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二冊。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知覺能力。
2.加深學生對已學平面圖形特征的認識。
3.利用數學工具量、畫幾何圖形。在教學中,鞏固對測量工具的認識和使用,并初步學會利用工具進行判斷、說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并且掌握基本圖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新客人,你們想不想知道它是誰???(點擊出示小豬“班班”。)前幾天小豬“班班”到小兔、小狗、小熊家去玩,發(fā)現它們都蓋了新房子,可漂亮了。它也打算蓋一座漂亮的新房子,聽說你們很聰明,特意找你們來幫忙設計,你們愿意幫忙嗎?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學生的生活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探究新知
師:小豬“班班”為了設計它的新房子,可謂是煞費苦心。它先去看了看別人的房子是怎么造的。(課件出示小兔家。)看看,它先來到誰家了?
師:你們知道下面的這些圖片都是在小兔家的哪個位置看到的?誰來說說第一個?
(小狗家、小熊家略。)
師:小豬“班班”為什么看得那么仔細?不但看了前面,還看了后面及側面。
小結: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一定要從多個角度來看,才能全面地了解,避免犯盲人摸象的錯誤。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小房子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知覺能力以及初步學會觀察物體的方法。]
師:(出示3座房子。)從小動物的房子上你們找到了哪些認識的平面圖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師:小豬“班班”還是信不著同學們,它要考考你們。你們有信心達到它的要求嗎?請同學2人為一組分工合作擺出這3種圖形,看哪組擺得又快又好。
(學生合作擺。)
師:你們怎么知道是不是正方形或者長方形呢?請監(jiān)督員拿三角板來測量4個角是不是直角,其他同學在下面檢驗。
三、拓展探索
師:擺一個這樣的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擺3個三角形呢?15根小棒能擺出幾個這樣的三角形?大家能像我這樣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并解決嗎?
(學生提出問題,并解答。)
師:小豬“班班”說,擺3個三角形就要9根小棒,用的料太多了,我想便宜,當然是越省料越好。大家?guī)托∝i“班班”想想,能用9根小棒擺出更多的三角形嗎?(學生匯報。)
師:為什么會擺出4個、5個三角形呢?(公共邊。)
師:那么擺4個三角形至少需要幾根小棒?。?/p>
(學生動手擺。)
師:為什么大家用的根數不一樣呢?(公共邊越多越省料。)
師:你們可真聰明,都通過了小豬“班班”的考驗。它現在正式任命大家為設計師,下面大家就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幫助“班班”設計它的新房子,誰設計得好就采用誰的方案。
(學生動手設計新房子,到黑板前展示,評價。)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學過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角等常見的平面圖形。這些圖形在學生頭腦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表象。要求學生用小棒把這些圖形擺出來,實際上就是把學生已經形成的對這些圖形的表象具體化。這樣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已學平面圖形特征的認識。如“三角形有3個角”,“正方形有4個直角”,用兩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角的形狀,用6根小棒可以擺出一個長方形,目的是在會擺基本圖形后,進一步擴展學生對平面圖形的知識。]
師:這些設計中用到了許多的角,你們會畫角嗎?用什么來畫?(三角板、活動角……)
[設計意圖:畫角在學習角的認識時,學生已經有所接觸,做起來不會有太大困難。這里關鍵是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畫角的步驟,通過畫角,讓自己動手操作,了解角的構成,同時擴展學生的思維。]
師:今天大家通過幫助班班蓋新房子,收獲了很多。我們知道了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物體,還認識了許多圖形,這些我們以后還要更加深入地學習。好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下課。
反思:
本節(jié)課的設計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知識水平,以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習為基本活動形式,重視師生、生生間的相互作用,體現了新教材特點和課程標準的新理念。
設計時,我重視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點滴入手,設計了幫小豬蓋房子的情境,合理有效地復習了舊知識,并為學生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生動的問題情境有利于學生主動去觀察、探索、交流,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為主,我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思想。
通過不同角度觀察、擺一擺、設計房子等活動,真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是與現實密切相關的,學生從現實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于現實中去。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繼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