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的門檻
2007年1月15日,當普通學生進入考試的時候,新一年的清華體育隊冬令營也悄悄地開始了。正是冬令營,讓胡凱、劉青等人作為新鮮血液流進了這個名叫清華的“大動脈”。
在冬令營中,來自全國各地的體育特長生先要參加包括語數(shù)外在內的文化課測試,然后是體育專項測試。從1 997年開始,請華便嚴格從自己每年冬天舉辦的體育冬令營中挑選有潛質的學生運動員,這些人要進清華必須在當年的全國普通高考中取得清華認可的成績。清華每年招收學生運動員的比例大約是招生總數(shù)的1%,大概是三、四十人。
這些人通過高考,將被清華分類錄取。
A類項目:達到國家一級運動員標準以上者(個別田徑項目接近一級或籃球運動員相當于一級、賽艇運動員達到其項目二級以上標準),根據教育部關于高水平運動隊的有關政策,當高考總分《含附加分》達到當?shù)赝惪颇康诙巫畹涂刂凭€的60%時予以錄取。A類項目的部分學生如果運動成績和學習成績特別突出,并且符合教育部關于體育特長生的保送條件,將根據需要給予保送入學。
B類項目:被B類項目認定的特長生,如高考總分(含附加分)達到當?shù)赝惪颇恐攸c分數(shù)線下20分時,予以錄取。
在清華,A類隊包括田徑、賽艇、跳水、男籃,射擊。這些隊的成員全部集中在經濟管理學院的工商管理系,賽艇隊隊長趙宇介紹:“我們文化基礎肯定比正常的清華學生差,像胡凱那樣以將近580分的成績考進來的幾乎就他一個。學校把我們分到這個專業(yè)還是挺科學的,給我們開的課程大多是比較好學的文科知識?!?/p>
青島三中的胡凱、吉林四平實驗中學的王曉旭以及山東滕州英才中學的劉青是A類隊員的代表,通過冬令營加高考來到清華:另外一些人高中即被招入清華附中,訓練成績突出,高考成績也符合要求,他們直接升入清華大學,比如800米運動員李翔宇和射擊運動員劉天佑。
B類隊參加的大型比賽相對教少,之前進入清華的分數(shù)也相對較高,他們隨自己的高考志愿分布在各個專業(yè),比如建筑系,水利系。武術隊某隊員說:“我們進來的分數(shù)就比普通學生低,再加上每天下午還要從5點訓練到6點半,平時參加比賽什么的,學習的時間就更少了。”
武術隊的袁曉清同時身兼清華體育隊副隊長,她說:“不管A隊、B隊,幾乎沒有從體校升上來的。如果在體校的話,他們天天訓練不怎么上課,文化課不可能過關。文化課不過關的話,你體育成績再好清華也不會要?!?/p>
另外,清華體育代表隊還有c類隊,隊員都是按清華錄取分數(shù)線考入之后,按興趣愛好等分別參加的各種體育社團。
學校會分級給不同級別運動員的飯卡打不同數(shù)量的錢。c類隊補助是一天2塊錢,B類隊一般8塊錢。A類隊最高水平的運動員,每天訓練補助有35塊錢。胡凱最開始也經歷過“貧困”階段:“我剛進學校的時候一天補助是7塊錢,到大一第二學期達到健將標準后,伙食變成一天20塊錢。到2004年成績進了全國前三,又給我升至30塊錢。后來食堂菜價上漲價,我們每人都加了5塊?!?/p>
比起國家隊來,這點補助顯然微不足道,但足以讓體育隊的李翔宇高興半天:“每天根本吃不了那么多錢,等畢業(yè)后我就把剩下的錢取出來了,肯定有不少呢!”
“有多少?”
“秘密,不告訴你。哈哈?!?/p>
新體育:能談一下清華體育代表隊的發(fā)展歷史嗎?
吳:清華體育代表隊是1954年在馬約翰先生的言傳身教和蔣南翔校長的倡導下成立的,當時只有田徑、技巧、足球、籃球和排球5個項目。1995年到1997年,我們特招20余名奧運冠軍來起個帶頭作用,之后來參加選拔的好苗子就多了,現(xiàn)在隊伍逐漸壯大。
新體育:現(xiàn)在清華體育代表隊基本配置情況是怎樣的?
清華的出口
現(xiàn)如今,從清華體育隊走出去的學生遍布各個行業(yè),應聘時,他們手中握有清華大學本科或者碩士學歷證書。
在清華執(zhí)教20年的田徑教練王光林說:“我的學生各行各業(yè)都有,今年剛畢業(yè)的一個孩子在中信銀行上班,月薪一萬呢!還有考公務員的,在公安局上班的,反正干什么的都有,他們的出路應該不成問題?!?00米欄紀方仟說:“如果國家隊培養(yǎng)的是運動員,那么大學體育隊培養(yǎng)的是一個人。清華讓我們有了除了體育之外的謀生技能。”
胡凱的研究生方向是企業(yè)管理戰(zhàn)略。即使他沒有成為中國第一個百米世界冠軍,胡凱也不用發(fā)愁,良好的學識素養(yǎng),將確保他成為就業(yè)市場上一名有力的競爭者。
曾是清華馬拉松隊的錢娟娟在她的文章中寫到:“本科實習的時候,我所在的公司有個項目是派員工去四川的藏山區(qū)進行考察,最后在一大群人中挑了我去,就因為他們看中我身體好,相信我在高原上依然可以體力充沛,精神飽滿地工作?!?/p>
《堅持后的微笑》是清華體育隊的隊刊,序言中,名字被這樣的解釋——對我們體育生來說,堅持已經成為習慣。“在比賽場上,盡管對手都是專業(yè)運動員,我們仍然會不服輸?shù)貓猿峙c他們拼搏,因為只有堅持挑戰(zhàn)高手才可能展現(xiàn)清華人的智慧和勇氣;在學校的課堂上,盡管周圍都是絕頂聰明的高材生,我們仍然腳踏實地地堅持弄懂每一個知識點,因為只有堅持積累文化知識才將可能以清華人的名義獨立生存于世上……”
在清華,讀書,還是跑步,并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