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執(zhí)行/本刊編輯部
老話說:“民以食為天”,“食是最重要的天”;西方也有句諺語:“吃得怎樣,你就怎樣?!倍诰S多利亞健康宣言的“健康四大基石”中,“合理膳食”更是重要的原則之一,足見飲食與健康的利害關系。也就是說,吃得健康,你就健康;吃得不健康,你就不健康。一言以蔽之,就是:飲食決定健康。
中國營養(yǎng)學會公布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為我們?nèi)粘I钪械娘嬍碃I養(yǎng)給出了一個指導方案,并為我們建構了一座健康飲食的“膳食寶塔”?!吧攀硨毸惫卜?層,包含了人體每天所需的主要食物種類和數(shù)量。
“膳食寶塔”雖好,但是,很多人手捧“寶塔”,依然面臨諸多困惑,有的人把“膳食寶塔”當成標準菜譜,一日三餐,精確到克,分毫不差,失去了飲食的樂趣;有的人牽記“膳食寶塔”的每一組成部分,卻又想當然地依照自己的“經(jīng)驗之談”加以豐富和刪減,以科學的名義過著不健康的飲食生活,長此以往,既誤讀了“膳食寶塔”的好意,也背離了健康飲食之根本。
冬天來臨,一年即將過去,讓我們和專家一起來重登“膳食寶塔”,細數(shù)飲食誤區(qū),撥云見日,與錯誤的飲食習慣說再見,開啟一個與營養(yǎng)、美食相伴的健康年!
“膳食寶塔”第1層:水
●文/中國醫(yī)促會健康飲用水專業(yè)委員會主任、教授 李復興
水為生命之源,健康之本。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營養(yǎng)素,飲水數(shù)量和水質(zhì),直接關系到人的健康長壽。人可以幾天不吃飯,也可以幾天不睡覺,但不能幾天不喝水。
然而,目前國內(nèi)作為居民健康飲食指南的膳食寶塔,并沒有水的部分。而在國外近年許多營養(yǎng)專著在闡述膳食寶塔(國外稱食物金字塔)時,均把水列入膳食寶塔重要組成。我們建議把水也列入膳食寶塔中,成為您膳食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養(yǎng)成每天飲7~8杯水的好習慣。
飲水中的誤區(qū)種種
誤區(qū)1 渴了才喝水
渴了再喝水,實際是細胞已經(jīng)出現(xiàn)脫水現(xiàn)象,表明體內(nèi)失水已經(jīng)嚴重。尤其老年人的感觀趨于遲鈍,細胞內(nèi)脫水嚴重,因此更應主動多飲水。
有效的飲水方法是在空腹時飲用,水營養(yǎng)學家鼓勵每個成人每天要養(yǎng)成飲7~8杯水(每杯平均300毫升),但高溫氣候或運動出汗情況時要適當加倍飲水量。
誤區(qū)2 功能水“包治百病”
近年來,市場上各種“功能水”如“納米水”、“自然回歸水”、“太空水”等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如何看待這些“功能水”的作用呢?
衛(wèi)生部已發(fā)出公告,否定生產(chǎn)廠家宣傳的普通自來水經(jīng)過離子水機電解之后對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胃潰瘍等疾病具有的治療作用。衛(wèi)生部指出,衛(wèi)生部從未批準過任何“離子水機”,涉水產(chǎn)品不得宣稱任何保健功能。
能夠治病的水應該屬于醫(yī)療水,醫(yī)療水不是大眾飲用水,而是特殊人群的飲用水,它必須在醫(yī)生指導下飲用,每天的飲用量也要嚴格限制。由于它不適合正常身體狀態(tài)人群,因此沒有疾病的人群不要喝,而且它必須有權威機構認證。迄今為止,衛(wèi)生部還沒有正式批準任何一家單位生產(chǎn)醫(yī)療用水。因此,對于各種所謂的“功能水”,不要盲目相信它是什么包治百病的“神水”。
誤區(qū)3 水燒開的時間越長越好
自來水作為一種最普通的飲用水,根據(jù)國家標準處理過,燒開后喝是不會有問題的。但燒開水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加氯消毒后的自來水中,含有13種鹵代烴等有害物質(zhì),而將有害物質(zhì)降低到安全范圍,燒開水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但是當水溫剛剛達到攝氏100度時,鹵代烴和氯仿的含量分別為每升含110微克和99微克,都超過了國家標準;而沸騰3分鐘后,這兩種物質(zhì)則分別迅速降為每升含9.2微克和8.3微克,在標準以內(nèi)。如果讓水繼續(xù)沸煮,鹵代烴和氯仿的含量還會有所下降,但是,水中其他不揮發(fā)性的物質(zhì)的數(shù)量卻會增長,同樣對人體有害。因此,燒開水以煮沸3分鐘~5分鐘最佳,這段時間能很充分地將細菌和細菌芽孢徹底消滅。
因此,燒開水的時間并不是越長越好,在沸騰后3~5分鐘最適合。
溫馨提示:
桶裝水開封之后,要在7天內(nèi)用完。7天內(nèi)未喝完的水,盡量不要再飲用。
小貼士
1天喝水行程表
6∶30 清晨起床后飲一杯水,可以稀釋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還可預防“三高”(血脂、血壓、膽固醇高)。
8∶30 到辦公室后,先別急著泡咖啡,應及時給自己一杯水;晨練的老年人回到家中后,也應該先給自己倒杯水喝。
11∶00 工作或讀書看報一段時間后,喝杯水,補充流失的水分,有助于放松緊張的情緒。
13∶00 用完午餐半小時~1小時后喝杯水,可以加強身體的消化功能。
15∶00 這時喝杯水,能夠提神醒腦。
17∶30 飯前1小時飲水,待吃飯時,機體各個消化液分泌正旺盛,功能調(diào)動起來自然促進消化吸收。還有,飯前1小時喝水,增加飽足感,吃晚餐時自然不會暴飲暴食。
20∶00 沐浴前喝杯水,可確保沐浴過程,體內(nèi)細胞依然得到充分的水,更能促進新陳代謝。
22∶00 睡前1至半小時再喝上一杯水,讓您擁有好睡眠。
“膳食寶塔”第2層:谷類
●文/廣東省營養(yǎng)學會理事 陳超
谷類(五谷雜糧、強化谷類)可為人體提供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米飯、饅頭、面條等主食因此成為我們?nèi)粘o嬍车闹匾M成部分。如果按照營養(yǎng)學會的推薦標準,一個中等身材的女性,在從事輕體力勞動的條件下,每餐攝取100~150克主食為宜,其中30%~50%又以各種五谷雜糧為好。
在瘦身風氣濃郁的今天,很多女性對主食敬而遠之,走進健康的誤區(qū)。美國醫(yī)學專家錢德拉指出,75%的女性都患有“經(jīng)前期綜合征”,癥狀包括明顯的心情抑郁、焦慮、緊張、情感脆弱、易被激怒、乏力、貪食和胸痛、頭痛等。出現(xiàn)這些問題最直接的原因,是體內(nèi)有一種叫血清素的物質(zhì)濃度降低了。如果多吃一些谷類、薯類、全麥類等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抑郁的癥狀就會明顯減輕。
谷類飲食誤區(qū)種種
誤區(qū)1 吃米飯易得糖尿病
不少人將進食米飯與糖尿病聯(lián)系起來,認為吃飯吃得多容易得糖尿病。事實恰恰相反。長期少吃飯或者不吃飯會造成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反而不利于控制血糖,也不利于減肥和高血脂、冠心病等慢性病防治。
糖尿病人最懼怕兩樣東西,第一是甜,第二是飯,這是有依據(jù)的。因為糖尿病人原本就血糖高,米飯中的碳水化合物也會轉(zhuǎn)化為葡萄糖,因此糖尿病人每吃完米飯后一測血糖,就發(fā)現(xiàn)指數(shù)往上躥。正因為這樣,不少人將米飯與糖尿病直接聯(lián)系起來。然而,整天不吃飯或少吃飯也得糖尿病,是因為米飯吃得少,體內(nèi)長期攝入碳水化合物不足,會導致胰島素作用下降,一樣有患糖尿病的危險。
米飯、饅頭、面條等谷類中富含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進入體內(nèi)后轉(zhuǎn)化為糖分,再進一步轉(zhuǎn)化為維持人體機能的熱量。在糖分與熱量之間的轉(zhuǎn)換需要胰島素的參與,胰島素對葡萄糖有降解的作用。而長期不吃或者少吃米飯,會對胰島素的正常運作產(chǎn)生負面影響,給糖尿病的發(fā)生提供可乘之機。
飯吃得少,就會多吃高脂肪、高蛋白的動物性食品。而脂肪過多,致使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對葡萄糖的降解功能減弱,降解不了的糖分滯留在血液里,引起血糖過高,這正是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原因。而且吃谷類太少,碳水化合物缺乏,胰腺B細胞功能下降,胰島素的分泌就會減少。這種狀況維持的時間一長,即使以后再恢復正常的飲食,如果體內(nèi)胰島素分泌滿足不了要求,降解不了的葡萄糖使血糖升高,糖尿病就容易產(chǎn)生。
貼心提示:當然,吃太多米飯加重胰腺的負擔,也可誘發(fā)肥胖和糖尿病,因而就要注意谷類攝入的質(zhì)和量。正確的做法是每天食物中含的碳水化合物不少于250克,折合成米飯等糧食為300克左右,同時還要注意適當吃些粗糧,如燕麥、玉米、小米等,即粗細糧搭配。
誤區(qū)2 想減肥就要少吃飯
有些人認為長胖的罪魁禍首是糧食,于是,拼命地減少主食量,甚至不吃主食,而以大量的副食來代替主食。這種方法也是不正確的。糧食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是人類所需熱量的主要來源,而且還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合理地攝入是不會導致肥胖的,相反,許多副食的熱量很高,并且脂肪含量也較多。例如:一盤魚香肉絲的熱量高達1800千卡,相當于500克大米的熱量,其中脂肪含量為152克,提供了1368千卡熱量,占整個魚香肉絲熱量的76%。由此可見,過多吃副食更容易引起肥胖。
誤區(qū)3 用零食代替正餐能減肥
有的人用零食代替米面等正餐,以為吃零食不會增加體重,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零食一般都是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例如:100克薯片的熱量是612千卡,相當于125克(2兩半)大米的熱量,含脂肪48克,100克維夫餅干的熱量是528千卡,也相當于125克(2兩半)大米的熱量,含脂肪35克;125克冰激凌的熱量是225千卡,含脂肪20克。另外,零食的營養(yǎng)含量極不均衡,過多攝入不僅不會減重,還會造成營養(yǎng)不平衡。
誤區(qū)4 吃面比吃米更容易發(fā)胖
這是一種誤解。相同重量的米和面所含的熱量基本相同,但許多人往往在吃面食時容易過量,因而造成了吃面比吃米更容易發(fā)胖的錯覺。
“膳食寶塔”第3層:蔬菜、水果
每天食用蔬菜400~500克,水果100~200克
蔬菜和水果是人體所需的維生素、纖維素的主要來源。自古以來,老百姓間就有“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的說法。然而很多人特別是成年男性,普遍把水果當成“零食”,平時很少吃。水果不是零食,應該每天必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的量為每天100~200克。
蔬菜中包含的植物營養(yǎng)素是任何其他食物都難以代替的,因為蔬菜是提供纖維素的最好食物,是人類維生素C和某些礦物質(zhì)的主要來源,其中,紅、黃、綠等深色蔬菜中維生素含量超過淺色蔬菜和水果。如果不愛吃蔬菜,很容易缺乏維生素A、K和纖維素。
因此,蔬菜、水果等膳食,不但應經(jīng)常攝取,而且更應成為您膳食寶塔中的重要部分。每天攝取一定量的水果和蔬菜,還能對保護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預防某些癌癥等有重要作用。
蔬菜水果飲食誤區(qū)
誤區(qū)1 每種蔬菜都生吃
蔬菜所含營養(yǎng)素,例如維生素C及B族,很容易受到加工及烹調(diào)的破壞,生吃有利于營養(yǎng)成分的保存。但是,并非每一種蔬菜都適合直接生食,有些蔬菜最好放在開水里焯一焯再吃;有些蔬菜則必須煮得熟透后再食用。
洗一洗就可生吃的蔬菜包括胡蘿卜、白蘿卜、番茄、黃瓜、柿子椒、大白菜心等。生吃最好選擇無公害的綠色蔬菜或有機蔬菜。在無土栽培條件下生產(chǎn)的蔬菜,也可以放心生吃。生吃的方法包括飲用自制的新鮮蔬菜汁,或?qū)⑿迈r蔬菜涼拌,可適當加點醋,少放點鹽。
焯一下再吃的蔬菜可分為以下幾類:一類是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菜花等,這些富含營養(yǎng)的蔬菜焯過后口感更好,其中豐富的纖維素也更容易消化。第二類是含草酸較多的蔬菜,如菠菜、竹筍、茭白等,草酸在腸道內(nèi)會與鈣結(jié)合成難吸收的草酸鈣,干擾人體對鈣的吸收。因此,涼拌前一定要用開水焯一下,除去其中大部分草酸。第三類是芥菜類蔬菜,如大頭菜等,它們含有一種叫硫代葡萄糖甙的物質(zhì),經(jīng)水解后能產(chǎn)生揮發(fā)性芥子油,具有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第四類是馬齒莧等野菜,焯一下能徹底去除塵土和小蟲,又可防止過敏。此外,萵苣、荸薺等生吃之前也最好先削皮、洗凈,用開水燙一下再吃,這樣更衛(wèi)生,也不會影響口感和營養(yǎng)含量。
誤區(qū)2 以蔬菜代替水果
雖然水果與蔬菜在營養(yǎng)價值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由于水果不需烹調(diào),生食能避免營養(yǎng)素在烹調(diào)中的損失,最大發(fā)揮其營養(yǎng)作用。因此,水果的營養(yǎng)作用是其他食物所不能取代的。
誤區(qū)3 把水果當成飯后甜品
把水果當成飯后甜品,是目前中國飲食中存在的一個極大誤區(qū)。這是因為,水果的有機酸會與其他食物中的礦物質(zhì)結(jié)合,影響身體消化吸收;水果中的果膠有吸收水分、增加胃腸內(nèi)食物濕潤程度的作用,因此飯后吃水果還會加重胃的負擔。吃水果的正確時間是飯前1個小時和飯后2個小時左右(柿子等不宜在飯前吃的水果除外)。
飯前吃水果,有很多好處。首先,水果中許多成分均是水溶性的,飯前吃有利于身體必需營養(yǎng)素的吸收。其次,水果是低熱量食物,其平均熱量僅為同等重量面食的1/4,為同等豬肉等肉食的1/10。先吃低熱量食物,比較容易把握一頓飯里總的熱量攝入。第三,許多水果本身容易被氧化、腐敗,先吃水果可縮短它在胃中的停留時間,降低其氧化、腐敗程度,減少可能對身體造成的不利影響。
誤區(qū)4 靠吃水果減肥
每日三餐只吃水果,如蘋果、橘子、西瓜等,不吃糧食、肉類和油脂類,以為這樣可以減肥,其實是一個誤區(qū)。因為水果中除了多量的水溶性維生素、礦物質(zhì)、膳食纖維以外,沒有更多的營養(yǎng),這樣減肥對身體是非常不利的。
“膳食寶塔”第4層:肉、魚、奶、豆制品
每天食用肉、魚、蛋125~200克(魚蝦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類50克,豆制品50克)
豆制品和肉、魚、蛋、奶及堅果類主要為人體提供蛋白質(zhì)、氨基酸和脂肪?!吨袊用裆攀持改稀分赋?,每天吃2兩肉不但不多,而且是非常必要的。這里,我們主要為您講解肉類和奶類食品常見誤區(qū)。
誤區(qū)1 肉吃多了會發(fā)胖
有的人為了防止肥胖,一點肉也不吃,可到頭來照樣胖;可有的人經(jīng)常吃肉卻不見肥胖,這是為什么?
的確,肥肉和油光滿面的樣子是很容易讓人聯(lián)系在一起的。給人的印象是,吃肉是致胖的元兇。但事實上,不吃肉變瘦了是因為它減去了肉中含有的那部分熱量,“瘦”是自然的事。若把不吃肉改為不吃其它東西,如改為不吃魚,即減去吃魚吸收的那部分熱量,結(jié)果也是一樣。
防止肥胖的根本原理是控制飲食的總熱量。糖、脂肪、蛋白質(zhì)的代謝是互相聯(lián)系的。通過體內(nèi)的生物化學反應,糖可以變成脂肪,蛋白質(zhì)也可以變成糖、變成脂肪。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并沒有天天吃肥肉,但吃了過量的糖、主食或堅果,總熱量超過了人體消耗的熱量,也會發(fā)胖。因為胖的原理主要是能量失衡,即進入人體的熱量多于消耗的熱量。
誤區(qū)2 素食者能長壽
很多人都認為,吃素可以長壽,因此,他們長期不沾葷腥。
研究表明,吃素不但不能長壽,還會造成營養(yǎng)缺乏,引起多種慢性病,如貧血、免疫力下降、骨折、水腫等等。更年期的婦女雌激素水平低下,易發(fā)生骨質(zhì)疏松、骨折及衰老的步伐加快。一個老年病人多年來因為害怕血脂增高和高血壓而拒絕吃肉,后來因為嚴重的缺鐵性貧血住院,排除了出血性疾病等原因后,醫(yī)生認為他的貧血是嚴重的營養(yǎng)不良造成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素食者膀胱癌、乳腺癌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他人。
誤區(qū)3 吃瘦肉健康
許多需要限制脂肪酸攝入量的心血管、高血脂病患者認為,吃瘦肉就是安全的。然而,畜肉中,豬肉的蛋白質(zhì)含量最低,脂肪含量最高,即使是“瘦肉”,其中肉眼看不見的隱性脂肪也占28%。營養(yǎng)學家們建議,吃肉時應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是:吃畜肉不如吃禽肉,吃禽肉不如吃魚肉。因為一般畜肉的脂肪多為飽和脂肪酸,而魚的脂肪卻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很好的降膽固醇作用。所以胖人吃魚肉較好,既能避免肥胖,又能防止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fā)生。
誤區(qū)4 爆炒肉片香
很多人喜歡快火爆炒食物,認為這樣做的菜肴色澤口味都很好。但事實上爆炒是一種很不衛(wèi)生的烹制方法。禽畜肉尤其是動物內(nèi)臟,通常都攜帶大量禽畜病毒、病菌,有的病毒要燒煮十幾分鐘后才能被殺死。爆炒時間過短,病毒、病菌不易被殺死,吃了這類食物后,極易發(fā)生“人畜共患病”。因此,禽畜肉還是燒熟、燒透了再吃才安全。
誤區(qū)5 嗜吃熏、烤、臘肉
烤羊肉串、熏魚、熏肉等烘烤食品會含有很多致癌物質(zhì),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致癌物質(zhì)就是苯并芘。苯并芘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zhì),在人體任何部位都可引發(fā)腫瘤;另外,腌制食品、臘肉、罐頭等食品,也會因為其中亞硝胺含量過大而引起人體癌癥等病變。熏、烤、臘的肉,制作過程中營養(yǎng)會大量流失,肉中的蛋白質(zhì)、維生素會遭到嚴重破壞,營養(yǎng)價值也會大大降低。
誤區(qū)6 生肉反復解凍
冷凍、解凍、再冷凍,反復解凍會導致營養(yǎng)物質(zhì)流失并影響肉的味道。所以,一般魚、肉應遵守分塊快速冷凍、緩慢化凍(4~8℃)的原則。
另外有的人將凍肉放在火爐旁、沸水中解凍,由于肉組織中的水分不能迅速被細胞吸收而流出,就不能恢復其原來的質(zhì)量,遇高溫,凍豬肉的表面還會結(jié)成硬膜,影響了肉內(nèi)部溫度的擴散,給細菌造成了繁殖的機會,肉也容易變壞。凍肉最好在常溫下自然解凍。
奶類飲食誤區(qū)
●文/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食品工程學院教授 南慶賢
每天食用奶類及奶制品100克
我國居民膳食中普遍缺鈣,與膳食中奶及奶制品少有關。經(jīng)常吃適量奶類可提高兒童、青少年的骨密度,減緩老年人骨質(zhì)丟失的速度。
如果你每天攝入1-2克的鈣(甚至超過身體的需要量),多余的鈣會儲存起來。有一天會幫你避過骨質(zhì)疏松癥,這是危害亞洲人的主要疾病之一,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并仍在增加。
奶制品還含有大量的核黃素,所以建議,曬上午十點左右的太陽,吃奶酪,喝豆?jié){。
每天一杯牛奶,補充足夠的鈣對于降血壓也十分必要。
飲用牛奶,應當注意幾個問題。牛奶中所含有的大量乳糖會引發(fā)一些人身體上的不適?;加新韵罎?、慢性腸炎或腸胃功能紊亂的人,對乳糖的耐受性較差,常喝牛奶容易引起腹瀉,所以他們就不適宜多喝牛奶,而應長喝豆奶。對于有乳糖不耐癥的人來說,可以采用其他乳制品代替牛奶,如酸奶。此外,患有糖尿病的人,最好不要飲用豆奶。這是因為豆奶中含有的糖分比較多,不利于糖尿病人的身體康復。
誤區(qū)1 牛奶不經(jīng)加熱就喝
在生活中,您可能會有這樣的時刻,渴了喝一袋牛奶,熱了喝一袋牛奶。但是這種做法隱藏著極大的危險性,這決非危言聳聽。
在購買牛奶時應注意,如果有“超高溫”字樣的牛奶可放心飲用,不必加熱,而其他牛奶最好加熱喝。
怎樣才是正確的做法呢?應該將牛奶煮沸(一煮沸立刻離火),然后在室溫中慢慢冷卻,等牛奶溫度與皮膚溫度(25℃~30℃)相近時再喝,這樣做不但能殺滅牛奶中潛藏的各種細菌,而且還能使蛋白變性,從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誤區(qū)2 袋裝牛奶用微波爐加熱
高溫加熱會損失牛奶的營養(yǎng)成分,袋裝奶不能用微波爐加熱。
關于用微波爐熱牛奶是否會破壞牛奶的營養(yǎng)成分問題,關鍵在于加熱時間的長短和溫度的高低,因為微波爐的加熱速度極快,溫度很高,如果用微波爐加熱牛奶時間過長,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zhì)受高溫作用,由溶膠狀態(tài)變成凝膠狀態(tài),導致沉積物出現(xiàn)而影響質(zhì)量。牛奶加熱的時間越長、溫度越高、其營養(yǎng)的流失就越嚴重。因此,要給牛奶加溫,我們提倡將袋狀奶放在溫水里,浸泡加溫,這樣可保持牛奶完好的營養(yǎng)價值。
需特別注意的是,牛奶的包裝袋是用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在溫度達到115度時就會分解發(fā)生變化,因而不能放在開水中煮或用微波爐加熱。盒裝奶的包裝用的是鋁箔材料,也不能用微波爐加熱。如果確實需要用微波爐加熱牛奶,必須先倒入專用容器中,再進行加熱。
小貼士
新鮮奶制品識別要素
多數(shù)消費者都有喝牛奶的好習慣,現(xiàn)在市場上有常溫保存的超高溫消毒奶和冷藏保鮮的鮮奶、酸奶產(chǎn)品。奶制品的新鮮程度很重要,新鮮的奶制品能保留更多的營養(yǎng)成分和更純正的口感,下面是幾個判別奶制品新鮮與否的方法:
1.離生產(chǎn)日期越近越新鮮
判別新鮮奶制品的最直接的辦法是看產(chǎn)品是否離生產(chǎn)日期最近。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長,產(chǎn)品口感和部分營養(yǎng)物質(zhì)會受到光、熱等因素影響。一般而言,新鮮奶制品(包括鮮奶和酸牛奶)都在30天以內(nèi)。
2.新鮮奶生產(chǎn)地越近越新鮮
對于新鮮奶來說,售賣地越靠近生產(chǎn)地,越有可能讓消費者喝到當天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
3.冷藏是奶制品新鮮的保證
一般來說,新鮮奶冰箱冷藏室的溫度要低于10℃,在此溫度下微生物生長速度受到抑制,同時更好地保持乳品的質(zhì)地均勻、爽滑。鮮奶制品在貯存、運輸甚至飲用前全程必須保持冷藏狀態(tài),既能保存更多營養(yǎng),又可以獲得新鮮美味的口感和防止變質(zhì)。所以,注意冷藏才是新鮮的保證。
現(xiàn)在您明白如何選用最新鮮的牛奶了嗎?平時您可以用這三個指標來衡量您所選購的牛奶:生產(chǎn)日期、產(chǎn)地和是否冷藏。越新鮮越接近天然的產(chǎn)品,相對營養(yǎng)價值就越高,口感也就越好。當然,常溫保存的軟包裝奶制品比較方便攜帶,也可以作為補充營養(yǎng)的另外一種途徑。
“膳食寶塔”第5層:油
●文/中國營養(yǎng)學會 李淑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選擇健康的食用油。吃油是一件既簡單又復雜的事情,說簡單是因為很平常,說復雜是因為健康營養(yǎng)很重要,怎么挑選食用油更科學更合理是消費者普遍關心的話題。
人類第一殺手心腦血管疾病致病因素就藏在我們家廚房的油桶里!食用油類方法不當時,會使大量大分子的脂質(zhì)沉積,心腦血管疾病都是因為血管中的脂肪或膽固醇的沉積造成的。
誤區(qū)1 壓榨油比浸出油要好
通常認為,壓榨法制造的油不含化學物質(zhì),比浸出油要安全。其實,不管是壓榨工藝還是浸出工藝得到的油都只能作為原油(也叫毛油),一般會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zhì),例如游離脂肪酸、農(nóng)藥殘留,特別是致癌物質(zhì)黃曲霉毒素等,這些有害物質(zhì)必須通過精煉來進一步去除。因此,無論是浸出油還是壓榨油,只有經(jīng)過精煉符合國家新標準的食用油才是安全的,才可以放心食用。
誤區(qū)2 橄欖油最貴,所以營養(yǎng)價值也最高
因為橄欖油提煉起來比較困難,其生產(chǎn)的勞動價值高,所以價格也就水漲船高了。當然,橄欖油有很多好處,比如,它可以軟化血管,對心腦血管疾病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還可以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預防癌癥和老年失憶癥等。
盡管如此,也不能光吃橄欖油,因為每一種植物油都有自已的獨特之處,因此,最好的選擇是各種油換著吃。其他的植物油如葵花油、大豆油和玉米油也是佼佼者。它們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改善皮膚狀況,加速胃潰瘍的痊愈,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是大腦正常運轉(zhuǎn)所必需的原料。
誤區(qū)3 動物油脂中膽固醇含量高,所以應拒絕動物油
人們認為吃動物油易引發(fā)冠心病、肥胖癥等,因而青睞植物油,其實這很片面。
動物油(魚油除外)含飽和性脂肪酸,易導致動脈硬化,但它又含有對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可起到改善顱內(nèi)動脈營養(yǎng)與結(jié)構、抗高血壓和預防腦中風的作用。豬油等作為脂質(zhì)還具有構成人體飽腹感和保護皮膚與維持體溫,保護和固定臟器等功能。
光吃植物油會促使體內(nèi)過氧化物增加,與人體蛋白質(zhì)結(jié)合形成脂褐素,在器官中沉積,會促使人衰老。此外過氧化物增加還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結(jié)腸癌發(fā)病率。
正確的吃法是植物油、動物油搭配或交替食用。當然,在日常生活中完全不吃動物油的情況幾乎是不存在的,如魚、肉、蛋、奶中都含有一定的動物脂肪。
誤區(qū)4:油多炒菜香
用油炒菜可以使炒菜色澤鮮艷,味道可口,促進食欲。于是許多人喜歡炒菜多放些油。殊不知,油脂攝入過多可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和使某些癌癥發(fā)病率升高。當人體吃油過量時,由于脂肪不溶于水,在細胞內(nèi)不與水結(jié)合而以脂粒形式大量儲存,可導致肥胖。另外,動物脂肪中有大量膽固醇,當其動態(tài)平衡失調(diào)后,就會使膽固醇堆積于組織,尤其是動脈壁中,造成高血脂,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
誤區(qū)5 不吃油可減肥
有些人盲目減肥,每日以蔬菜水果充饑,長期拒絕攝入油脂,結(jié)果導致疾病纏身。人體長時間不吃油脂或含油脂性的食物,會出現(xiàn)如下狀況:
1.必需脂肪酸缺乏,如亞油酸、亞麻酸等,它是人體內(nèi)必需的物質(zhì),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須從含有脂肪的油脂或食物中攝??;2.磷脂、膽固醇缺乏;3.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維生素A、D、E、K只能溶于脂肪內(nèi)才能吸收,這些物質(zhì)都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zhì),長期缺乏易導致疾病發(fā)生。
因此,油雖不能多吃,但也不能不吃,關鍵在于適量。
誤區(qū)6 煎炸油反復用
有些人炒菜喜歡用高溫油,甚至要求油鍋見火,還常把煎炸過食物的油留下來多次反復用,殊不知,經(jīng)過多次高溫加熱的油,不僅營養(yǎng)價值銳減,甚至會產(chǎn)生毒副作用。醫(yī)學研究證明,當油溫達到250℃~300℃時對人體會產(chǎn)生毒害作用,如肝腫大,肝功能損害甚至致癌等。因此,經(jīng)過高溫加熱的油不能反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