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文學筆會是鎮(zhèn)江和揚州兩市晚報與作協(xié)聯(lián)手舉辦的一個作家互訪并交流的聯(lián)誼活動,2005年舉辦過一屆,這屆提出向下延伸至縣級市作協(xié),鎮(zhèn)江文聯(lián)副主席王川先生提出,讓鎮(zhèn)江作家到高郵看水,揚州作家到句容看山。
我們高郵作協(xié)經過簡單的準備,于2006年11月18日的深秋雨天迎接了鎮(zhèn)江和揚州與會作家來訪。19日大早,高郵作協(xié)組織了十多名作家代表冒著冷雨出發(fā),在句容高速出口與揚州、鎮(zhèn)江的參會作家會合,在高速出口接車的句容文聯(lián)的小車引領下,徑直往句容城東南方的國家AAAA級茅山風景區(qū)進發(fā)。
老實說,我對句容印象最深的是那里有個勞改農場頗為知名,我們這一帶家中有犯人的到句容探監(jiān)的居多,也有人發(fā)狠話說,把調皮搗蛋的送到句容去,作關起來的意思講。我的后續(xù)專業(yè)學歷是江蘇高等財經專科學校發(fā)的,知道這個學校在句容,但沒有去過。在我們要去之前的幾天里,卻頻頻通過電視這個媒體得悉,那個高36米,共317級臺階的“蘇南抗日勝利紀念碑”下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個“碑下放鞭炮,碑頂響軍號”的天下一絕,就屬句容。
車子沿著坡度較大的山路,直奔茅山主峰大茅峰巔的頂宮——茅山道教中心九霄萬福宮。雨腳更為綿密起來,站在最高處三天門放眼望不出去。既是作家又是畫家的王川主席對我們笑說,天氣晴和日麗時,站在此處遠望,錦繡江南可盡入眼底,無奈這次筆會連日有雨,昨天我們去高郵時在瓜洲渡口過江是“霧迷津渡”,今日你們來登臨觀山是“煙雨茅山”。經他這一說,點擊了我們另一種審美情趣。
從頂宮下來在西北麓喜客泉逗留后,到了二茅峰上元符萬寧宮,仰望堪稱世界之最、已載入吉尼斯紀錄的總高33米的道教始祖老子神像,又穿過被道家尊稱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仙人洞,已是午時。
午后,我們一行站在陳毅元帥和粟裕大將軍并駕騎馬的塑像下,遠看望母山巔上高大巍峨的紀念碑,當聽到了一聲聲爆竹響后“嘀嘀噠嘀噠”含有金屬質地的軍號聲時,不得不嘖嘖稱奇。傳說在一次蘇南戰(zhàn)役中,有位16歲的小號手犧牲在茅山的山林中。這鞭炮響后的軍號聲是他的英靈在為奮進中的句容人吹響新時代進軍號角。當年意外發(fā)現(xiàn)這個奇觀的是山下洪廟村的李姓村民,在除夕放鞭炮時的一個偶然。如今洪廟村已經搬遷,讓出這個經典的景點區(qū)。據(jù)說有關部門正在將這個驚世奇觀,申報吉尼斯又一個世界紀錄,而我卻伸出岔想,那個李姓村民有沒有申請過發(fā)現(xiàn)權、索要過發(fā)現(xiàn)獎呢?等瞻仰過新四軍紀念館后,我們仿佛穿越半個世紀前那戰(zhàn)火硝煙的時光邃道。時間短促,只能走馬觀花,僅憑粗淺印象難以捉筆成文,由此我卻加深了對句容的印象,句容真是塊洗滌人靈魂的神奇土地。
我曾讀過不少記述陳毅元帥在茅山堅持革命斗爭的各種文體的文字,但不知道茅山這個道教勝地是個屬于句容的如此迷人的旅游圣地,是我的無知,還是他們的宣傳推介不夠?深秋的寒雨沒有擋住遠來的香客和游人的腳步,幾個景點還是游客成群列隊。說茅山沿山的縣市都在搶做這塊旅游蛋糕,而句容是得天獨厚正在做大做強。
熱情的東道主本想帶我們再到保持著原始自然風貌的瓦屋山景區(qū),看藏在山中的上桿湖和馬埂湖,領略真正的湖光山色,無奈正在修建中的道路泥濘,最終沒有讓我們繞過那個叫磨盤的小鎮(zhèn),用王川主席的話說,讓我們留點遺憾,下次還想來彌補。
有句歇后語叫“茅山上的菩薩——罩遠不罩近”,一種解釋說是外來求簽的人能得到靈驗,而沿山地區(qū)卻是貧困區(qū)。目前茅山下的通天大路正在筑造,沿山村鎮(zhèn)像走上快車道的車輛起程,伴著軍號聲聲,沖鋒向前。茅山的菩薩定將罩遠也罩近,保佑著四面八方家家戶戶共同富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