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種與苗木
適宜泰安主栽的品種有:泰山明栗、石豐、華光、金豐、海豐、煙泉、紅光、泰安薄殼和泰栗1號。配置與主栽品種花期相近、粒大、質優(yōu)、豐產的品種做授粉樹。一個板栗園的品種以3~5個為合適,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的比例為4~6∶1。
建園時選嫁接口以上10cm處直徑達1cm、苗高100cm以上、主側根長20cm、側根5條以上、愈合良好、無病蟲害及機械損傷的嫁接苗建園。秋季落葉后至翌春萌芽前均可栽植。株行距3~4m×3~5m。土壤貧瘠、干旱少雨或丘陵山地株行距2.5~3m×3~4m。
栽植時挖寬、深各60~80cm的栽植穴(溝),挖穴(溝)時,表土與生土分開放置,填穴時分別摻入有機質和有機肥,并各返還原位,不要打亂土層。回填時,土壤要與有機肥充分拌勻,每666.7m2施入土雜肥3000~5000kg、磷肥100kg?;靥詈罅⒓礉餐杆翆嵑笤偬钇窖?溝)。栽樹時在穴(溝)中挖小坑,苗木根系要舒展,縱橫成行,然后填土踏實,使根系與土壤密接。填土至地平,做畦,澆透水,覆蓋1m2地膜。定干后,剪口用蠟或動物油涂抹,防止水分蒸發(fā)。
2 土肥水管理
2.1 土壤管理
秋末冬初結合施有機肥進行深翻擴穴,加厚土層。山地栗園,每年沿樹冠垂直投影處,挖環(huán)狀溝或平行溝,溝寬40cm左右、深40~60cm,表土、心土分放,分別混入有機肥,再按原土層次序回填,澆透水。每年鋤草松土2~3次,做到園內無雜草。早春樹下覆草可保持土壤濕度,增加雌花數量。夏秋覆草,可減少表土溫差,使土壤中二氧化碳釋放量增加,增強葉片光合作用。覆草厚度不小于20cm,草上壓少量土防風刮。距樹干周圍20cm不覆草,防止根頸腐爛。生草栗園適時刈割,埋于地下或覆蓋于樹盤??煞N苜蓿、白三葉草或黑麥草等。秋末或早春萌芽前進行穴貯肥水,單株挖穴2~4個,穴寬、深40cm,中央埋粗、長各25cm的草把,草把可用玉米秸、麥稈、山草、荊條等。生長季通過此穴追肥、澆水。
2.2 施肥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落葉前)施基肥,以農家肥為主,適量混入復合肥。每年追肥3次:第1次在萌芽前雌花分化期(3月底至4月初),以氮肥為主,促進花芽分化和結果枝的生長;第2次在盛花期(5月中下旬至6月初),追施氮磷鉀速效肥及適量微量元素,提高坐果率,促進新梢和幼果生長;第3次在果實膨大期(7月初至8月初),追施復合肥,促進果實膨大,提高板栗產量和質量。每年進行5~6次根外追肥,一般在花期至果實膨大期進行。氮肥以尿素為好,使用濃度0.2%~0.3%,最高不超過0.5%,晚秋可噴0.8%的尿素液。磷、鉀肥以磷酸二氫鉀為好,噴施濃度為0.2%~0.4%,從展葉到果實膨大期均可噴施,可使葉片肥厚、濃綠、增加雌花量;采收前30天和15天噴兩次磷酸二氫鉀,以增加單粒重。葉面噴肥于晴天上午10時前和下午4時后進行,重點噴葉片背面。
根據板栗豐產管理經驗,每生產100kg板栗,需純氮3.21kg、磷0.76kg、鉀1.28kg,比例為4∶1∶1.6。萌芽前,以氮肥為主,并施磷、鉀肥,占全年施肥量的50%左右;果實膨大期以磷、鉀肥為主,宜施復合肥,占全年施肥量的20%~30%;果實采收后,以有機肥為主,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20%~30%。
2.3 灌水
為使板栗高產穩(wěn)產,必須保證在需水關鍵期供給。一是萌芽前灌水,促使結果枝增粗,增加飽滿芽和栗苞,可結合施肥進行。二是枝梢速生期及時灌水,可促進梢葉生長,提高坐果率,減少空苞。三是果實膨大期,如缺水將直接影響板栗灌漿,必須及時灌水。
灌水時可穴灌、樹盤灌或溝灌,有條件可實行滴灌、噴灌和滲灌等。另一方面必須修筑排水溝,做到排灌結合,防止樹穴積水,特別是土壤粘重的栗園,更要及時排水。
3 花果管理
保證授粉和改善樹體營養(yǎng)條件,重視使用硼肥,以減少空苞數。補硼要在春季(4月)、雨季(7月、8月)和秋季(9月)進行,依樹冠投影面積計算,每平方米樹冠投影施10~20g硼砂。也可葉面噴0.1%~0.3%的硼砂,噴時加入0.2%~0.4%磷酸二氫鉀和0.3%的尿素。雌花序盛開時采集花粉,干燥后盛入干凈的深色玻璃瓶內備用。當雌花柱頭大部分分叉為30~45°時授粉。一般每條結果枝上保留1~3個雄花,其余疏除。同時疏除劣苞、空苞和多余獨粒苞。還要疏除母枝多余芽、弱小枝,短截粗壯枝,以及在摘心輪痕處短截,以促進雌花的發(fā)育,降低空苞率。
4 整形修剪
板栗可采用自然開心形和主干疏層延遲開心形整枝。自然開心形主干高40~60cm,全樹3個主枝,層內距25~30cm,主枝開張45°。每個主枝上留3個側枝,側枝角度均大于主枝。樹高控制在2~3m。主干疏層延遲開心形主干高60~80cm,全樹5個主枝。第1層3個主枝,層內距30cm,開張50°;第2層1個主枝,開張40~45°,層間距80cm左右;第3層1個主枝,角度40°,層間距60cm左右。第1層每個主枝上留2個側枝,第2層主枝上留1~2個側枝,第3層主枝上不留側枝。7年生左右落頭,樹高控制在4m。
幼樹修剪主要是整好形,迅速增加枝量,為早實豐產奠定基礎。一般要控制競爭枝,培養(yǎng)骨干枝,少短截,輕疏剪。8~9月枝條半木質化時進行開角。枝條每長20~30cm時摘心1次,共摘心2~4次,以促進枝條充實,形成結果枝早結果。初結果樹繼續(xù)整形,迅速提高產量。繼續(xù)控制好競爭枝,開張骨干枝角度,疏除有害枝,利用夏季修剪處理新梢,培養(yǎng)結果母枝,利用好輔養(yǎng)枝,改善通風透光。進入盛果期后重點促生強壯結果母枝,培養(yǎng)更新枝,調節(jié)生長與結果平衡。調整結果母枝留量,適當疏枝,及時回縮頂端枝,控制結果部位外移,保持樹冠覆蓋率在80%左右,以實現(xiàn)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
對衰老的板栗樹需要進行更新修剪,首先要加強土肥水管理及病蟲防治。過于高大、內膛空虛、生長極為衰弱的樹,把骨干枝回縮至大枝分杈處,使冠徑縮小1/3左右,樹冠降低1m左右。翌年,從剪口隱芽萌發(fā)的新梢中,選發(fā)育充實斜向生長的強旺枝培養(yǎng)新骨干枝延長頭。同時,選留小枝培養(yǎng)枝組,2~3年后即可結果?;乜s更新留下的大傷口要涂油進行保護,防止染病。
5 病蟲害防治
嚴格執(zhí)行國家規(guī)定的植物檢疫制度,防止檢疫性病蟲害傳入,不得從疫區(qū)調運苗木、接穗、果實和種子,一經發(fā)現(xiàn)有檢疫性病蟲害,立即銷毀。栗園病蟲害防治請參考表1的全年防治工作歷。
6 采收及采后處理
板栗充分成熟的標志是總苞開裂,栗實從中掉下來。可在栗苞呈一字開裂、栗苞呈黃褐色、針刺呈枯焦狀、堅果皮具光澤、少量堅果開始落地時采收。采前把樹冠下及附近的土刨松和除凈雜草,以便于拾栗。自然落地的堅果一般較飽滿,品質優(yōu),耐貯運?,F(xiàn)行的打栗法是把已成熟的栗苞分期分批用竹竿打落,然后將栗苞、堅果拾起。這樣做雖然省工省時且避免堅果丟失,但有60%~70%的堅果未熟,一般要減產20%~50%,堅果質量差,不耐貯藏,影響商品價值。打栗苞時會打掉或打傷不少葉片及結果母枝,影響下年的產量。 因此,大力提倡拾栗法。
采收的栗苞,要在陰涼、通風場地堆積,厚度40~50cm(不要壓緊),防止日曬和堆內溫度升高,否則栗果霉爛,堆放5~7天后脫粒。剛脫出的栗果需攤放在通風的室內或蔭棚下,兩天后進行貯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