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黃土高原上的六盤山,橫亙寧夏南部,雄踞隴東高原,呈南北走向,綿延250公里,似一條巨龍伏臥在寧夏的涇源、隆德、固原、西吉、海原和甘肅的平?jīng)?、華亭、莊浪、靜寧及陜西的寶雞之間,層巒疊嶂如龍鱗,潺潺清流似龍脈,多種資源富藏一身,風景名勝點綴其間。最高峰米缸山位于隆德縣境,海拔2 942米,猶如高高昂起的龍脊。前人詩贊其“峰高華岳三千丈,險居秦關(guān)百二重”、“關(guān)山隴坂高無極,六盤秦山共嵯峨”。作為黃土高原上現(xiàn)存的惟一的原始次森林地區(qū),六盤山既是陜北、隴中兩大高原的界山,又是涇河、渭河的分水嶺,向來被視為集旅游、觀賞、科研于一身的高原綠島。
六盤山是一座年輕英俊的山。地質(zhì)學研究表明,約17~1.3億年前止,六盤山地區(qū)竟沒有留下沉積遺跡。這就意味著在長達15億年的漫長歲月中,在波及全球的強烈造山運動中,在周邊地區(qū)處于多次劇烈的滄海桑田巨變時,六盤山地區(qū)始終湖光瀲滟,水草豐美,林木繁盛。氣候濕潤,各種古代生物如恐龍、古象、巨犀出沒其間,一派世外桃源景象。大約從1.3億年前起,隨著賀蘭山系的“步步高升”,六盤山區(qū)最終塌陷成一個長百余公里、寬數(shù)十公里的內(nèi)陸湖泊。湖中所堆積的沉積物,被命名為“六盤山群”?,F(xiàn)今能看到的最大厚度,還有3 800余米,由此可知六盤山湖的浩瀚深邃。但這樣的景象只存在了3 000余萬年,大約在距今約6 000萬年時,“喜瑪拉雅造山運動”侵襲了六盤山地區(qū),使它再次上升,孕育了六盤山的雛形。地質(zhì)學研究發(fā)現(xiàn):六盤山的“主要褶皺造山時期發(fā)生于上新世或更新世紀早期”,距今一二百萬年至1 200萬年。若以地球迄今為止的46億年歷史相比,雄偉的六盤山崛起于這樣的時代,不能不說它是非常年輕的山了。
六盤山是一座有美好傳說的山。六盤山隆起為山之后,在漫長的歲月里,本無山名,只因山勢險峻,奇峰插天,惟有羊腸小道旋六重可登絕頂,被古人稱為“絡(luò)盤道”,即絡(luò)繹盤旋之意。但六盤山一帶的老百姓則更愿相信“鹿攀山”的說法。相傳很久以前,六盤山林木蔥郁,人跡罕至。在山腳下有一座松柏竹林掩映的古廟,有一老和尚晨鐘暮鼓,拜佛誦經(jīng)。一日,老和尚到山下的小溪旁提水,驚動了溪邊一飲水的梅花鹿。老和尚見小鹿憨態(tài)可掬,頓生愛憐之意,便放下水桶追捕。梅花鹿見有人追逐,便穿竹走林,跑跑停停,直引得老和尚追到山頂。從此,這座山便有了一個美好的名字——鹿攀山,以后又被當?shù)鼐用衤C音而成了六盤山……
六盤山又是一座歷史悠遠的山。六盤山地理位置獨特,雄踞陜甘,襟帶關(guān)隴,向來被稱為“隴干鎖鑰”,為兵家必爭之地。從古到今,中國歷史上的一些帝王將相及杰出人物都曾惠顧此山。秦始皇嬴政統(tǒng)一六國后,于公元前220年巡幸六盤。漢武帝劉徹為加強北地邊防,抗御匈奴,曾派重兵駐防六盤山下蕭關(guān)古道,拱衛(wèi)京城長安,并親巡六盤地區(qū)。漢光武帝劉秀曾親率大軍北征,翻越六盤山平定西北軍閥隗囂之亂。漢魏六朝至隋唐,六盤山設(shè)關(guān)置兵,其下瓦亭關(guān),被稱為“九塞咽喉,七關(guān)襟帶”。唐初太宗李世民在奪取政權(quán)后,也曾親臨六盤,至“西瓦亭觀馬政”。到“安史之亂”時,太子李亨從長安出行至六盤,募集馬匹,招兵擴軍,稱帝靈州(今寧夏靈武),重固大唐一代基業(yè)。宋元時期,六盤山更成為蒙元政權(quán)的戰(zhàn)略大后方,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率兵平定夏、金,曾在這里休養(yǎng)生息,避暑消夏,并最終殞命于六盤行宮中。其后代元世祖忽必烈又多次屯兵六盤,開城建府,操兵練武,銳意南征,并最終完成了一統(tǒng)江山的大業(yè)。明大將徐達在六盤山打敗元軍平定關(guān)中。清末林則徐、譚嗣同亦曾蹣跚躑躅于六盤古道。及至現(xiàn)代,毛澤東、周恩來率領(lǐng)紅軍攀山擊敵,吟詩抒懷,更給這座大山增添了歷史的光彩和人文的亮色。
六盤山還是一座詩情蕩漾的山。作為一座大山,六盤山也和中國不少名山一樣華章蓋世,佳作如云。從樂府詩《隴頭歌》中的“隴頭流水,流離山下”的淺唱,到南北朝詩人王褒《飲馬長城窟行》中“昏昏隴坂月,耿耿露中河”的吟詠,從唐邊塞詩人岑參《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中的“胡笳怨兮將送君,秦山遙望隴山云”的惆悵,到詩圣杜甫《近聞》中“渭水逶迤白日靜,隴山蕭瑟秋天高”的空寂,從明朝陜西三邊總制楊一清的《固原重修鐘鼓樓》中“重城列戌通三鎮(zhèn),萬堞緣云俯六盤”的蒼涼,到清末變法志士譚嗣同《六盤山轉(zhuǎn)餉謠》中“朔燕一聲天雨雪”的肅殺,歷代諸多文人墨客對這座大山投注了溫情的目光。上個世紀,毛澤東率領(lǐng)隊伍長途跋涉攀上這座大山巔時,面對空曠的藍天,蕭瑟的秋風,南飛的大雁,獵獵的紅旗,攀登的隊伍,一首名揚天下的《清平樂·六盤山》橫空出世,冠絕古今。于是,雄視千古的六盤山,終于有了一張詩的名片,成為一座名揚四海的詩山。
六盤山更是一座風景秀美的山。六盤山地氣濕潤,氣候多變,四季佳景不絕。初春,山色轉(zhuǎn)青,綠草茵茵,箭竹搖曳,野荷滿谷,各種山花競相綻放,清香四溢。炎夏,綠水青山,林木蔽天,鶯歌燕舞,云飄霧繞,蒼山翠柏若隱若現(xiàn),氣象萬千。深秋,霜染紅葉,山色斑斕,野果盈枝,松塔高懸,猶如一幅秋山秋景畫,美不勝收。嚴冬,雪滿山巒,銀裝素裹,松柏上冰枝如雕,白如銀蛇,山腰間公路一線,恍如飄帶。
今日的六盤山,已成為西北地區(qū)一處絕佳的風景名勝地。六盤山森林公園處處碧綠蒼翠,峰峰鳥語花香,使人身閑、心靜、意愜,忘卻諸多煩惱,不是神仙,勝似神仙;山頂?shù)募t軍長征紀念館,場館氣勢宏大,展出內(nèi)容豐富,人若置身其中,更會受到一種醍醐灌頂般的精神洗禮;還有那濃郁的民族風情,悠揚的回族“花兒”,醇真如山泉,美妙似幽徑,令人流連忘歸。這座集歷史文化、紅色傳奇、民族風情、自然風光于一體的大山,正以它氣象萬千的雄渾與秀美,譜寫著新世紀的清平樂。
亦雄亦秀,如詩如畫,六盤山印象,實在美好。
(本文圖片由隆德縣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