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納德在抗戰(zhàn)期間指揮美國志愿航空隊和美國駐華空軍,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然而,宋子文在此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則鮮有人提及。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圖書館所藏《宋子文文件》和《陳納德文件》,為我們挖掘宋子文在抗戰(zhàn)時期中美軍事合作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籌組美國志愿航空隊
1940年6月,宋子文以蔣介石私人代表的身份赴美,負責接洽爭取美國援助事宜。蔣介石指示其重點爭取美國對華飛機援助。宋子文復電指出,“飛機補充與人員訓練同屬重要”,因此一面向美方提出中國所需飛機種類和數(shù)量,一面向蔣介石建議,請中國空軍顧問陳納德擬一訓練大綱,請美國協(xié)助中國訓練飛行員。10月中旬,蔣介石向美國政府正式提出空中援助計劃,要求美國先提供中國500架飛機“以濟眉急”,并希望“美國空軍志愿人員能來華助戰(zhàn)”。為此,蔣介石派當時在中國幫助訓練空軍的陳納德專程前往美國推進這一計劃。陳納德抵美后,作為中國國防公司的雇員在宋子文手下工作。此后,陳納德擬訂具體計劃,宋子文則與美方交涉溝通,將獲取美國的飛機和飛行員作為其爭取美援的重點。至1941年4月中旬,終使美國政府同意以志愿人員的方式向中國提供空軍支援。
志愿來華參加對日作戰(zhàn)的美國飛行員和機械師與在美國注冊而獲中國政府授權的中央飛機制造廠(Central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mpany)簽訂工作合同。為此,宋子文制訂了與中央飛機制造廠之間的合同。合同的內(nèi)容包括:中央飛機制造廠得按中國政府擬定的合同規(guī)定的條件雇用美方人員;中方指派政府代表及第二代表,監(jiān)理中央飛機制造廠的收支賬目;在紐約的中國銀行設置專門的流動基金,以保證美方人員的薪金及其他支出;中央飛機制造廠在技術方面協(xié)助修理志愿航空隊的飛機及其他機械;指派陳納德為美籍監(jiān)理員。這一文件確定了中國政府招募美國志愿人員的工作框架、基本條件和資金運作方式,為美國志愿航空隊的組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礎。值得一提的是,在制定雇用美國飛行員的合同條款時,宋子文批準了美國飛行員每擊落一架敵機可獲得500美元獎金的規(guī)定。這一規(guī)定在美國志愿航空隊投入對日作戰(zhàn)后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1941年7月上旬,由110名飛行員、150名機械師組成的第一批志愿航空隊隊員離開美國。8月,新組建的美國志愿航空隊在陳納德率領下在緬甸開始戰(zhàn)前訓練。宋子文雖遠在美國,仍要求陳納德有關志愿航空隊物資供應方面的所有問題必須直接電告他。由于訓練中零配件無法及時獲得補給,志愿航空隊最初的100架飛機在訓練開始后不久就有一半以上無法升空,不得不躺在停機坪上。為此,陳納德頻繁致電宋子文通報情況,并請求解決飛機的零配件供應問題。宋子文在美國負責爭取美援的各種事宜,公務繁忙,但對志愿航空隊的飛機零配件和其他急需物資的采購及運輸卻親自過問,妥善安排。他曾專門為陳納德給駐新加坡英軍總司令寫信,請他就近予以幫助解決;也曾致電在志愿航空隊服務的羅斯福的遠親艾爾索普(Joseph Alsop),建議他寫信給他那些有影響力的朋友,說明陳納德面臨的處境,請他們幫助解決相關問題。除了物資供應之外,即使像美國志愿隊員的信件收發(fā)這樣的瑣事,陳納德也要找宋子文幫助解決,而宋子文也總樂意盡力。
志愿航空隊正式成立后,在美國繼續(xù)進行的人員招募和物資采購運輸?shù)仁聞沼芍醒腼w機制造廠的波萊(W.Pawley)具體操辦。由于辦事風格的差異,陳納德與波萊產(chǎn)生了不小的矛盾,以致影響了志愿航空隊與中央飛機制造廠之間的工作往來。宋子文獲悉后,一面派自己的手下居間調(diào)停,解決具體問題,一面明確兩人的職權范圍,即波萊需在陳納德的指導下辦事。當波萊將他與陳納德的分歧公諸于眾,并四處傳播時,宋子文則堅決予以制止,以維護陳納德的權威,保證了志愿航空隊的正常運作。
第一批志愿航空隊員均為戰(zhàn)斗機飛行員,而國民政府在向美國政府爭取飛機援助時就希望獲得部分轟炸機,以盡早實施對日轟炸。因此美國志愿航空隊組建后,宋子文要求陳納德就組建轟炸機隊擬訂一個工作計劃。9月下旬,陳納德向宋子文報告他的構想。根據(jù)陳納德的計劃,轟炸機大隊的人員構成有兩種方案。第一種方案不考慮經(jīng)費方面的因素,所有成員包括飛行員、機械師及行政人員均從美國軍隊中招募,中國只提供地面警衛(wèi)和雜勤人員。第二種方案只有重要人員從美國招募,其他大多數(shù)人員則由中國提供。陳納德本人傾向于第一種方案。可能部分出于經(jīng)費方面的考慮,部分出于培養(yǎng)中國空軍力量的考慮,宋子文贊成第二種方案,他提出招募少量的美國飛行員充當轟炸機的領航員,而其他人員則由中國方面提供。接到宋子文的電報后,陳納德表示他將考慮在轟炸機大隊中使用中國飛行員作為副駕駛,而領航員則仍由有經(jīng)驗的美國飛行員擔任。珍珠港事件爆發(fā)后,由于形勢的變化,組建志愿航空隊轟炸機大隊的構想被擱置了,但從關于這一問題的討論中,可以看出宋子文對美國志愿航空隊組建的介入程度及其影響力。
美國志愿航空隊在1941年12月20日正式投入對日空戰(zhàn)。到1942年2月初,可作戰(zhàn)飛機不滿百架的志愿航空隊摧毀了90多架日本戰(zhàn)機,在太平洋戰(zhàn)爭初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戰(zhàn)績。但是根據(jù)合同規(guī)定的擊落每架飛機500美元獎金的條款因溝通上的問題,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得到兌現(xiàn)。陳納德仍舊致電向宋子文求援,最終在宋子文的過問下得到解決。
美國正式對日宣戰(zhàn)后,美國軍方著手將已在對日空戰(zhàn)中贏得聲譽的美國志愿航空隊并入美國軍隊。然而,陳納德?lián)氖χ驹负娇贞牭莫毩⒅笓]權,并不太情愿并入美國軍隊。為此,他致電宋子文尋求支持,并稱“從一開始它就是您的部隊”。由于志愿航空隊并入美國軍隊,意味著美國政府將承擔起在華美國空軍的物資供應,并增加援華的飛機和人員,因此國民政府和蔣介石支持合并,宋子文也持相同的立場。他告訴陳納德,合并“是一個確保獲得接替人員和裝備的機會,否則能否獲得這些是大成問題的”。但他同時告訴陳納德,即使合并入美軍,志愿航空隊仍應保持自己的特征,而陳納德同時還應為組建一支有效率的中國空軍發(fā)揮作用。宋子文的這一意見實際上就是國民政府對志愿航空隊合并的基本立場,對陳納德有很大的影響,消除了他原先的顧慮。
1942年初,美國志愿航空隊以“飛虎隊”的名聲揚威遠東上空,不過直到現(xiàn)在,很少有人知道“飛虎”這一稱呼就是來自宋子文的提議。志愿航空隊開始作戰(zhàn)時,美國飛行員希望整個大隊有一個形象鮮明的象征符號。有的飛行員馬上想到了中國的龍,但被認為龍的形象過于老套;也有飛行員提出鷹,但宋子文認為鷹的形象過于美國化,因此他提出了“飛虎”。但美國飛行員一時不理解,因為在他們看來老虎只能在地上逞威,作為戰(zhàn)機的標志并不合適。宋子文就告訴他們,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如虎添翼”,有了翅膀的老虎是無比勇猛的。這樣,“飛虎”就成了美國志愿航空隊的標志而在抗戰(zhàn)時期家喻戶曉,并載入了史冊。
1942年7月4日,美國志愿航空隊正式并人美國軍隊。在志愿航空隊存在的近一年時間中,宋子文從最初的組建、成立后所給予的各方面支持,到最后的并入美軍,是中國政府中介入最深、所起作用最大的人。因此在志愿航空隊并入美軍前夕,陳納德致函宋子文,高度評價宋子文為志愿航空隊所作的貢獻,稱他是志愿航空隊的“主要奠基者和最忠實的支持者”,并感激他對自己的信任和支持。對此,陳納德表示:“7月4日美國志愿航空隊的解散使我有機會表達我對您真誠的感謝,感謝您對我作為它的指揮官所給予的信任,感謝您始終如一的支持?!?/p>
全力支持陣納德
1942年7月4日,志愿航空隊與剛派駐中國的一個戰(zhàn)斗機中隊和一個轟炸機中隊組成美國駐華空軍特遣隊,陳納德任指揮官。1943年3月10日,駐華空軍特遣隊擴編為第十四航空隊,陳納德升任少將司令官。1942年10月,他提出在中國對日本軍隊發(fā)起空中進攻的計劃。這個受到國民政府和蔣介石大力支持的空戰(zhàn)計劃,卻為美國駐華軍事代表史迪威所冷落。由此,圍繞著陳納德的空戰(zhàn)計劃和美國在華軍事戰(zhàn)略,以及與此相關的陳納德的指揮權,中美高層間屢有交涉和沖突。宋子文在此過程中,全力支持陳納德,主張擴大陳納德的指揮權,從而在戰(zhàn)時中美軍事關系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1942年1月初,美國志愿航空隊歸并美軍問題剛提出時,宋子文就向宋美齡提出讓陳納德兼任中國空軍的總司令,同時指揮中美空軍對日作戰(zhàn)。陳納德提出空戰(zhàn)計劃后,他再次提出應擴大陳納德的指揮權。1943年1月,宋子文與史迪威數(shù)次交談后致函后者,告訴他蔣介石將任命陳納德為中國航空委員會總顧問和中國空軍戰(zhàn)斗機隊指揮官,前者的職責是就航委會的整個運作提供指導,后者的職責是就中國空軍戰(zhàn)斗機隊的人員和物資組織工作提供指導,并指揮中國空軍單獨或與美國空軍聯(lián)合對日作戰(zhàn)。這兩個職位都將接受蔣介石的直接指揮。宋子文希望史迪威能同意這樣的安排,并由他命令陳納德接受這兩個職位。
史迪威雖認識到由美國軍官擔任中國空軍顧問的必要性,但不同意讓陳納德?lián)芜@兩個職位,于是安排自己的手下去任中國空軍的顧問。這使航空委員會主任周至柔感到無所適從,只得向又到了美國的宋子文求援,希望他出面解決這一難題。而已經(jīng)指揮美國駐華空軍的陳納德也向宋子文抱怨,自己并未獲得一點新的直接指揮權,而作戰(zhàn)物資的匱乏卻導致手下的戰(zhàn)機無法升空對日作戰(zhàn)。宋子文獲悉這一情況后,立即與美方交涉,并致函美國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馬歇爾,直截了當?shù)刂赋觯捎谑返贤陌才?,陳納德不能直接與中國空軍聯(lián)絡,導致他無法履行屬于他的職責。因此,他希望馬歇爾能出面“解決這一問題,以授權陳納德能按計劃直接與中國空軍合作”。經(jīng)宋子文交涉,美國軍方同意授權陳納德直接與中國空軍打交道。盡管陳納德沒能如宋子文最初提出的那樣擔任航委會的總顧問和中國空軍戰(zhàn)斗指揮官,但畢竟獲得了與中國空軍打交道的充分權限。
陳納德要推行他的空戰(zhàn)計劃,除了要有充分的指揮權,還必須獲得他所期望的足夠的飛機和物資供應。由于開通不久的中印間的“駝峰”空運線運輸量有限,第十四航空隊在1943年3月得到的物資還不到1000噸。燃油短缺使陳納德一個月只能使用一到兩次耗油量大的中型轟炸機,因而無法對日本的軍事目標實行有效的打擊。宋子文在與美方交涉時提出了這一問題。在與美國軍方交談后,宋子文致電陳納德,為其出謀劃策,要他直接向美國陸軍航空隊司令阿諾德(Henry Arnold)提出自己的要求:
如果你首先需要兩個戰(zhàn)斗機中隊以便更快地實施你的空中戰(zhàn)略,你當然應該通過正規(guī)的渠道再次告訴阿諾德——空軍的計劃制訂者。相信你能得到你所希望得到的,只要你明確表示這是應該優(yōu)先解決的態(tài)度。我感到阿諾德在華期間實際上已承諾支持你的計劃,所以只要你堅持該計劃就能實施。建議你這樣說:鑒于最近承諾給予你在物資供應上的優(yōu)先權,所以你相信能獲得急需的兩個戰(zhàn)斗機中隊。
宋子文雖然明白自己不該介入美國軍隊內(nèi)部事務,但實際上他一直在這樣做。4月中旬,在美國的中國空軍將領毛邦初與美國陸軍航空隊作戰(zhàn)計劃司主管安德遜(Orville Anderson)將軍就中國的空戰(zhàn)計劃進行討論。安德遜認為,陳納德要得到足夠的飛機補充和物資供應,須提交更為詳盡的計劃。宋子文得知這一情況后,專門為陳納德準備了一份長達7頁的《中國空中攻勢計劃》草案。這份計劃草案提出,在中國發(fā)起空中攻勢,首要目標是吸引并摧毀日本駐華空軍,此外是攻擊日軍在華南和臺灣海峽的海上及長江沿岸的運輸線。宋子文還在草案中列出作戰(zhàn)力量、供應及替換和儲備物資、人員、時間、中國空軍、作戰(zhàn)計劃等6個細目,并寫出自己的具體意見,要求陳納德補充相關內(nèi)容,以便讓美國軍方?jīng)Q策者對中國空戰(zhàn)情況有一詳盡的了解。宋子文特別提醒陳納德,要在遞交給美國軍方的計劃結尾處強調(diào):
考慮到其他戰(zhàn)區(qū)的需求,整個計劃的估算已削減到最低程度了。如果裝備的數(shù)量和質量、物資的儲備和更替以及人員的補充遠少于所要求的,那么計劃中的空中攻勢的目標就無法達到。
由于在華盛頓期間與美國軍方?jīng)Q策層有直接接觸,宋子文比遠在中國指揮作戰(zhàn)的陳納德對美國軍方的想法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清楚怎樣的計劃更合乎美國軍方的要求,因此他為陳納德準備的這份詳盡的計劃草案更能打動美國軍方。
對于中國戰(zhàn)場的空中攻勢計劃,史迪威不予支持,中國政府中也以“陸戰(zhàn)派”占主導地位。面對這一情況,宋子文致電蔣介石,建議他立即向羅斯福提出,召陳納德赴美直接向最高層面陳中國的空中局勢和他的空戰(zhàn)計劃。在宋子文的推動下,陳納德于4月下旬抵達華盛頓,并于4月30日將他根據(jù)宋子文的草案制訂的《在華作戰(zhàn)計劃》遞交美國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5月上旬和中旬,陳納德與宋子文一起出席了美國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和英美參謀長聯(lián)合會議。這期間,根據(jù)宋子文的建議,他們每天見面,互通信息,商討應對方案。5月10日,陳納德為即將進行的宋子文與羅斯福的會談準備了一份備忘錄,列出他認為應當向羅斯福提出的問題。他首先指出,應告訴羅斯福美國軍方中的陸軍勢力,認為在中國發(fā)動空中攻勢會招致日軍反攻的看法是錯誤的,因為不對日軍實施打擊更易受到日軍的攻擊。在整個備忘錄中,陳納德強調(diào)的是,蔣介石支持的空中攻勢計劃是否能夠得到美國軍隊的支持,涉及到美國如何對待蔣介石的原則問題。由于對史迪威反對他的空戰(zhàn)計劃極度不滿,陳納德把整個空戰(zhàn)問題簡化為到底是蔣介石對還是史迪威對的問題。他建議宋子文這樣對羅斯福說:
我必須坦誠地將我的看法告訴你,如果史迪威無視委員長在根本性的、完全是中國的問題上的判斷,那他就無法在中國立足。讓我們面對事實。中國需要盟國尤其是美國的支持,但美國在中國戰(zhàn)區(qū)的司令官也需要委員長的信任和真誠的合作。
這一備忘錄與前引宋子文為陳納德所擬作戰(zhàn)計劃草案,有異曲同工之妙。宋子文作為中國政府的代表去告訴一個美國將軍如何從美國軍方獲取所需的飛機和作戰(zhàn)物資,而陳納德作為一個美國將軍卻為中國政府的代表與自己的總統(tǒng)交涉出謀劃策,這不僅顯示了兩國作戰(zhàn)計劃上的密切互動,也顯示出戰(zhàn)時中美軍事關系的復雜性。5月17日,宋子文在英美參謀長聯(lián)合會議上發(fā)言時,重點之一就是駁斥史迪威對蔣介石的批評。英美參謀長聯(lián)合會議后,羅斯福決定支持在中國發(fā)起空中攻勢的計劃,這是他在權衡遠東戰(zhàn)場政治軍事等各種因素后作出的抉擇,但宋子文與陳納德兩人對羅斯福作出這一決定確有相當影響。
發(fā)動空中攻勢的計劃得到羅斯福的批準并付諸實施后,宋子文在華盛頓繼續(xù)以各種途徑幫助陳納德。6月初,宋子文再次提出要擴大陳納德的指揮權,并準備向蔣介石建議由陳納德指揮所有的中國空軍作戰(zhàn)飛機。恰在此時,美國軍方考慮派遣陸軍航空隊參謀長斯屈特梅亞(George Strate-meyer)來亞洲,在史迪威之下指揮駐中國和印度的美國空軍,以彌合兩地美國空軍間的意見分歧,并改變史迪威輕視空戰(zhàn)的傾向。當陸軍航空隊司令阿諾德將此打算告訴宋子文時,他回答說不應該將任何人置于陳納德之上。之后,他致電蔣介石報告此事,并為蔣介石答復阿諾德擬了一份電稿:
為實施已獲總統(tǒng)批準的計劃,我認為應盡可能地擴大陳納德的權限。因此如果你同意,我將任命他為中國空軍的總顧問。雖然我確信斯屈特梅亞將軍是一個出色的軍官,但鑒于中國陸軍和空軍對陳納德將軍的敬重和信任,我不愿有任何人處于陳納德之上。
蔣介石采納了宋子文的建議,反對斯屈特梅亞前來中國戰(zhàn)場,并于7月初致電羅斯福,要求提升陳納德為中國戰(zhàn)區(qū)空軍參謀長,與史迪威并行,并完全獨立于史迪威的指揮。由于馬歇爾極力反對這一安排,最終羅斯福作了一個折中的抉擇,同意陳納德?lián)沃袊哲妳⒅\長(而不是中國戰(zhàn)區(qū))。
在陳納德推行空中攻勢的整個進程中,戰(zhàn)機和物資供應始終是一個大問題。此時的陳納德雖已經(jīng)是美國陸軍航空隊的少將了,但仍與志愿航空隊時期一樣,只要戰(zhàn)機補充和物資供應遇到麻煩,總要向宋子文求助。為此,宋子文不斷向羅斯福和美國軍方催促向陳納德的空軍部隊增派飛機、增加物資,以中國政府外交部長的身份在華盛頓為駐華美國空軍爭取物資供應。1943年8月19日,宋子文專門就陳納德空軍面臨的困境準備了一份備忘錄給羅斯福,一開頭就明確表示,“陳納德將軍在中國發(fā)起空中攻勢所面臨的處境是令人十分不滿的。在珍珠港事件20個月后的今天,在中國的第十四航空隊只有不到100架戰(zhàn)斗機”。宋子文認為,這些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史迪威反對在華空戰(zhàn)計劃所導致的。由于美國駐華空軍的戰(zhàn)機增補和物資供應在此后一個月里并未改善,宋子文于9月27日再次向羅斯福表達了對此狀況的不滿。宋子文屢次代表中國政府向美國高層提出陳納德空軍的困境,引起了羅斯福對此問題的關注,并親自過問。1943年底,隨著駝峰空運線的開辟,陳納德空軍的物資供應也有了明顯改善。
在抗日戰(zhàn)爭最為艱苦的相持階段,美國同意以空軍部隊的形式援助中國,這是宋子文在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前爭取美援獲得的最重要成果。美國志愿航空隊,從最初的招募志愿人員的形式、薪金條件,組建后的物資采購,到最后歸并美軍,他無不親自過問,解決各種問題,是中國政府中介入最深、起作用最大的人。
(責任編輯 陳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