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話,最大的特色就是“吃”。
眾所周知,杭州與上海有“世仇”,當(dāng)年形成的原因恐怕已經(jīng)沒人知道了,可這“仇”依然似有似無地延續(xù)著。有一次,我問一個杭州的朋友“為什么杭州人不喜歡上海人”,她也想不出,說是她個人覺得可能上海人“太會吃”了。
她說她無數(shù)次地見到上海人在滬杭鐵路不過兩個小時的路程上,還攜帶著香瓜子、牛肉干、鴨肫干等等小食,擺開一大桌,從上車吃到下車,她還特別訝異于上海人坐兩個小時的火車,居然可以用搪瓷杯子,帶上飯菜,用開水焐熱了再吃。這些在上海人眼里都是再平常不過的“小事”,在杭州人眼里成了上海人的“饞”。
的確,上海人在旅途中的吃法,我是見識過的,前兩年,有一次坐泰航從曼谷回上海,見到一眾上海人,才上飛機,就放下小桌板,擺上各式的水果蜜餞,弄得空姐哭笑不行。
不僅如此,上海人在外地的吃法,真是可謂“嘆為觀止”。在上海,好多家庭都是男人燒飯,女人洗碗,如果恰巧幾個家庭組隊出游,又恰巧進(jìn)了一家路邊的小飯館,那情景就蔚為壯觀了。只見一大群人進(jìn)入店里,都不坐下,男人們直接跑進(jìn)廚房看個究竟,瞧瞧冰箱里有些什么,探探天井里是否養(yǎng)著活魚活雞,對著廚師指手劃腳,向著配菜的說東道西;而此時,女人們紛紛拿起杯盞碗碟,一一指出沒有洗凈的地方,要求重?fù)Q。就在大人們“不亦樂乎”的時候,三四個小孩子,從店里這頭打到那頭,再從那頭打回這頭,任是見過世面的老板娘也一下子招架不住。
上海人就是喜歡吃,不但給周邊的城市留下了“吃名”,甚至還把周圍的大閘蟹、小龍蝦、米粽子和油面盤硬生生地吃“貴”了,倒也算是拉動經(jīng)濟吧。
怎么辦呢?上海人就喜歡吃嘛。上海閑話里涉“吃”之多,也印證了這一點。
上海話里,只要是放進(jìn)嘴里的都可以用“吃”,“吃飯”、“吃菜”自不用說了,便是酒與水等任何液體,上海話里也全是“吃”,而沒有“喝”,于是就成了“吃老酒”、“吃白開水”,讓外地人摸不著頭腦。更有甚者,不論水煙、旱煙、鴉片、雪茄,因為都要通過嘴巴這一“工具”,所以也叫“吃香煙”、“吃鴉片”。倒是“吸毒”一詞,雖然也有用嘴的,估計是新詞的緣故吧,沒有改成“吃”。但在上海話中,吸食海洛因無論是注射還是吸入,一概被叫做“吃白粉”。
上海話中,把東西含在嘴里,也叫“吃”,有時小朋友不懂事,把不能吃的硬物含在嘴里,大人就這么說“儂拿啥么事吃了嘴巴里?快點吐出來!”若非小孩子,把不能吃的東西含在嘴里,肯定是喜歡得緊、欣賞至極,唐朝韓愈《進(jìn)學(xué)解》有云:“沉浸醲郁,含英咀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在上海話中,“吃”同樣被用來表示這個意思。如果一個人愛上了另一個人,就會說“我牢吃伊咯”,愛之甚者則說“吃煞脫伊”。“煞脫”兩字在滬語中是程度語氣助詞,又和“殺掉”、“死掉”同音,因此也常被人理解為“愛死他了”。
如果你在上海聽到有人說“伊勿要忒吃伊哦”,那絕不是她想咬他一口,而是愛得不能自拔了。
然而,“吃”有時也可當(dāng)“咬”講,只是不用嘴咬,例如某人答應(yīng)別人什么事而沒有完成,別人就會“吃牢伊”要他完成;在球場上、賽場上,也??梢月牭健叭柍岳瘟枴敝惖脑?。
“吃”東西,是放“進(jìn)”嘴巴里,于是很多帶有“進(jìn)入”含義的場合,也都用“吃”字。船進(jìn)入水中,叫“吃水”,哪怕是開車時推動排檔,也叫“吃檔”,如“吃兩檔”、“吃倒檔”等。
不僅如此,上海人于有形無形的“打擊”,也都用“吃”,最有名的要算“吃耳光”了,與此類似的還有“吃生活”、“吃家什”、“吃苦頭”、“吃癟”等等?!俺陨睢笔前ぷ岬囊馑?。“家什”在上海話中是“家俱”、“工具”的意思,若“吃家什”用于實指表示遭人用“尺子”(短刀)之類的“兵器”攻擊;若是虛指,表示受到諸如“開除”、“拘留”或更為嚴(yán)厲的處罰。至于“吃癟”則是表示受到打擊的后果——癟了。
“吃”被用作“打擊”、“遭遇”或“遭受”的還有“吃酸”(也寫作“吃算”)、“吃排頭”(挨訓(xùn))、“吃外國火腿”(挨踢)、“吃頭塔”(被人打頭)、“吃皮榔頭”(挨拳揍)以及“吃夾檔”和“吃賠賬”等。
上海人以及上海話與“吃”的關(guān)系可謂千絲萬縷,這里只是冰山一角,以后有機會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