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qū)有位林老伯,我最喜歡到他家玩耍了。這天我一推門,只見墻上新掛出一副對聯(lián):會當一覽眾山小,切莫見木不見林。我連看幾遍也沒看懂其中的含意。
林老伯熱情地招呼說:“快坐下。知道我這副《登高有感》對聯(lián)的來歷嗎?”
“有位朋友給我出了道題。國際象棋的棋盤共有64格,而一張多米諾骨牌的大小恰好也是兩格,所以在棋盤中要放入32張骨牌根本不成問題,如圖1那樣?!?/p>
“可是我那位朋友,”林老伯接著說,“偏偏把棋盤舍棄掉右上角及左下角的兩個方格,這一來當然只剩下62格了。他問我現(xiàn)在棋盤中還能放得下幾張骨牌?”(圖2)
“這還用問?”我搶著說,“那當然能放得下31張骨牌啦!”
林老伯哈哈大笑說:“我折騰了整整一個下午,始終只能在棋盤中放入30張骨牌!
林老伯解釋說:“如果把棋盤畫成黑白相間(圖3)的形式,那么每一張骨牌要占據幾個白格和幾個黑格呢?”
(圖3)
我不假思索地說:“那當然要占用1黑1白啦?!?/p>
“那你仔細瞧瞧圖3中總共有幾個白格,有幾個黑格好不好?”
我定睛一瞧。咦!數(shù)來數(shù)去就只有32個白格和30個黑格!
林老伯說,“每張骨牌都得占用1個黑格,那么30個黑格最多就只能容得下30張骨牌了,怎么能放得下31張呢?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才能避免見木不見林的錯誤!”
我立刻想到前幾天表妹問我的那道題,當時想不通的事情現(xiàn)在柳暗花明啦!
我連忙對老伯說:“我有個表妹喜歡玩‘造房子’的游戲。一天她在地上畫了十個格子,還在里面寫上從1~10的數(shù)字(圖4)……”
(圖4)
林老伯問:“就是那種一面踢著小石子,一面輪番經過所有格子的游戲嗎?”
我說:“對啊,就是!表妹說她有次從方格1進入,每次都繼續(xù)穿越公共邊界進入鄰格,可有時還會退回去,這樣跳來跳去反復多次,最后才從方格10出來,完成了任務。她前后有一次進入過方格1,兩次進入方格2,三次進入方格3,……如此下去,最后進入方格9竟然有九次之多。她讓我算一下她進入方格10究竟有多少次?”
“你怎么回答的?”林老伯饒有興趣地反問。
“我當時順理成章地說,進入方格10肯定就有十次啦。結果遭到表妹的一頓恥笑,說我沒動腦子?!?/p>
我指著圖4說:“今天我受到你的啟發(fā)才如夢初醒。原來這十個方格可以分成奇數(shù)格和偶數(shù)格,各有5個。除了開始和結束不計外,她每次必然要從奇數(shù)格才能進入偶數(shù)格,而且也只能從偶數(shù)格進入奇數(shù)格。整個造房子的過程就能概括成奇→偶→奇→偶→奇→偶……的模式?!?/p>
林老伯捋著胡子說:“那么你從中得出什么結論?”
我肯定地說:“那就是進入奇數(shù)格的總次數(shù)應該和進入偶數(shù)格的總次數(shù)相等?。‖F(xiàn)在進入奇數(shù)格的次數(shù)有1+3+5+7+9=25次,而進入偶數(shù)格的次數(shù)現(xiàn)在只知道是2+4+6+8=20次。兩者比較,偶數(shù)格還缺少5次,所以它就是進入方格10的次數(shù)了。我說得對嗎?”
林老伯笑得連眼睛也瞇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