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川先生為八卦掌開宗立派者,被清廷肅王爺招進官府,在京師“御國術(shù)館”教諭,傳授皇家護院的兵丁及八旗子弟們武藝。董海川先生的八卦掌技藝聲名赫赫,威名華夏,但他仍不滿足,在學(xué)習(xí)形意拳的優(yōu)點。
已經(jīng)名震大江南北郭云深先生也自覺不足,隨時注意吸取其它拳種的長處。后來,二人相遇并切磋、交流。兩人你來我往如走馬燈,出手令人眼花繚亂,進退旋轉(zhuǎn),腳底生風(fēng),看得人們心驚肉跳。二人每天比試兩場,連戰(zhàn)三天,難分勝負。第三天下午的比試中,兩人誰也不敢再輕易進攻,既不敢動勁,又不敢松勁。經(jīng)過交手,彼此掌握了對方的技藝特點,二人的武藝令雙方折服。在一旁觀陣的肅王爺非常高興,伸出大姆指,表示佩服,并說:二位不愧為武術(shù)大師,武藝高超,各有千秋,可以認拜弟兄。董海川、郭云深欣然同意,在肅王爺面前抱拳相禮,自報家門、生辰后,便與師兄弟相稱。
二人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在一起研究形意拳、八卦掌的動作、理法,得出結(jié)論:形意拳、八卦掌二者名稱雖然相異,但理法則同,相輔相成。二人決定,將形意拳、八卦掌兩門武藝合為一門,習(xí)練形意拳者以八卦掌做調(diào)劑,自無偏剛偏進之弊;習(xí)八卦掌者,以形意拳做輔佐,剛?cè)嵯酀?,有攻堅克銳之能。練形意拳者必練八卦掌,練八卦掌必練形意拳,形意拳、八卦掌可以“形意八卦”連帶呼之。
此后,董海川傳授“八卦形意掌”,郭云深傳授“形意八卦拳”。
注釋:楊露禪(1799~1872年)原名楊???,河北永年縣人。他為了學(xué)太極拳,三次步行往返八百多里路,到河南陳家溝找陳長興學(xué)嫡傳陳式太極拳。陳家人感其心誠,一改家藝不外傳的規(guī)矩,將太極拳奧秘“柔中寓剛,綿里藏針”悉心授之。大學(xué)士翁同和譽其“進退神速,虛實莫測,身如猿猱,手如運球,猶太極之渾元之一體”,親手書寫“手捧太極塞宇宙,胸懷絕技壓群英”字幅贈之。
注釋:董海川,字匯川,河北省文安縣米家塢人,生于1796年10月,卒于1882年秋。他幼喜拳術(shù),拜桃華山和尚為師,苦習(xí)八卦,開八卦掌之先河。他善打不平,1828年因拔刀相助而出手傷人,受官方緝拿,無奈做了太監(jiān)。有親傳弟子程庭華、尹福、馬維祺、劉鳳春、宋長榮。
郭云深揭榜抓大盜
郭云深揭皇榜抓江洋大盜的故事,在其家鄉(xiāng)的老輩人中有口皆碑,內(nèi)容基本上大同小異。江洋大盜“賽燕尾”身輕如燕,有飛檐走壁之功,曾出入宮廷,專偷皇上喜愛的寶物。宮廷眾侍衛(wèi)久拿不下,令同治皇帝龍顏大怒,昭榜重賞,請能人緝拿。
郭云深初來京師,正覓吃飯的事由,便揭了皇榜。根據(jù)郭云深的要求,朝廷派出兩位衙役,手提布袋,緊跟其左右,協(xié)助其四處捉拿“賽燕尾”。郭云深在飯館與飛賊相遇。由于飛賊不知郭云深功夫深淺,沒把郭云深放在眼里,談及揭皇榜一事,還口吐狂言,要和郭云深比試,并自提條件:若自己取勝,各奔東西;若敗給郭云深,甘心就擒。對于飛賊的優(yōu)勢、弱點,郭云深早有分析,有了以不變應(yīng)萬變的準(zhǔn)備。
飛賊提出在附近一所青磚房的百米開外各顯本事,是打算自己跑出百米后,飛身過房脫身了事。誰知郭云深主動提出讓飛賊多跑出一段距離。飛賊滿心歡喜,從房子墻根處量出百步,又多讓出數(shù)十步距離。
兩人在不同的地點起跑,直奔住房。飛賊眼看到了房子跟前,不由心喜,再回頭看郭云深,又大吃一驚,原來郭云深已快到其身邊。
俗話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飛賊有飛檐走壁之藝,地面功夫卻稍差,而飛賊恰恰輕視了這一點。飛賊一看事不好,緊蹬一步,用手摳住房子的窗戶棱,想翻身一走了之。郭云深見飛賊想跑,力蹬后腳,向前騰越一大步。說時遲、那時快,郭云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住飛賊的右腳,用力一擰,飛賊落地。閃在一邊看二位武林高手表演的兩位衙役迅速跑上前來,待郭云深問得飛賊心服口服后,撐開布袋,將其裝進口袋,系緊袋口而走。
飛賊“賽燕尾”被捉拿歸案。同治皇帝心喜,當(dāng)場詔諭,召見捉賊功臣。同治皇上的親自召見,使郭云深名聲大震,許多人都來找郭云深,欲拜師學(xué)藝。(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