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曾讀《中國歷代女子詩詞選》。那些詩詞的作者,有地位顯赫的宮廷貴婦,有才貌出眾的大家閨秀、小家碧玉。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命運跌宕、一生坎坷的風塵女子。有的留下了很多詩作,如薛濤、魚玄機、李清照、朱淑真等,有的只留下一兩首詩詞,同時也留下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如唐代宮女韓氏的“紅葉題詩”、韓翃妻柳氏的《折楊柳》、嚴蕊的《卜算子》、唐婉的《釵頭鳳》……那樣的詩詞更打動人的心弦。這些美麗、多情的女子就像花一樣,零落在歲月的枝頭,那一聲聲低喟輕唱,在黃昏的風里,在月下,總牽動著我郁郁的思懷。
其中有一個,多方查證,仍查不出她的生卒年甚至名字,她的詞、她的故事卻深深扎根在我少年的心中,多年來猶如一顆珠子,瑩潤、光艷一如昨日初逢。
對她的稱謂是“戴復古妻”,對她的介紹是一段引用的文字:
明陶宗儀《輟耕錄》記載:戴復古未遇時,流寓武寧。有富家翁愛其才,以女妻之。居二、三年,忽欲作歸計。妻問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釋,盡以奩具贈夫,仍餞以詞《祝英臺近》,夫既別,遂赴水死,可謂賢烈也矣!
而她的詞《祝英臺近》是這樣的:
惜多才,憐薄命,無計可留汝。揉碎花箋,忍寫斷腸句。道傍楊柳依依,千絲萬縷,抵不住、一分愁緒。如何訴。便教緣盡今生,此身已輕許。捉月盟言,不是夢中語。後回君若重來,不相忘處,把杯酒,澆奴墳土。
戴復古,南宋著名愛國詩人,天臺黃巖(今屬浙江)人。他浪跡天涯,一生沒有做官。因曾經(jīng)在南塘石屏山居住,所以又自號石屏。他是“江湖派”著名詩人,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曾師從陸游,詩歌作品抒發(fā)愛國思想,反映民生疾苦,具有現(xiàn)實意義。其詞中亦頗有愛國之思,語言清麗,風格豪放,接近蘇東坡和辛棄疾。
詩人書劍飄零,途經(jīng)武寧邂逅了這段姻緣。簡短的文字記載讓我浮想聯(lián)翩:他和她是在風和日麗的春天相遇嗎?鶯語如珠,她手執(zhí)團扇,撲花間蝴蝶,驀然撞見一位青布藍衫,風塵滿面卻骨格清奇的書生,她含羞而逃。當頗重風雅的父親鄭重地把那位聲名遠揚的詩人帶到他面前時,正是剛才花前遇見的,她的心如小鹿般跳起來……她的美麗、靈秀和清純深深地打動了詩人,他陷入無法抗拒的愛情中。他們過著琴瑟共和、神仙眷侶般的日子。他們在粉壁上題詞,他為她許下盟語,愿為她“捉”天上的月亮。但內(nèi)心深處,他又在愛情、道義和倫理間痛苦掙扎。當真相挑明的那一天,就是訣別的日子……她沒有責怪,只怨自己“命薄”。她把陪嫁的東西送給夫君,為他連夜縫制春衫。他走后,在一個黃昏,她投入了冰涼的水中。
很多人認為文人無德,戴復古薄幸,感念他妻子的善良、寬容和剛烈。前些日子在網(wǎng)上又看到一個頗具“現(xiàn)代”特色的觀點:妻子為何以死來脅迫,一點也不給丈夫空間,不僅導致了自己的不幸,也使丈夫再無勇氣返回,以至十年后才重到武寧。
在封建社會,折中的方法似乎也不是沒有。比如讓后妻作妾,又比如“金屋藏嬌”,在外宅另蓄一位妻子也不足為奇?;蛟S,后妻可以用家中的財勢爭得地位和寵愛,因為丈夫隱瞞了真相,理論起來,逼丈夫休掉前妻也不完全過分。但這樣,就不是他和她了。詩人若真的庸俗、虛偽、薄幸,不可能得到這位奇女子的愛情和理解。女子外表溫柔、賢淑,內(nèi)心卻是無比剛烈、高潔。她不愿擁有一份殘缺的愛情,她不愿自己的存在造成另一位女子的不幸。為了崇高的愛情理想也因為一顆善良、正直的道義之心,她“寧為玉碎”。而且,作為知己,她知道詩人閑云野鶴、萍蹤無定,她不想讓愛和情感的糾結(jié)成為他畢生的羈絆。
傳說后來在她沉沒的地方,水底盤結(jié)生藕,這里的藕潔白芳香。而水面上則高擎起無數(shù)枝青蓮,風姿清清,朵朵都以向遠方張望的姿態(tài)生長,表達著對離去丈夫無言的祝福。
后人就把這種在水底散發(fā)奇香的藕喚作“送夫藕”,把這種孤直張望著的蓮就喚作“送夫蓮”。
十年后,詩人重到武寧,在妻子的墓前,黯然神傷。寫下了《木蘭花慢》:
鶯啼啼不盡,任燕語、語難通。這一點閑愁,十年不斷,惱亂春風。重來故人不見,但依然、楊柳小樓東。記得同題粉壁,而今壁破無蹤。蘭皋新漲綠溶溶。流恨落花紅。念著破春衫,當時送別,燈下裁縫。相思謾然自苦,算云煙、過眼總成空。落日楚天無際,憑欄目送飛鴻。
有時候,死是一種解脫,反而是活著的人,倍受煎熬。詩人“這一點閑愁”,看似平易,隱痛卻深。年年花紅柳綠、春風惆悵,相思自苦。美好的日子如過眼云煙。山河破碎、身世飄零,家國之思、喪妻之痛,在他胸中化作一首首清麗脫俗,意境深厚的詩詞,在青山綠水間傳唱……他們的詞,比之陸游和唐婉的《釵頭鳳》,同樣的凄婉隱忍。他們的愛情故事,同樣給人留下無盡的嘆息……
那“望夫蓮”呢?千百年水邊人家迎娶的花轎,能將那孤獨的顏色染紅嗎?當所有美麗的魂魄如花飛舞在歷史的煙塵中,心湖上,是一朵裊裊青蓮。
喜愛志宏
如果有人問我:“你最喜愛的主持人是誰?”我會不假思索地說:“任志宏。”如果有人問我:“你心中最崇敬的主持人是誰?”我仍然會說:“志宏老師?!毕矏壑竞?,就是喜愛他端莊、儒雅的中國男人的形象,喜愛他富有青銅質(zhì)感的聲音,喜愛他那種傳統(tǒng)文化的氣質(zhì)及“不求轟動,只求品味”的樸實個性。
第一次看到他,是在中央十套的《子午書簡》欄目中,他朗讀法國科學家法布爾的《蟬》,一篇說明文被他朗讀得如此美妙、生動、意趣橫生,使人如身臨其境。再看這位朗讀者,劍眉星目,端莊俊雅,不由心中贊賞。那時,還沒注意他的名字,只是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
后來,因常??础蹲游鐣啞?,看到他的次數(shù)也就多了。他讀詩歌、散文、小說中的精彩片段及戲劇中的道白,這些美文經(jīng)典配上他的朗誦,真是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讀到婉約處如輕風拂柳,幽潭落花;讀到豪放處抑揚頓挫,鏗鏘有力;讀少女的內(nèi)心獨白,俏皮、純真,讀出羞澀靦腆的女兒情懷;言王子的心聲,悲憤戰(zhàn)栗噴發(fā)著復仇的火焰;讀鄉(xiāng)村老漢的話語,聲音蒼老、豁達,浸潤著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他不張揚,不矯情,但內(nèi)心的激情卻時時地涌出來,真正是厚積薄發(fā)。那美麗的聲音,解說時平和清晰,朗誦時悅耳動聽,豐厚的情感、深刻的人生哲理、諸多的閑情雅致及詩文意趣,盡在他的聲音里!而且,無論何時,他的神態(tài)舉止都恬靜、優(yōu)雅。他胸中定有一個精彩絕倫的世界,他眉宇間透出一種成熟男人的英氣,他渾身散發(fā)著幽遠的書香,他真如一杯香茗,一本好書!
于是,我開始在網(wǎng)上搜索他,了解他。終于知道他有那么多不凡的業(yè)績:1992年他朗誦散文作品《婆娘們》獲得首屆全國廣播朗誦大賽專業(yè)組一等獎;1995年榮獲第二屆全國廣播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金話筒”金獎;擔任解說的紀錄片《交響》、《春節(jié)的故事》、《十一世班禪》獲得“中國彩虹獎”一等獎;擔任解說的16集大型電視文獻紀錄片《新中國》獲得第六屆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shù)委員會頒發(fā)的“最佳長片解說獎”;擔任解說的大型紀錄片、專題片《新中國》、《中國大西北》、《張聞天》、《中國特區(qū)》、《偉大的創(chuàng)造》、《歌聲飄過80年》、《使命》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而且還知道他幼年喪父,求知路上歷經(jīng)坎坷;知道他除朗誦外,“吹、彈、拉、唱、寫”樣樣都會,在不同的文學報刊上已創(chuàng)作發(fā)表了近百篇詩歌、雜文、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知道他不僅業(yè)務(wù)好,為人也好,在央視口碑極佳……一些大型的語音網(wǎng)站,如“播音中國”、“朗誦天地”等,收集過他的朗誦作品。還有他的專輯,如《獨領(lǐng)風騷———詩人毛澤東》、《江南》等。每每閑暇無事或在緊張、枯燥的工作之余,我總會聆聽他的朗誦錄音。于是,日子變得充實起來,浮躁的心變得平和起來,世界因為這些聲音而美麗。我在偉人超凡的精神世界遨游,在詩的王國翩躚,我似乎看到杏花春雨中的江南,看到青山碧水間的烏篷船,聽到文人墨客秦淮河畔的吟詠以及九華山上僧人暗夜的禪語……古老的藏書樓、森嚴的廟宇、肅穆的徽州祠堂,悠遠的傳統(tǒng)文化在他行云流水般的聲音里親切、生動地走進了人的心靈……
與此同時,他擔任中央4套《國寶檔案》的主持和10套《探索·發(fā)現(xiàn)》的主要解說,他的健康良好的氣質(zhì)和聲音形象得到了觀眾的肯定、喜愛。因為他,欄目問津的人急劇增加。但是,作為主持人,還是很少看到他露面。在央視的排行榜上,不會看到他的名字。也許他給自己的定位就是“不求轟動,只求品味”。也許他主持的文化品位較高的幾檔節(jié)目所擁有的是一些固定的觀眾群體。我對一些因主持娛樂類節(jié)目而收視率級高,人氣極旺的主持人沒有看法,我們的文化本應(yīng)該兼容并蓄,但對于那些為民族文化傳播而恪盡職守的主持人所遭的漠視卻感到不平。難道,我們在追求輕松、幽默、時尚、新潮的東西,追求個性得到最大張揚的同時,不該有一些凝重的嚴肅的正統(tǒng)的東西充斥我們的心靈?
短短幾年功夫,他明顯地老了。他仍然端莊優(yōu)雅、樸實平和地出現(xiàn)在熒屏上。但歲月的滄桑卻寫在他的臉上,眉宇間漸漸多了一些思慮的痕跡。是作品中太多的東西使他沉思使他震撼使他一次次歷經(jīng)情感的波瀾嗎?沒有自身的感動哪能喚起別人的共鳴?我知道在錄制那些反映民生疾苦、民族命運的作品時他常常是哽咽不止,淚流滿面的。
又或許,對民族文化的傳播過程就是自身學習、鍛煉的一個過程,這需要在幕后忍受寂寞,承受艱辛。他曾用一首小詩表露他的心理歷程和人生軌跡:“讓我順從慣例的習俗/不,我不/生的路,我要征服/讓我在浮躁的張揚中分享/不,我不/離開淳樸,心靈就永遠孤獨/啊,看哪,太陽為我歡呼/大地為我起舞/既然,人生道路充滿艱難險阻/那么就勇敢地迎上前去/這,就是我的路?!薄K于,我明白,喜愛他,就是愛悠久的中華文明、愛民族文化、愛歲月留下的聲音!
【責編 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