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酷”這個詞早已不再流行,但在北半球的這個深冬季節(jié),無論是氣溫還是最讓我們心動的出游項目還是會讓我大呼—聲:“That is Cool!”
在這個季節(jié)里,忙碌了一年的我們開始為自己欠下的年假贖罪。老板面前死磨硬泡換來短暫的幾天假期。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或許外出度假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去熱帶的島嶼游泳,還是聽周杰倫的話,“一路向北”,到“千里之外”的寒帶體驗“冰凍”的感覺?我們在全球范圍內搜羅了5個酷人,沿著5個方向,前往全球最CooL的5個地點體驗最真實的“嚴酷”。當然,在本期的雜志中,他們帶回的那些泛著“冰碴”的文字和圖片也讓5個當下北半球氣溫最cool,玩樂項目最cool的地點浮出“冰面”。
——哈爾濱,距離最近的酷地,但氣溫并不謙虛,幾乎是冰箱冷凍室溫度4倍的超低溫時刻考驗著躍躍欲試的人們!在體驗中,號稱“冰城”的哈爾濱先聲奪人,以嚴寒給前去體驗的酷人一個下馬威,實在是恐怖!
——阿爾卑斯山,位于瑞士、法國境內。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對阿爾卑斯的印象有一望無際的薰衣草種植地,有山谷風光和葡萄美酒,更有大雪山和高山滑雪?;蛟S真像我們的體驗者說的那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阿爾卑斯山?!痹谶@個可能是全球最多既定印象的酷地,體驗者又將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阿拉斯加,不用多說,這塊美國本土的飛地向來以嚴寒著稱。在芝華士的廣告片和KFC的阿拉斯加三文魚卷里,我們已見識了這塊土地的魅力。但作為當年淘金時代的目的地和全球冰川最聚集的區(qū)域,這塊土地的神奇當然并不僅僅在于廣告中的美景和快餐盒里的美味。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實在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如果說到溫哥華、維多利亞,大多數(shù)人都會“哇”。除此之外,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片土地上的惠斯勒是多年以來的“全球最佳滑雪場”,也將是冬奧會的舉辦地,跟著奧運會去探險,看看人家的奧運場地比我們的“鳥巢”又如何?
——北極點!請收起你的驚奇。搜尋全球的CooL地,我們怎會錯過極點?盡管當前去極點旅游花費極大,也并不十分現(xiàn)實,但我們還是挖到了去北極探險的“超級酷男”,要仔細看,在他的體驗中,可能最讓你張大嘴巴的不是嚴寒,也不是美景,而是那一疊厚厚的賬單!
出發(fā)的時刻已經到了,那些僅僅希望看到旅游指南的讀者可以提前離開了,因為在我們的旅程中,您分享的將是5位前去親身體驗的“酷人”們帶來的最真實經歷和最真切感受!
哈爾濱:一路向北
王之光
零下40度的“下馬威”
到哈爾濱已是晚上,北方城市的夜生活并不豐富,整個城市顯得慵懶而乏味。為安全起見,我們給車的水箱里添足了“防凍液”,把車停在中央大街附近的一個室外停車場后,信心滿滿地回房間睡覺——明天可要好好玩一玩。
可第二天早上醒來,停在室外的車讓我們都傻了眼。因為溫度太低,汽車電瓶完全被“凍”得沒電,車發(fā)動不起來。正當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同行的一位女士突然驚呼了一聲,順著聲音的方向,我跑到車尾,后備廂開著,里面是“炸”成碎片的啤酒瓶、純凈水瓶和易拉罐,還有早被凍成冰塊的啤酒和水,一片狼藉??吹竭@場面。我們才想到,昨天只顧記得把汽車水箱里換成防凍液,卻忘了把后備廂里的啤酒和純凈水拿出來,放到房間里,其結果因為氣溫太低,所有的液體都被凍成了冰,瓶子就全被撐“炸”了,不過幸好沒有傷人。
打電話叫來修車的師傅,憨厚的東北大哥不僅幫我們換了電瓶,清理了車的后備廂,還幫我們聯(lián)系了一家“暖庫”。他告訴我們,在哈爾濱,晚上氣溫有零下40度,簡直是“呼吸就凍”。車是斷然不能停在室外的。這也算是哈爾濱的嚴寒給冒犯它的我們一個“下馬威”。
冰城
哈爾濱素來有“冰城”的美譽,在市內穿行,我們才發(fā)現(xiàn)所言不虛。從通往機場的高速公路到俄羅斯風情的中央大街和果戈里大街,甚至是并不知名的小巷里,城市的每個角落里處處都有能工巧匠精心雕琢的冰雕,數(shù)量絕非幾千幾萬可以計數(shù)。在城市最繁華的果戈里大街上,哈爾濱人甚至利用一條廢棄的河溝建了一座都市里的滑雪場,有著近百米的滑道和幾十度的坡度,你會發(fā)現(xiàn)在都市里滑雪的感覺絲毫不亞于專業(yè)的滑雪場。在哈爾濱,每到冬天,不少商店、飯店為吸引游客,也花大價錢在店前建起巨大的冰雕,大的有十幾米高,小的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燈柱。冰雕的造型既有中國的長城、牌坊、鯉魚跳龍門,也有西方的維納斯、丘比特和歐洲等地的名勝,包羅萬象。
老實說,這些精美的冰雕在白天看實在沒什么出奇的地方,仔細看還覺得有些粗糙,但到了晚上,各種燈光一開,你才猛地發(fā)現(xiàn)自己置身于一個“夢幻的世界”。特別是建在松花江北的一大片空地上的“冰雪大世界”,還有歷史悠久的兆麟公園,實在是精彩無限。不過看冰雕時一定要小心,我自己在硬邦邦的冰面上摔了兩次,實在是疼,而同行的一位先生平衡感更差,摔跤把自己的相機都摔壞了。不過,在冰雪的夢幻中,也有讓我受不了的事情:有很多游客和市民為了照相,會爬上冰雕,把黑黑的鞋印留在晶瑩的冰上,大煞風景。
俄羅斯的遺產
哈爾濱可能是中國所有省會和大城市中最年輕的城市,建城至今不過百余年。在哈爾濱,有一樣旅行裝備是最沒用的,那就是指南針。聽當?shù)氐呐笥颜f,哈爾濱最初是沿著鐵路線而發(fā)展起來的,道路的縱橫交錯也幾乎是按照鐵路的方向,與鐵路平行或相交,幾乎沒有太多正南正北、正東正西的道路,所以指南針實在是用處不大。
一座沿鐵路發(fā)展起來的城市的歷史自然和修鐵路的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哈爾濱至今仍保留著濃厚的俄羅斯風情,也有著濃厚的日本印記。最出名的中央大街如今是城市最熱鬧的一條步行街,街道兩邊的建筑至今保持著俄羅斯建筑的風格,與莫斯科、彼得堡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俄式西餐、俄式大列巴(面包)、俄式酒吧遍布于哈爾濱的大街小巷。就連哈爾濱的路名都使用果戈里、普希金等俄羅斯名人來命名,充滿了異國風情。和很多城市一樣,哈爾濱也有自己的酒吧集中區(qū),而這個區(qū)域的名字干脆就叫作“俄羅斯河園”,鱗次櫛比的酒吧不少都主打“伏特加特調酒”,足以見得這座城市有著何等的“俄羅斯情結”。對于我們來說,無論是哈爾濱著名的俄式西餐廳“波特曼”,還是俄式酒吧里的伏特加,還有迪吧里瘋狂的俄羅斯高個美女,都是這座城市魅力的一部分,充滿了誘惑。
北極點:無主之地的應許之“酷”
布 克
從廣州出發(fā),飛新加坡,然后再轉飛莫斯科,再到莫曼斯克,出發(fā)的路程輾轉,卻并不漫長。位于北極圈里的莫曼斯克盛夏的氣溫也在零度以下,港口里殘留著前蘇聯(lián)恢宏的背影,潛艇、每艘價值40億美金的核動力破冰船落寞地停成一排,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無人問津。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其他105個一起登上了其中一艘核動力破冰船——YAMAL號,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是北極點。
40萬元的豪華之旅
破冰船上的乘客并不都是我這樣的“環(huán)保主義者”,他們其中有科學家,也有環(huán)保主義者、探險家、圖新奇的美國富翁,甚至包括個別懷有軍事或情報目的的人。但上了一條船也就算是同舟共濟了,沒人管那么多,更何況此行的目的地是北極點,興奮、不安……所有的情緒都被越來越低的氣溫冷凍了。
這次的“北極之旅”由一家美國的探險機構主辦。按照國際通行的慣例,每個參與的團員都要簽下生死狀,確保自己的生死與旁人無關,同時還要買下300萬元的保險,并把保單傳真到美國的主辦方,得到確認之后才能獲得參加此次活動的資格。但所有這一切才是開始,22萬元的船費,再加上來往的機票等費用,整個旅程中直接開銷絕不會少于人民幣40萬。我不是貴族,但探險真的是貴族運動。如此昂貴的開銷,再搭上保險、生死狀……整個旅程顯得神秘,讓我充滿期待。
每一步都是危險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冰天雪地的北極對人最大的考驗可能是嚴寒。但踏上這片無主之地,我并沒覺得冷。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已成功接受了所有的考驗。在北極厚厚的冰層下,每一步都是危險,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冰縫會開裂,也不知道兇猛的北極熊會從哪個角落里跳出來。
主辦方和經驗豐富的船長再三叮囑我們注意安全,但即便如此,每次我們離開破冰船,到地面活動前,都會先有幾位專業(yè)人士攜帶麻醉槍(按照《極地公約》,除愛斯基摩人和必要的科研需求之外,南極和北極嚴禁獵殺,所以只能攜帶麻醉槍)到地面巡查一番。確保附近沒有危險之后,專家們再用先進的x光儀器對冰層厚度進行探測,在保證各種指數(shù)符合標準的情況下,乘客才被允許下船。但這也并不意味著我們獲得了自由,可以在北極廣袤的無人區(qū)馳騁,因為活動區(qū)域是被嚴格限制,并早已劃好的。這種旅行可能是全世界最不自由的旅行了。但誰讓這是在北極呢?
近乎苛刻的環(huán)保公約
在北極的十多天里,天氣一直很好,而且因為是極晝。我們有很多時間在外活動。但由于不能確保每個地方都安全。我們會盡量避免在冰面上走過長的距離,主辦方提供的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船載直升機。每次,直升飛機把我們送到預定區(qū)域,留下四個帶槍的保鏢保護,然后在3—4個小時之后再把我們載回船上。
我們在北極所做的所有活動都是公益性的,比如在一些小島上對百年前留下的探險遺跡進行“考古”,觀察動物的生長習性等等。有一次,我們在一個小島上拍照,我突然看到一群鳥很美,就馬上沖過去拍。但可能是太興奮了,為了拍到好的效果,我走得很近,動作也稍微大了些,驚得這群鳥飛了起來。當時我沒想那么多,還是顧著拍照。但馬上就有隨船的環(huán)保專家很嚴肅地警告我,并要施以懲罰。他告訴我,在北極,任何妨害自然生態(tài)的行為都是不允許的,連驚嚇也不可以,更不用說獵殺了??梢舱沁@種苛刻的環(huán)保公約,維護著北半球這片人類最后凈土的純潔,每個人都應該遵守。
阿爾卑斯:坐得住的地球“搖椅”
VW
套用李安在2006年制造的流行語來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阿爾卑斯山?!痹诖蠖鄶?shù)人的印象里,阿爾卑斯和法國一樣,象征著浪漫、純凈、陽光普照的生活方式。在和老婆幾度商量之后,我們踏上了飛往法國阿爾卑斯的旅途。
像007那樣滑雪
白色的阿爾卑斯山是滑雪的圣地。好萊塢的導演和明星們多鐘愛這里,把不少電影中滑雪鏡頭的外景地選在這里。當?shù)氐膶в胃嬖V我們,在南部阿爾卑斯山地區(qū)有2500公里的高山滑雪線路和1200公里的越野滑雪線路,D07系列電影中很多滑雪追逐的戲都是在阿爾卑斯山完成的。這夸張的數(shù)字和大來頭的明星著實吸引著我們,我想如果我們有足夠的時間,足夠的錢,足夠的體力,來一次滑雪“Long March”將是一次很有趣的挑戰(zhàn)。
沒功夫多想,披掛上厚厚的滑雪服,我們準備開始滑雪。在阿爾卑斯山區(qū).滑雪場的類型很多.提供多種滑雪方式,比較專業(yè)的滑雪場叫“大領地”,如知名的塞瓦蘇瓦利爾(也就是我們去的滑雪場),也有雪場比較緩和,但保持了原有的自然景色,可以邊滑雪邊觀光的“自然滑雪場”,再有就是很適合家人度假的“滑雪場小鎮(zhèn)”。和很多地方不同,阿爾卑斯的滑雪場除了提供標準滑雪裝備的租用外,還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比如海豹皮的滑雪板,甚至于夸張的“未來戰(zhàn)士”一般的滑雪裝備,融入了法國人的想象力。這時你才會發(fā)現(xiàn),到了阿爾卑斯山,每個人都可以成為007,因為這里的雪場和裝備給你提供了所有的條件,想不酷都難。
在雪山頂上“陽光浴”
法國南部一直是陽光充沛的代名詞,阿爾卑斯山區(qū)也不例外。去過阿爾卑斯山的很多人都有和我一樣的感受:去的時候是為了山景和滑雪,但離開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卻是阿爾卑斯的藍天和陽光。每天早上被陽光叫醒,遠遠地看見陽光在不遠處的山頂招搖,披著晨光出門,天空藍得讓你有種想跳進去的沖動,而鼻子都能聞得到新鮮空氣的味道……去過國內的九寨溝,也去過青藏高原,盡管那些地方也都很純凈,但相比之下,阿爾卑斯的陽光和天空少了幾分荒蕪和蒼涼,是一種流淌到心底的溫暖。
在不少滑雪場所在的雪山頂上,很多人躺在那種長長的沙灘椅上“曬太陽”。除了不能身穿火辣的比基尼,每個人都裹在厚厚的滑雪服中之外,場面跟海邊一模一樣。這樣的場景恐怕在全世界也不多見,足以想見這里的藍天、空氣和陽光是多么的有吸引力!
在離開的時候,我老婆想起“少女把硬幣投進許愿池表達‘我會再回來的’”的電影橋段,想到不久前電視上看到“有人把硬幣投進愛琴海表達同樣的期待”,她也掏出一個硬幣,擲向了阿爾卑斯的天空……
中世紀的小鎮(zhèn)
和世界上其他寒冷的地區(qū)不同,阿爾卑斯并不都是冰天雪地的,更不荒蕪。在不少山谷中,隱藏著很多領主騎士時代一樣的山莊。在這些山莊里,中世紀木結構的房子和羊圈都被完整地保留,好像幾百年來從沒有改變過那樣一一炊煙、壁爐、拉磨的驢子和狗拉雪橇讓你恍如隔世,童年時代對童話的向往在這里都成了現(xiàn)實。
在以室內音樂節(jié)而聞名的布昂里松鎮(zhèn)周圍就分布著若干個這樣的山莊。但由于我們時間和預算有限,我們不能一一踏訪,只能忍痛割愛,僅去了一個名叫尼瓦蘇的山莊。在這個小地方,中世紀一樣的石頭和木材建筑讓我們如同在夢境一般,人們聚集在小木屋前的院子里,聚餐慶祝,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狂野而又浪漫。不過我們還是和大多數(shù)中國人_樣靦腆的。在山莊的時間里,除了在一個家庭式滑雪場“小滑”了一會兒之外,我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躺在小木屋里的壁爐旁聊天、喝茶了。那實在是一種別樣的風情。
或許,無論是躺在雪山頂上“陽光浴”,還是在小木屋里安靜地看書、聊天.阿爾卑斯從不喧囂,從來是一個讓你坐得下來,沉得住心的地球“搖椅”。
不列顛哥倫比亞:從這里接近天堂
王之光
在溫哥華忙碌的十多天里,我—直在猶豫是不是應該順便到周邊去旅游,因為我隨身的錢并不多,而目也不想麻煩朋友。某一天,我在當?shù)芈糜尉职l(fā)放的免費資料里看到華盛頓歐文說過的一句話,我立刻下決心要好好玩耍一番。歐文的原話是“在這里,我們接近天堂。”多么美妙,又多么震撼,我覺得連最固執(zhí)的圣女都會被這句話打動,更何況,我只是—只貪玩的小貓。朋友們得知我的決定之后,找來一堆資料和數(shù)據游說我:全球最佳的滑雪場,世界最美的落基山脈……好吧,現(xiàn)在就出發(fā)。
去冬奧會場地熱身
加拿大人對奧運會的熱情遠不能和中國人相比,而且冬奧會的影響力也遠趕不上夏季奧運會。但在這個季節(jié)里,朋友們還是推薦我一定要去惠斯勒的滑雪場和附近的冰河,因為那里是2010年冬奧會和殘奧會雪上項目的比賽場地,也是全球最佳滑雪度假村。
我堅持乘坐汽車去惠斯勒村,因為那里和我家鄉(xiāng)的風情相近,而且那里的購物場所總是對女性充滿了誘惑。但朋友已經訂好了直升機,我不得不聽從他的安排,乘坐飛機直接飛往滑雪場。從天上看,惠斯勒地區(qū)幾乎全被冰雪覆蓋,偶爾可以看到有人在雪山上運動,像在滑雪,或者是在做別的事情。因為雪山太大、太壯觀,我卻有些害怕,但幸好,旅途并不長,很快便到了。
我不得不說,惠斯勒真的名不虛傳。不管是惠斯勒山,還是黑梳山,或者是horst man和黑梳兩個冰河,都是上帝制造的天然滑雪場。而所有這一切中,最痛快的莫過于林間滑雪:穿好滑雪裝備,以極高的速度穿行于天然的叢林之中……我這樣的“菜鳥”也很快體驗了一次,并沒有想象的難。
最瘋狂的寧靜
在朋友的安排下,我們來到位于山區(qū)叢林中的小木屋過夜,熊熊燃燒的爐火一掃我們身上的寒氣,溫暖而又愜意。
第二天早上,我很早就被叫醒,朋友問我是不是愿意去“遠足”,我當然愿意。我們穿戴完畢,向叢林的深處進發(fā)。天哪!你難以想象那是何等的安靜,沒有風聲,沒有人,也沒有動物,甚至連鳥叫的聲音都沒有……不知道有多厚的雪老老實實地鋪滿整個山林,一點聲音都沒有。那是我從沒見過的寧靜!眼前的場景就像《納尼亞傳奇》中納尼亞冰封天地被第一次發(fā)現(xiàn)的場景。如果可能,我真愿意用天堂來形容當時的環(huán)境。我和朋友相視一下,彼此心領神會。
不過,寧靜很快被打破了,我們聽到“轟隆隆”的聲音,感到漫山遍野的雪也好像醒了過來,好像在顫抖。很快,先是幾個馴鹿拉的雪橇呼嘯而過,而后是幾個狗拉雪橇,愛斯基摩犬“汪汪”叫著奔跑,在這些雪橇上,坐著裝扮成圣誕老人模樣的男人,他們吹著口哨,很吵。我感覺他們是在為什么活動而訓練,因為他們好像總是在我們附近一定的區(qū)域里來來回回,后來還有“圣誕老人”甚至脫下了上衣,真不知道她冷不冷。
豐美的馴鹿大餐
在一家小木屋餐廳,我吃到了旅程中最不可思議的美食——馴鹿大餐。看著白天在雪原馳騁的大個子動物如今被烹熟,盛進盤里,我實在有些不忍心。感覺上,馴鹿肉有點像牛肉,廚師的烹飪方法也有點像牛肉,大概有六、七分熟。佐餐的醬汁黑黑的,有很多香料,里面也有用馴鹿肉末,但由于放了胡椒,所以一點也感覺不到肉腥味,反而很清新很可口。
在馴鹿大餐里,還有一種鮮花做成的“小菜”。朋友告訴我,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鮮花跟滑雪一樣出名,但我不能確認我是不是對鮮花過敏,最終還是沒敢去嘗試。
我還想重復華盛頓歐文的話:“在這里,我們接近天堂?!?/p>
阿拉斯加:Forget—me—not
王之光
誰去阿拉斯加?
我在同學中問了一圈,無人響應。
不久,我參加個聚會,認識了一個叫史迪文的美國朋友,他是個機械工程師。他去過美國的每個州,到過世界上許多國家。我問他阿拉斯加是否值得去看看,他非??隙?,并說,坐飛機去(不需要加拿大簽證),然后租車,很方便也比較經濟。他答應過幾天給我發(fā)一個E—mail,介紹具體的旅游路線。過幾天,我果然收到了史迪文的Email。我仔細地研讀了一番他的《關于到阿拉斯加旅游的建議》。我的阿拉斯加旅程就從這封Email開始了。
艷遇冰川
阿拉斯加的冰川是最出名的景致,我并沒有刻意去尋找。但在旅途中,我們還是“偶遇”了。
行駛在通往安克雷奇的高速公路上,我漫不經心地開著車,遠遠的山坳中,出現(xiàn)了一點白色。我心里一動,莫非是冰川?隨著汽車不斷前行,那點白色不斷變長,逶迤山間,飄然若帶,確實是冰川。前邊出現(xiàn)一塊路牌,上面寫著由此前往Matanuska冰川。我心中大喜,一打轉向開進了一條樹林叢中的土路。
眼前這座冰川名為Matanuska的冰川,總長度達40公里,平均寬度3公里。這座Matanuska冰川是一座活動的冰川,每天可前進30厘米,山頂?shù)谋叩奖┒诵枰臅r250年。想想看,1776年美國獨立,差不多在這期間落到這山頂?shù)囊涣Q?,今天才走到我的腳下。
我小心翼翼地踩踩冰面,堅硬無比。于是踏上去,嘗試在冰川的表面走來走去。仔細看看,腳下的“老冰”和平常所見的冰沒有什么不同。只是不像冰凍的河面那樣平,也不像冰凍的海邊那樣雜亂無章。這里的冰川表面更像被億萬年的海水沖刷而成的光滑的巖石,泛著藍色的冰面鑲嵌著黑灰色的石塊,大的如磚塊,小的如米粒。站在冰面上。山坡的綠和冰的白對比強烈,習習的暖風吹來,所見所聞所感與記憶中冰的世界大相徑庭,奇妙無比。
做一回“淘金人”
阿拉斯加的歷史和美國西部一樣,充斥著淘金的冒險傳奇。至今,在這片土地上還保留著很多的淘金時代的遺跡。這些遺跡也成為很多旅游者必去的景點。我也想去看看。
我駕車離開費爾班克斯,順著路標走上一條小道。兩邊是一望無際的森林,路上半天看不到一個人,找不到采金場在哪里。我有些失望。就在這時,我的車開進了一個院子。我在車里看得不太清楚,好像門牌上隱約寫有黃金的字樣。院子很舊,到處是敗落的樣子。我走進院子中央的屋內,看到中央有一個很大的水槽,莫非這就是淘金用的?我的疑惑很快得到證實:這里是一個淘金紀念品店,服務員告訴我只要買一小袋金礦砂石,就可以在水槽中淘金。
我端起一個直徑一尺長的鐵盤,把金礦砂倒進去,在水里小心翼翼、煞有介事地淘起來。和淘米一樣,只不過淘米是為了扔掉沙子,而淘金是淘掉沙子留下金粒。淘到最后,我真的看到黃燦燦的金粒,大的如大米粒,小的比小米粒還小。我得意洋洋地把金粒裝進一個塑料瓶內,那種感覺好像中了大獎一樣。
飛行者高地
一個晴朗的下午,我正在一座淘金人留下小木屋附近游蕩,突然聽到一陣“突突”的響聲,好像發(fā)動機的聲音。我順著聲音走過去,繞過一片小樹林,看見一片空地,停著兩輛小飛機。每輛飛機大概有4米多長,里面能坐兩個人。我隨意地圍著飛機和這些設施轉著,沒有任何人阻攔我。印象中的飛機場都是長長寬寬的水泥地面,還有極嚴格的檢查設施。可這里,地面和外面的土路一樣,布滿了很多的沙石粒。正疑惑著,一輛架小飛機移動了,加速前行。透過地面吹起的塵土,只見小飛機滑行不到50米,就一下子飛起來了。
我看了地圖,果然上面標有這個飛機場??磥碓诎⒗辜?,建設和維護這樣一個小機場,真是太容易了。我想就以我的力氣,拿上一把鐵鍬,忙乎個把月,一定能建成這個機場。
想來也難怪,阿拉斯加地廣人稀,很多地方不通路,這種小飛機就成為阿拉斯加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據說,阿拉斯加是世界飛機駕駛員比例最高的地方。全州50多萬人,有750個飛機場。10人中有1人會開飛機,6戶人有1架飛機。打聽一下,一般的小型飛機售價2萬美元,每年的收入就可買下一架。我要是阿拉斯加的居民,說不定早就成為“有機一族”了。
離開阿拉斯加的時候,我想起了阿拉斯加的州花“Forget-me-not”,中文就是“勿忘我”,而這也正是我此刻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