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無刺紅(Thornless Red)是從美國引進的黑莓品種中篩選出的特早熟品種,具有濃郁的樹莓香味,籽少而小,植株中等大小,在南京地區(qū)的適應(yīng)性較當前主栽品種赫爾(Hull)略差,適宜在我國中南部地區(qū)種植。
關(guān)鍵詞:黑莓;品種;無刺紅。
中圖分類號:S6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910(2007)04-0023-02
無刺紅(Thornless Red)漿果紫紅色,硬而有光澤,具有優(yōu)良的風味,適應(yīng)性強,在不利的氣候條件下也能存活。江蘇省中國科學(xué)院植物研究所于2001年從美國農(nóng)業(yè)部柯互利斯種質(zhì)保存中心引入南京。經(jīng)過數(shù)年試種和田間比較試驗,該品種表現(xiàn)特早熟,且綜合性狀優(yōu)良,多個性狀與當前主栽的赫爾(Hull)品種互補,具有較好的發(fā)展前景?,F(xiàn)已定名為“寧植3號”,于2006年12月通過江蘇省農(nóng)林廳組織的專家鑒定。
1 植株與果實性狀
無刺灌木,直立性差,近蔓生,須搭架栽培。植株的地上部分為兩年生,地下部多年生。無主根,根系主要分布在10~25cm土層中,在植株周圍30~50cm內(nèi)根系密度最大。株型較小,每株占地1.8~2.3m2,一般每株萌枝3.22±0.83個,粗度0.94±0.15cm,側(cè)枝11.00±5.08個,粗度0.46±0.10cm,長2.10±0.84m,最長可達4m以上。葉互生,2年生結(jié)果枝上葉片為三出復(fù)葉,長11.38±1.07cm,寬11.08±1.03cm,葉柄長4.04±0.87cm,單葉卵形,長6.1±1.50cm,寬6.0±1.66cm;萌枝上的葉片通常為五出復(fù)葉。葉色淺綠色,葉背有白色茸毛?;ㄝ^小,白色,花冠為3.07±0.21cm,薔薇型,基部連接。兩性花,自交結(jié)實,雌蕊離生,子房上位;雄蕊多數(shù),離生,花托呈圓柱狀,果實脫落后與花柄脫離,花托成為果實的中心部分。在一個花序內(nèi),頂端花先開,然后由基部向頂端依次開放,花期25~30天。
每株有果穗124.50±34.65個,每穗有果5.33±1.68個,果實中大,平均果重4.26±0.80g,最大果可達8g。一般株產(chǎn)2.5~3.0kg,每公頃產(chǎn)10~12t。果穗長25.54±5.67cm,寬12.33±2.50cm,穗柄長12.25±3.35cm。成熟果深紅色,果實與花托不分離,長圓形聚合果,平均果長2.50±0.22cm,果徑1.79±0.14cm,果形指數(shù)(果長/果徑)1.40±0.12。聚合果有種子77.95±6.93粒,種子較小,長3.02±0.16mm,寬1.48±0.14mm,厚0.87±0.10mm,千粒重2.17g。
成熟果實酸甜適口,香氣濃郁,鮮食加工皆宜。完全成熟果采收后須立即食用或加工,八成熟果常溫下可貯1~2天,0~4℃條件下可貯7~10天。完全成熟果含水分88%~89%,含可溶性固形物9.5%~10%,糖5.81%,總酸1.87%,果膠0.38%,蛋白質(zhì)1.38%;每百克鮮果含維生素C 19.32mg、維生素E 1.70mg、氨基酸(總量)11.79mg。富含礦質(zhì)元素硒、鋅、鐵、鉀、鈣等。
2 物候期
該品種在南京地區(qū)2月下旬至3月上旬萌芽,4月初至4月中旬現(xiàn)蕾,4月下旬至5月上旬開花,5月末至6月中旬成熟,為特早熟品種,較赫爾品種約早30天。同一植株、同一果穗上的果實陸續(xù)成熟,應(yīng)分期分批采收,一般2~3天采收一次。
3 適應(yīng)性與抗逆性
喜微酸性土壤,最適pH值為6.0~6.5,在肥水較好的條件下,pH值7.5~8.0的微堿性土壤也可栽培。當土壤含鹽量在0.1%以上時,生長受阻。較耐旱,不耐水漬,能耐-15℃的低溫。2001年引入南京后,表現(xiàn)適應(yīng)性中等,在土壤通透性好、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塊建園,加強栽培管理,方能獲得較高的產(chǎn)量。病蟲害較少。
4 栽培技術(shù)要點
宜在土層深厚、遠離污染源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建園,貧瘠土壤栽植要預(yù)先改良,耕翻時施足有機肥。冬前按行株距1.6~1.7cm×1.2~1.3cm挖好定植穴(溝),在定植穴(溝)底部施入適量的稻草等作物的秸稈。
苗木栽植宜在早春芽萌動前進行。栽時每公頃需施8~12m3腐熟的農(nóng)家肥做底肥。栽后立即搭架,一般采用籬壁式。支架間距4~5m,高2m以上,拉2~3道12~14號鋼絲。
果實采收完后剪除枯死枝蔓;從根部剪除2年生老枝,并清除出園,同時將1年生枝蔓引綁上架,南京地區(qū)在6月下旬(果實采收結(jié)束后)進行。12月下旬至2月上旬進行冬剪,一般每株留粗壯枝條8~12個,長度1~1.5m,將其均勻地綁到鋼絲上。
追肥的原則是依苗施肥,以速效肥為主,每年進行3次。第1次追肥在3月下旬,即萌芽后萌枝生長時,以氮肥為主;第2次在4月底,即坐果后果實膨大期,以氮、磷肥或復(fù)合肥為主;第3次在8月份,即花芽分化期,以復(fù)合肥為主。冬季開溝施基肥,施肥溝距離植株60cm以外,溝寬和深以20~30cm為宜。肥料應(yīng)以農(nóng)家肥為主,用量為每公頃15~20m3。
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該品種有嚴重病蟲害。一般早春芽萌動前噴45%晶體石硫合劑100~150倍液,噴藥時務(wù)必均勻周到,并適當多噴一些藥液,以利滲透表皮,既可殺菌,又可殺蟲,以增強植株的抵抗力。生長季要做好病蟲害調(diào)查,做到早防、早治,防治病蟲害要按無公害要求進行。采果前20天及果實采收期間停止一切用藥,以減少農(nóng)藥殘留,保證果品質(zhì)量。
[聯(lián)系電話:(025)84347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