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年,筆者在鎮(zhèn)江市農(nóng)科所示范園進(jìn)行了深翻改良丘陵地黃棕壤的試驗。2003年建桃園時,開溝定植,溝寬1.3m、深0.5m。品種為水蜜桃良姬,樹體生長健壯一致。2004年春,在距桃樹1m處于行間開溝深翻,溝深50cm、寬50cm。以不深翻做對照。單株小區(qū),重復(fù)2次,分別于翻后第1和第2年挖寬1.3m、深0.6m的土壤剖面。調(diào)查桃樹的根量、粗度及垂直分布情況;并在20cm和40cm土層取樣,測土壤容重。重復(fù)3次。
結(jié)果表明,深翻1年后直徑小于2mm的細(xì)根47條、2~5mm的中粗根9條和大于5mm的粗根5條,合計61條,比對照(46條)增加32.6%;深翻2年后細(xì)根、中粗根和粗根數(shù)量分別為46、13和7條,合計66條,比對照根量增加43.5%。深翻1年后0~20cm土層、20~50cm土層和50cm以下土層的根量分別為31、26、4條,對照分別為25、21和0條,即深翻后的桃樹有50%的根系分布在20~50cm及其以下的土層中,對照根系54.3%分布在20cm以上的土層中,50cm以下無根系分布;深翻2年后上述各土層中根量分別為22、32、和12條,20~50cm及50cm以下土層中根量占總根量的66.7%。明顯提高了桃樹的耐旱力。
深翻可顯著降低了土壤容重。雖然受地表雨水沉降及人為踩踏的影響,20cm土層的土壤容重為1.293g/cm3,但仍比對照1.322g/cm3降低了2.19%;而40cm土層的土壤容重為1.342g/cm3,比對照1.501g/cm3降低了10.59%。土壤容重的降低使土壤結(jié)構(gòu)變得較為疏松,提高了粘土地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改善了桃樹根系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
閻永齊,芮東明,劉亞柏,丁劍英
(江蘇省丘陵地區(qū)鎮(zhèn)江農(nóng)業(yè)科學(xué)研究所,2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