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后巷職中像它的“掌門人”——鄧金星校長的名字一樣,在不久的將來,奮勇登上金星寶瓶座,更加光彩照人。
去年中考結束后的一天,我踏著暖暖的陽光,走進了遠近聞名的丹陽市后巷職業(yè)中學,走進了鄧金星校長的辦公室。鄧校長正在接電話,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看得出,對方是一位民營企業(yè)的大老板?!澳?,陳老板,您有小孩要來就讀嗎?現(xiàn)在正好還有兩個名額,如果再遲一步就沒有了,我給您留一個,到時您就把小孩帶過來吧!”……
還沒等鄧校長掛好電話,我就迫不及待地問起了該校招生情況:“你們學校生源好像很充足,招生剛剛開始,就爆棚了。別的學校為了拉生源,總要千方百計變著法子來吸引學生和家長,尤其是像你們這樣的農(nóng)村職業(yè)技術學校,生源特別難找,你們都搞了哪些‘促銷’手段?”
“我們從來沒有搞什么‘促銷’來拉生源,我們每年都是這樣,學生家長自動找上門來,特別是這幾年,由于學校就業(yè)形勢好,生源滾滾而來,每年都要增添新教室。到今年,我們原有的教室已不夠用,如果再添兩三個教室,那生源也綽綽有余?!睆泥囆iL一席充滿自信和自豪的話語里,我仿佛讀出了鄧金星那閃爍著光芒的眼神里的厚重的創(chuàng)業(yè)史。
創(chuàng)業(yè)是一味苦澀的中藥劑,其艱辛和坎坷是常人難以理解的。90年代初,大學生在農(nóng)村職教領域任教的屈指可數(shù),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鄧金星從揚州工學院電氣自動化專業(yè)畢業(yè),懷著一腔熱血,踏上了社會這個大家庭。父母家人指望他能在大城市找上一份蹲機關有權勢的好工作,從此光宗耀祖。而他卻服從組織的安排,像一顆種子播撒在丹陽市后巷鎮(zhèn)這塊剛剛蘇醒的熱土上。
1991年8月,鄧金星根據(jù)組織安排,來到后巷鎮(zhèn)成教中心工作。上班后,學校安排他到離該鎮(zhèn)五華里外一個偏僻的村級小學校里設立的一個職高班教學點,常駐那兒并做班主任。面對此情此景,他沒有放棄,沒有氣餒,而是以一種大無畏的、堅韌的執(zhí)著精神開始了他的人生工作之旅。由于老師少,他任教三門學科兼班主任,沒有宿舍就借住在農(nóng)民家里,每天早上六點鐘就趕到學校,晚上九點半鐘才回宿舍,生活相當清苦。但他沒有任何怨言,堅持刻苦勤奮鉆研業(yè)務,潔身自好。有時代課老師因有突發(fā)事情不能正常教學,一天的課都由他一人來負責,他竭盡所能,把一天的課安排得井井有條、生動活潑,深受學生喜愛。因此,他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首肯,提拔他到風口浪尖上去鍛煉。
1995年起,他開始擔任學校教務工作。教務工作事務雜,他要負責的教務工作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的。為此,他從籌建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和進行教學管理的規(guī)范化工作開始,為大規(guī)模的教務規(guī)范管理夯實基礎。這邊教務主任工作緊鑼密鼓,那邊日常教學工作照常兼顧不放松。他依然擔任兩至三門學科的教學任務。另外,他還輔導職高對口高考班電子線路和技能教學的任務,紛繁復雜的工作,就像千斤重擔壓得他有點喘不上氣來,但他不畏困難,勇挑重擔,較出色地完成了學校分配安排的各項任務,所教學科和對口高考所輔導的學科,連續(xù)多年名列丹陽市前茅。在第二屆到第五屆鎮(zhèn)江市職校系統(tǒng)學生電子小制作參評活動中,連續(xù)幾屆學生參評的作品都獲得一等獎、二等獎的優(yōu)異成績。同時他本人也被評為“鎮(zhèn)江市優(yōu)秀指導教師”。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由于鄧金星所任教學科成績的出色,他榮幸地被評聘為鎮(zhèn)江市職業(yè)學校電子電工學科組中心成員。
學校在一步步成長、壯大。為了適應不斷擴大了的生源形勢和社會培訓需求,學校乘勢而上,1996年,學校率先從深圳購買了20臺486型電腦,同時承擔為后巷、埤城、建山中小學教師培訓計算機學科的任務。共產(chǎn)黨員當揀重擔挑在肩,這似乎成了鄧金星工作的座右銘。毫無疑問,這項繁重的工作自然又落到了他的請求之下。培訓沒有經(jīng)驗,他起早趕晚,從早上7點到晚上9點,可以說全天候撲在機房里,精心指導,一絲不茍,不厭其煩地輔導學員,機器壞了,自己不分晝夜摸索檢修,從而確保了培訓的質量和要求,連續(xù)幾期培訓班,學員的滿意率、合格率、優(yōu)秀率在當時電腦培訓系統(tǒng)名列前茅,贏得了廣大學員的尊敬、信任,也為后巷職校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聲譽。
鄧金星卓有成效的工作,贏得了上級領導的青睞。從2001年開始,他擔任副校長工作,負責全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新的工作崗位,無疑給他注入了一劑更加勤奮踏實工作的興奮劑,他不僅在教學工作上做表率,而且在教育工作上,在學生的思想工作上,不斷摸索,探索出了一套適合本校工作實際、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理念。他經(jīng)常深入學生中,了解學生所思所想,幫助學生找問題、找原因、找癥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幫助學生樹立理想、信念和積極的人生觀。與此同時,經(jīng)常組織全校教師學習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的管理經(jīng)驗,剖析職校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結合實際工作情況,認真消化,使該校廣大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提高了教育工作水平。
社會的自然法則是:不進則退,落后就要挨打。鄧金星就是這樣,勝不驕、敗不餒,為了使自己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水平跟上不斷前進的時代步伐,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堅持鉆研業(yè)務,規(guī)劃、指導并參與了學校電子、電工專業(yè)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并在職校系統(tǒng)率先提出了“邊實踐邊理論,先實踐后理論”的技能教學的方法,該方法在職校系統(tǒng)得到推廣,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同時,該教學方法還被《職教論壇》雜志刊登發(fā)表推廣。
鄧金星同志還不斷給自己充電。2003年,他孜孜以求,考入了東南大學無線電系,攻讀在職碩士學位研究生,2006年已順利畢業(yè)。期間,由他撰寫的《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等多篇論文在省、市級獲獎。1997年還光榮地受到丹陽市人民政府的嘉獎,2003年被評為后巷鎮(zhèn)優(yōu)秀黨員,2004年被評為丹陽市德育先進工作者,2005年被評為丹陽市教學骨干。
浪花總是沿著揚帆者的路開放的。2004年,鄧金星主持學校全面工作,成為一校之長。上任伊始,他高瞻遠矚,首先確立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崇尚技藝,學會做人”。他急學生所急,想教師所想,他要把后巷職校打造成全丹陽市乃至鎮(zhèn)江市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管理,學生技能動手一流的精品學校。為了給學生、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舒適、溫馨、安逸的學習、教學環(huán)境,他跨出校門,踏進廠門,說服企業(yè)家們采取廠校掛鉤的形式,聯(lián)合培養(yǎng)工廠所需的應用型人才,從而贏得了他們的贊賞、同情和支持。同時他還積極爭取市教育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鄧金星的誠心終于為學校贏得了部分資金,并利用這些資金對學生宿舍樓的衛(wèi)生設施、內(nèi)部廁所、學生浴室、電子電工專業(yè)的PLC實驗室分別進行了改造和新建。2005年又新增添了20臺電腦,新建了鉗工實驗室和籃球場,改造了下水道,從而使學校的軟硬件都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2004、2005兩屆該校電子、電工專業(yè)學生參加鎮(zhèn)江市職校學生技能大賽,多人次獲得了一等獎和二等獎。2005屆是該校歷史上最好的一屆,兩百余名學生被幾十家企事業(yè)單位一搶而光,其中有多位學生獲得了電工高級技工證書。丹陽市大力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在市人才交流市場招聘一名電工時,該校電工專業(yè)學生田文濤在招聘的幾十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成為佼佼者,被該集團公司挖走,因他是眾多電工畢業(yè)生中唯一熟練掌握電工中的PLC技術的?,F(xiàn)在許多大、中型企業(yè)都前來預訂學生,2007年畢業(yè)生目前已預訂一空。
昨天,后巷職校在滿是野草和野花的貧瘠土地上開始了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跋涉;今天,后巷職中在鮮花綻放的新天地里亭亭玉立,生機勃發(fā)。
去年,當我在與中考時隔兩個月的秋天,再次踏進后巷職中時,一座現(xiàn)代化的四層實訓樓又聳立在我的眼前,還有那新添的50臺新電腦又齊刷刷地展示在面前,這一切讓我再次感受到了鄧金星校長辦事高效、務實,魄力之所在。
有志者用奮斗的汗水淘盡了挫折的泥沙,留下一顆閃光的金粒,那就是成功。當我們請鄧金星校長談談他對成功和未來有什么想法時,他淡淡一笑說:“按我們現(xiàn)在的招生規(guī)模和趨勢,學校近幾年生源可以再擴大一至兩倍,但囿于宏觀政策、場地、資金等各方面因素制約,我不喜歡做空中樓閣之事,如果一味搞表面工程、政績工程,那是對黨的教育事業(yè)的不負責任、對教師的不負責任。”
啊,后巷職中——人美、校美、環(huán)境美;花開、人笑、蛙鳴。那廊橋曲徑通幽處,俊美挺拔的教學大樓與一泓清池遙相輝映,在微風輕拂下,浪花、荷花、樓花朵朵;蛙聲、鈴聲、讀書聲聲聲醉人。愿后巷職中像它的“掌門人”——鄧金星校長的名字一樣,在不久的將來,奮勇登上金星寶瓶座,更加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