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早晨9點,太陽已很灼熱。驢車車隊繼續(xù)在戈壁小路上行駛,一家人一輛車,老人、孩子、婦女,說著,笑著,全不把燥熱的太陽放在眼里,歡笑聲打破了戈壁的空寂,我坐在夏坎·吾吉家的驢車上數(shù)著車隊的車數(shù)……
下車后,男女老幼一起忙活開了,有將驢車連在一起搭成涼棚的,有在戈壁上挖坑安鍋的……啊,好大的鍋,一共支好了三口。夏坎·吾吉指著大鍋說:這三口鍋,是東疆伊吾下馬崖人每年只用一次的什物,就連我們維吾爾族最隆重的古爾邦節(jié)、肉孜節(jié)也派不上用場,古爾邦節(jié)、肉孜節(jié)我們各自只在家里待客,而“蘇乃孜”(清泉節(jié))在下馬崖這里卻是最隆重的節(jié)日,一定要舉行隆重的儀式。下馬崖先人發(fā)現(xiàn)了這個袖珍綠洲,真主賜予了這里清泉,清泉滋養(yǎng)了綠洲、養(yǎng)育了我們,所以從先人開始,每年6月9日,人們都集中來清理泉眼的碎石、淤泥,以保泉水暢流。日子長了,就不知不覺地把這天視為全村的節(jié)日,大家有錢的出錢、獻羊,沒錢的出力,一起來清泉聚會、歡樂,一起吃“乃孜阿西”(節(jié)日餐)。
老人們小凈完開始祈禱。祈禱后男人宰羊,女人洗菜、生火;年輕人邊說笑,邊清理泉眼;孩子們則相互灑水嬉逗。我看著三口大鍋發(fā)愣,大鍋里煮著香噴噴的羊肉,但湯實在多。我問旁邊的夏坎·吾吉老人:是羊肉不夠吃,所以才放這么多水嗎?老人笑著說:肉多得很,不過我們清泉節(jié)是吃“乃孜阿西”,是我們下馬崖人的團結飯,要把每家人帶來的面、菜、肉同煮在一起,我們的“乃孜阿西”是百家飯、團結飯。吃了這百家飯,喝了這清泉水,我們會更團結、更健康、更長壽。說話間只見婦女們拿著自家搟好的面皮往大鍋里放。這樣的大鍋飯讓我驚呆了,記憶里只聽說過“大鍋飯”,但沒見過,尤其是在這茫?;囊袄锏摹按箦侊垺保菦]見過。
飯煮好后,大家開始吃了,人們都在盡情地吃,想吃多少吃多少。我碗還沒放下,泉邊的草地上響起激昂的手鼓聲,人們唱起來,跳起來,我越看心越激動,也融入了人群,融入了舞者當中,融入了戈壁,融入了下馬崖,融入了清泉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