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詳細介紹了世界主要藍莓栽培國家對高灌藍莓的馴化改良、栽培歷史、發(fā)展現(xiàn)狀和品種及技術發(fā)展趨勢,并對高灌藍莓的發(fā)展做了展望,預計到2008年將達到45 287hm2,比2003年增加25%。
關鍵詞:高灌藍莓;品種;栽培現(xiàn)狀;展望
中圖分類號:S6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910(2007)04-0047-04
世界上商業(yè)種植的高灌藍莓(Highbush Blueberry)有3種類型。最重要的是北高灌藍莓(Vaccinium corymbosum L.),起源于美國東北部,現(xiàn)今所有種植的北高灌藍莓品種除魯貝爾(Rubel)外,均通過常規(guī)雜交育種而來。魯貝爾則是由野生北高灌藍莓選育而來。南高灌藍莓是由北高灌藍莓和原產(chǎn)美國東南部的藍莓V.darrowi雜交,將V.darrowi藍莓需求低溫少的基因轉入北高灌藍莓育成的。南高灌和北高灌藍莓的成年樹高一般在2m左右。兔眼藍莓(V. ashei Reade)在適宜氣候條件下可生長到3.6m高。一般來講,北高灌藍莓低溫需求量高(需0~7℃低溫800小時以上),耐低溫能力遠高于南高灌和兔眼藍莓,后兩種藍莓需冷量低于600小時。南高灌藍莓開花早,在氣候冷涼地區(qū)易遭晚霜危害。經(jīng)過近百年的發(fā)展,高灌藍莓已成為主要作物,藍莓果實的市場需求量日漸增多,種植面積快速增加,在世界各國迅速擴展。
1 高灌藍莓的馴化改良及栽培歷史
高灌藍莓種植業(yè)起源于北美東北部。美國農(nóng)業(yè)部(USDA)植物局的康維爾(F V Coville)博士自1908年開始育種研究,首先在新罕布什爾州從野外選擇藍莓做親本材料,選出的第1個高灌藍莓優(yōu)系叫布魯克斯(Brooks)(V. corymbosum);1909年又從矮灌藍莓中選出了羅素(Russell)(V. angustifolium)。首次有記錄的藍莓育種試驗是在1909和1910年,當時康維爾博士設法使布魯克斯優(yōu)系自交,但坐果率極低,未獲得實生苗。隨后,1911年又進行了布魯克斯與羅素的雜交研究,獲得了一批種間雜種,這批雜種于1913年結果后又進行同胞交配,獲得了3000余株雜種二代在大田結果。因此,種間雜交是藍莓育種極為重要的基礎。
1911年,新澤西州懷特波各市派恩蘭區(qū)的伊利莎白懷特女士參加了康維爾博士領導的藍莓品種改良研究項目,直接為該項目提供了育種土地和上萬株野生藍莓實生苗(北高灌藍莓)。由懷特女士和康維爾博士聯(lián)合選育的野生高灌藍莓優(yōu)系有:亞當斯(Adams)、丹菲(Dunfee)和薩姆(Sam)、評價(Chatsworth)、幼林(Grover)、哈丁(Harding)、魯貝爾(Rubel)和蘇維(Sooy)。進一步將這些優(yōu)系進行相互雜交,1920年推出了第1代改良品種先鋒(Pioneer)、卡伯特(Cabot)和卡薩林(Katharine)。這些品種及優(yōu)系奠定了美國高灌藍莓種植業(yè)的基礎,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個嶄新的農(nóng)業(yè)領域。因高灌藍莓適應于高酸性土壤,而這類土壤此前一直廢棄而不種任何作物,為發(fā)展藍莓提供了有利空間。1937年康維爾博士去世,有6.8萬余株雜種實生苗在伊利莎白懷特女士的果園里結果,從中選育推出了15個品種。1937年后,又有15個高灌藍莓品種從這些雜種實生苗中選出。
1937年丹諾(George M Darrow)博士接替康維爾,擔任了高灌藍莓育種項目的主持人,在美國農(nóng)業(yè)部馬里蘭州貝爾茨維爾農(nóng)業(yè)研究中心果樹實驗室開展工作。第一步與各州試驗站及私人種植者合作,進行藍莓實生苗及其優(yōu)系的區(qū)域試驗,極大地推動了項目進展,擴大了品種在不同條件下的適應范圍,使各州在短期內篩選出了適應本土的優(yōu)良品種。1965年共與13個州的試驗站和私人種植者合作,進行了農(nóng)業(yè)部的高灌藍莓品種適應性試驗,為美國高灌藍莓業(yè)的普及奠定了基礎。
起初北美的高灌藍莓發(fā)展緩慢。1930年(康維爾博士培育的第1個品種推出后10年),僅有80hm2投產(chǎn),到1965年則增長到8100hm2。1982年高灌藍莓栽培面積達14 810hm2,1992年整個北美增加到21 925hm2,2003年達到36 230hm2。
從20世紀初開始,高灌藍莓從北美傳到了世界各地,荷蘭(1923年)、德國(1924年)、新西蘭(1949年)、日本(1951年)、英國(1959年)相繼引進,智利和歐洲西南部是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和后期引進,上世紀90年代才傳到中國。上述國家和地區(qū)從引種試驗到規(guī)模生產(chǎn)大多數(shù)都經(jīng)歷了漫長的時間。例如,荷蘭1923年引入藍莓,又花了40年的時間才有一定規(guī)模的種植。首次國際藍莓專題會議于1968年在荷蘭維爾諾市召開,當時每個歐洲國家均報道有藍莓栽培試驗。新西蘭1979年有20hm2,1984年達到了400hm2。中國、墨西哥、巴西、烏拉圭和泰國的藍莓業(yè)僅處于試驗或早期商業(yè)種植階段。2006年6月在山東省泰安市首次舉辦了“全國高灌藍莓實用栽培技術現(xiàn)場會”,極大地推動了藍莓產(chǎn)業(yè)在山東及全國的發(fā)展。
2 生產(chǎn)發(fā)展現(xiàn)狀
2.1 北美
2003年北美的高灌藍莓面積占世界的75%,總產(chǎn)量占79.8%(表1)。美國的藍莓(北高灌、南高灌和兔眼藍莓)占北美總面積的83%,達到22 622hm2(表2)。1992~2003年增長最快的是加州、密歇根州、北卡里蘭、俄勒岡和華盛頓州。2003年加拿大高灌藍莓的種植面積達到4456hm2,比1992年增加了1倍。加拿大的藍莓主要在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1992年墨西哥僅有少量初試。2003年達到28hm2。
藍莓種植園的面積大小不等,大者365hm2,小的僅0.4hm2,平均為2~10hm2。2003年美國有195hm2有機高灌藍莓園,而加拿大僅有25hm2。
美國東北部、南部和西南部管理好的成年高灌藍莓園的單位面積產(chǎn)量每公頃多為7~9t;中西部為9~10t。西部(除愛德華州不太適應、加州2003年較少外)產(chǎn)量為每公頃20t。由于小氣候、品種和管理技術不同,同一區(qū)域內不同地區(qū)的產(chǎn)量差異很大。加拿大的高灌藍莓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的產(chǎn)量是每公頃11t;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為18~20t。2003年北美高灌藍莓的總產(chǎn)量為103 495t,其中59%用于鮮食。
2.2 其他地區(qū)
2003年南美洲的藍莓栽培面積占世界總面積的11%(表1),生產(chǎn)的果實多出口到北半球。南美洲的高灌藍莓產(chǎn)業(yè),以智利開始最早,目前智利的藍莓面積占南美洲總面積的65%,總產(chǎn)量占90%。2003年有高灌藍莓2500hm2,其單位面積產(chǎn)量為每公頃10~12t。2003~2004年智利出口藍莓達到了9666t,其中97%用來鮮食,3%用來速凍。86%出口美國,10%出口歐洲。阿根廷1991年開始栽培藍莓,大多數(shù)于2000年建園,主要集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地區(qū),2003年面積為1200hm2,2003~2004年生產(chǎn)總量為90t,35%出口到歐洲,64%出口到北美。這里的果實出口前需要熏蒸以殺死果蠅,但熏蒸后果實的貨架期縮短。2003年巴西種植面積僅25hm2。
2003年歐洲的藍莓占世界總面積的10%,波蘭有1100hm2,德國1350hm2,法國410hm2,荷蘭300hm2,西班牙和葡萄牙有250hm2,意大利65hm2,英國15hm2。20世紀80年代中期,高灌藍莓傳到烏克蘭,但發(fā)展很慢,至2003年僅有100hm2。2003年歐洲藍莓總產(chǎn)量為11 320t,95%在歐洲銷售,用于鮮食。2003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藍莓為910hm2,占世界總面積的2%;其中,澳大利亞占一半以上。
近年亞洲人對藍莓甚感興趣,種植面積穩(wěn)步增加。2003年日本總面積為350hm2,中國大約100hm2。
3 品種及技術發(fā)展趨勢
3.1 品種
美國栽培的高灌藍莓品種主要有:藍豐(Bluecrop)、杰西(Jersey)、藍線(Blueray)、魯貝爾(Rubel)、艾利特(Elliot)、都克(Duke)、藍仔(Bluejay)、陶樂(Toro)、尼爾遜(Nelson)、布麗奇特(Brigitta)、里卡(Reka)、遺產(chǎn)(Legacy)、奧扎克藍(Ozarkblue)。加拿大的藍莓品種與美國同。
在美國東南部,北高灌藍莓占23%。南高灌藍莓主要有:奧尼爾(O’Neal)、藍脆(Blue-crisp)、晨令(Reveille)、南佳麗(Southern Belle)、星(Star)、豐滿(Bladen)、翡翠(Emerald)、寶石(Jewel)、夏普藍(Sharpblue)、云霧(Misty)、米倫尼亞(Millenia)、溫莎(Windsor)、硒來(Sebring)、遺產(chǎn)(Legacy)、薩姆森(Sampson)和歡慶(Jubilee)。新的有希望的品種為:佐治亞寶石(Georgiagem)、驚魂(Craven)、勒諾爾(Lenoir)、帕姆里克(Pamlico)和阿倫(Arlen)。加利福尼亞州栽培的幾乎全是南高灌藍莓,主要品種有:奧尼爾、星、寶石和翡翠。
2003年美國南部兔眼藍莓品種占一半。主要是高潮(Climax)、提夫藍(Tifblue)、亮壯(Brightwell)、總理(Premier)、藍塵(Powderblue)、哥倫布(Columbus)、阿索尼(Ochlockonee)、阿拉普哈(Alapaha)和慢進(Onslow)。俄勒岡州的主要兔眼藍莓品種有藍塵(Powerblue)、百夫長(Centurion)、拉衣(Rahi)和瑪魯(Maru)。因加拿大氣候寒冷,越冬困難,故無南高灌和兔眼藍莓。
目前世界各地種植的藍莓品種幾乎都是由美國培育的,只有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有少量自育品種。
3.2 技術發(fā)展趨勢
美國東南部的佛羅里達和佐治亞州正致力于高密度種植、機械采收和修剪、用生長調節(jié)劑提高品質和避免晚霜危害,以及改良采后果實質量的探討。美國東北部和中西部地區(qū),趨向栽培陶樂、艾利特和都克品種。采用葉分析指導施肥,推廣氮素“少量頻施”技術。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的高密度園行距小于1m,通過搭棚架提高了機械采收效率,并日益普及起壟栽培。印第安那州56%、新澤西州50%、北卡里蘭45%、密歇根30%和佐治亞州20%的成年高灌藍莓園采用滴灌。阿肯色、加州、明尼蘇達州、密西西比州、紐約州和華盛頓州的新建藍莓園也采用滴灌。在北卡里蘭、俄勒岡和佛羅里達噴灌也很普遍。
北美用于加工的高灌藍莓大多采用機械采收(加州有50%的加工果用機械采收)。佐治亞州有50%的鮮食兔眼藍莓用機械采收,因為勞動力價格高且難于雇工。加州和佛羅里達州的鮮食果均采用手工采收。南美和歐洲的大多數(shù)鮮食果也采用手工采收。
4 展望
高灌藍莓生產(chǎn)前景廣闊,未來5~10年種植面積將持續(xù)增長。美國西部和南部將增加14%和31%,2013年加州預計將增加到3238hm2。密西西比州未來10年將成倍增長,增加到1416hm2。加拿大在未來5年將增長22%,未來10年增長26%,增加到5613hm2。墨西哥至2013年將增長到810hm2。智利每年增加300hm2。2007~2008年阿根廷的產(chǎn)量將增加到3700t,未來5年栽培面積增加1倍。預計2008年南美洲高灌藍莓總面積將達到6000hm2。歐洲未來5年增長量極大,面積將增加40%;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種植面積將增長10%。預計中國也將有高速增長。
5 結論
隨著需求量的增加,高灌藍莓的種植面積將迅速增長。2003年全世界高灌藍莓總面積36 230hm2,預計到2008年將增加25%,達到45 287hm2。藍莓、草莓、紅樹莓、黑樹莓和醋栗是世界上重要小漿果,其中藍莓已雄居第1位。
[聯(lián)系電話:(0538)8266663,1380548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