一定條件下作文,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作文,不容許你有絲毫偏差,不能脫離軌道,脫離命題中所給的材料,全篇不見材料蹤跡,更不能隨心所欲,想寫什么就寫什么。真正讀懂你面前的材料,然后就可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分析,從材料中擇定自己要談的觀點。
材料常常是多義的,單義的材料十分少見,如1980年高考作文所給的材料——達·芬奇畫蛋,就起碼有以下4個含義:①天才出于勤奮;②要打牢基礎,練好基本功;③學會全面看問題;④名師出高徒?!皺M看成嶺側(cè)成峰”。同一個材料可以有不同的認識。比如寫《失街亭》的讀后感,從孔明的角度,既可提煉出“執(zhí)法如山”、“嚴于律已”的觀點,又可圍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去發(fā)表感想;而從馬謖的角度,則可發(fā)表“馬謖是個好參謀而不是個好統(tǒng)帥”的見解;至于從王平的角度,還可以寫出如下的感想:“重用人才,就應委以重任。”但論點只能有一個。有些同學為顯示自己思維敏捷,把幾個啟示都堆上去,一個也不舍得扔,結(jié)果一個也說不清,使閱卷者如墜云霧之中。不如抓住一個挖深講透。
(2)論點、論據(jù)、論證,三要素俱全。
明確、鮮明的論點從哪里來?從材料中提煉出來。有的考生不會分析材料,不會從所提供的或所用的材料中提煉出寫作的觀點,以為抄上材料就行了。這樣寫的后果很不好,一篇作文寫800字左右,你照搬材料,一下子就占用了一百多字,寫作的觀點還沒有提煉出來呢。
怎樣的論據(jù)是典型而鮮活的?典型的論據(jù)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質(zhì),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與名言。它首先要求切合題旨。其次,選用的論據(jù)要鮮活。有些同學作文,記住幾個經(jīng)典論據(jù),如司馬遷、居里夫人、張海迪,變換著角度使用,把他們當萬金油。其實,這些論據(jù)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選取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論據(jù)說理,使閱卷者在閱讀時產(chǎn)生新鮮感,效果會更好。另外,有些同學習慣用古代事例闡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聯(lián)系實際,無時代的活水,也不能達到充分說理的目的。
常用的論證方法有哪些?寫議論文,要學會使用常見的論證方法——例證法、引證法、正反對比法、比喻論證法、因果論證法、引申論證法,重點是例證法和因果法。寫好一篇議論文,至少要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論證方法。
(3)要有“思想的含量”,著眼于議。
以事明理。貫穿議論文的“線索”不是“感情”,也不是“時空順序”,而是嚴密的判斷、概括和推理,也就是邏輯順序。議論文在用事實作論據(jù)時,是為了闡明事理,議論文追求的是由事及理的升華,不能停留在作文題本身的材料上,不能陷入對具體人和事的敘述描寫,不能在表象和事物過程上大做文章。敘述只是手段,不能用敘述來代替道理。議論文選擇事例加以敘述時,是有選擇的,只選與論點有關的內(nèi)容,所以它的敘述往往高度概括。沒有思想的含量,議論文還有什么價值。
寓理于情。筆端攜帶感情,以抒情的筆調(diào)來說理,是議論文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必須以嚴密堅實的邏輯推理為“骨”,充沛豐盈的情感形象為“中氣”與“血肉”,才會成為風清骨壯的佳作。
力求“三密”。上文內(nèi)容的深度似乎還不能完全與形式相媲美。說理就要邏輯嚴密、語言周密、結(jié)構縝密。在思維辨析時,考慮的方方面面一定要嚴密,進行評說時一定要考慮“一種傾向,還有另一種傾向”,正反優(yōu)劣、是非曲直全不可棄。至于結(jié)構的排列,也要富有由淺入深的層次性,使之層層推進、步步環(huán)扣、段段深入、句句緊逼。
同學們,你在思辨性的“三密”上做得如何?一位作家朋友曾說過:我的生命是從夜色開始的。是的,夜給人們帶來的不只是平靜,更是一種思考。
(4)要有標志性語言。
要主動讓閱卷老師很快把握你的思路,必須有一些標志性的語言,就好像讓他參觀一個不熟悉的花園,要讓他一下子知道路是怎么走的,哪里最精彩。這個標志,可以是“題目”,也可以出現(xiàn)在文章開頭或每段開頭結(jié)尾。當然標志性的語言要“棒”,一下子把觀者打動,吸引住。下面這些地方都應當設立標志。
①擬好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傳遞顯要信息的重要部分。議論文題目鮮明最受閱卷者的歡迎,因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夠傳達出文章內(nèi)容之大概,便于閱卷者準確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如《誠信不可拋》《科技與人文齊飛》《移植的記憶,創(chuàng)新的殺手》《欲望——心的隔離區(qū)》等文題,均是鮮明、奪人眼目的好題目。在鮮明的基礎上追求形象、生動和富有個性,則是議論文擬題的更高要求。如文章中心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擬題為《學會在別人的唾沫中游泳》,別致中顯出幾分幽默,令人產(chǎn)生一睹為快之感?!渡且欢涑i_不敗的花》《“從諫如流”上把鎖》這類文題能抓住閱卷者的視線,使之觀其題便欲睹其文,效果更佳。
②開好頭。議論文的開頭要講究“短、快、靚”。短,即要簡捷,最好三兩句成段,引入本論。開頭短,可避免冗長之贅,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間上突出其內(nèi)容的重要性???,即入題要快,最好三言兩語就點明文章的基本觀點或議論的話題。有利于作者展開論述,不致出現(xiàn)主旨不清、中途轉(zhuǎn)換論題等作文大忌。靚,即要精彩。這也是傳統(tǒng)評論中所說的“鳳頭”。精彩的開頭,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閱卷者。文章開頭要精彩,多用比喻、類比、排比等修辭引入論點,還可引述名言,講述寓言故事導入話題。
③有好段。議論文的結(jié)構是否嚴謹,條理是否清楚,論證是否嚴密,論據(jù)是否典型,關鍵在主體段的寫作。段要寫好首句和末句。常見的論述模式是:首句為小論點或承上啟下的過渡詞句;中間圍繞小論點,運用恰當?shù)氖聦?、理論論?jù),或針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些現(xiàn)象,分析說理;最后結(jié)合論述內(nèi)容寫一兩句小結(jié)的話語。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寫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脈絡,顯示全文的論述思路。
④結(jié)好尾。文章的結(jié)尾有時比開頭還重要。由于閱卷者看完結(jié)尾后即開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壞還直接影響到閱卷者的評分心理。好的結(jié)尾如豹尾,響亮有力,令人警醒。如魯迅的《論雷鋒塔的倒掉》,結(jié)尾只有兩個字:“活該!”短短兩字,可謂簡潔之至,力透紙背。議論文結(jié)尾的寫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論點;要體現(xiàn)全文結(jié)構的緊湊、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畫蛇添足;語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響,富有啟發(fā)性和鼓舞性。
⑤設亮點。有些同學寫議論文,常擺出說大道理的架式,將哲學原理和辯證法的術語一股腦搬出來,以求說理的充分、透徹,但效果適得其反。一個道理有一千種說法,要盡量選用形象生動的說法。注意運用比喻、排比、對偶和反復等修辭,使文章形成華美流暢感;注意運用假設句、反問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強不可辯駁之勢。如一篇評論加入WTO后中國文化將怎么樣的文章,其引語:“WTO之后,全球的文化隨著雄厚的資本入境,迎接或抵抗著民族主義的情緒,中國文化人需要學習的,是如何享受資本之中的快樂?!边@段話雖簡明,但失之簡樸,如果稍加修飾:“WTO之后,全球的文化攜資本的凌厲之風而來,迎接或抵抗著不再具有史詩般英雄色彩的民族主義情緒,中國文化人需要學習的,是在資本之中快樂地舞蹈?!蓖钦f理,修飾之后,頓覺滿目光華。修飾語言之功,雖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積久成習,自然會有長進,寫出讓人如仰巍巍高山,如逐滔滔江河的說理雄文、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