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里,自己總是在到處走走停??纯矗号蓟鬏p塵,落在《荷馬史詩》上迷茫,是渺小的謎;偶化作甲蟲,湮在《變形記》里迷朦,是陰晦的謎;偶爾是只小蜻蜓,持過同齡人的佳作,那是奢華的文字里透著的空洞的心,難以駐足……于是,迷路在柳暗花明的森林中。
直到《挪威的森林》的出現(xiàn),才真正是找到終點。不知道怎么評價這本書,只感覺仿佛遇見有人在“挪威的森林”里清舞,和著夢的鈴音,卻譜著極度現(xiàn)實的調(diào)子,一切并不那么和諧,但讀著很舒服,很感動。
挪威的森林里,我盤旋了很久,只拼出兩個字:清、舞。
清,是清逸瀟灑的文字。很簡單的句子,毫無遮掩的現(xiàn)實,泛著幽默的漣漪——苦澀的現(xiàn)實。壓抑的幽默,簡單純粹的幽默,一切幽默都依附在跳躍的比喻上。直接地說,村上春樹的比喻句可以作為反面教材給學(xué)生當(dāng)病句練習(xí)——“喜歡我喜歡到什么程度?”綠子問?!罢麄€世界里的老虎都融化成黃油”“時間像被吞進魚腹中的秤砣一樣又黑又重”……也許這種比喻該叫“隱喻”,抑或 “通感”,也許什么都不是。然而就比喻而言,或許不形象但絕對生動,因為它們閃著知性的光,渲染著作者所刻畫的那種感覺。
“清”,更體現(xiàn)在他語言的透明,好比是將貼裹在語言周身的各種贅物沖洗干凈一般,晶瑩剔透。
清雅的語言里,沒有奢華的糖衣,不是堆砌辭藻的空洞,有別于身邊充斥的糜爛的文字;清晰的比喻中,沒有陰晦的謎,一切仿佛清秋的表白,干凈明了,不用在落葉翻飛中追尋深入地幔的中心主旨,不是“甲蟲”的啞謎。畢竟,浮華的文字隨處可見,泛黃的紙張束之高閣,爛在一邊;畢竟,卡夫卡的螢火蟲的光泯滅在上個時代的霧里,燃盡成灰。他身前難覓知音,郁郁而終,功成身后,又有多少人能解讀甲蟲的啞謎?簡單看看《挪威的森林》銷量過千萬的數(shù)字,一切太明了了。深入淺出的文字,干凈地贏得了讀者的心。
有人評價村上是“以透明的文字不斷描寫失落之感的人”。清逸透明的文字已多著筆墨了,回首再看燈火闌珊中的輕歌曼“舞”。
盡管自己把《挪威的森林》的立意比作“舞”,但的確那是闌珊的美。盡管是愛情小說,但卻咀嚼著“現(xiàn)實主義”的中心,從彷徨徘徊在心靈孤島與現(xiàn)實彼岸的兩極的直子到活潑野性、自然靚麗的綠子,即使是那樣春風(fēng)得意所向披靡的永澤,他們同樣背負(fù)著各自的人生的十字架在陰暗的泥沼中孤獨掙扎。而主人公渡邊更是始終懷抱巨大的離落空洞,放逐在自己內(nèi)心的彼端,在直子死后的出走流浪與文末綠子問他在哪里?!拔椰F(xiàn)在哪里?我拿著聽筒仰起臉,飛快地環(huán)顧電話亭四周。我現(xiàn)在在哪里,全然摸不著頭腦。這里究竟是哪里?目力所及,無不是不知走去哪里的男男女女。我在哪里也不是的場所的正中央,不斷地呼喚著綠子?!睔v經(jīng)滄桑的主人公,背負(fù)著往昔的夢魘,迷茫徘徊,不知自己置身何處或該走向哪里,然而他最終還是找到了“綠子”這個落腳點。這給小說畫上了一個看似完滿的句點。但我感覺這里多少更像個斷點,是個殘缺,然而,小說畢竟就此終了,而這也是我把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定位作闌珊的夢的最大原因,結(jié)尾的跨度太大,顯然,主旨的孤單空洞并未填滿一切卻已經(jīng)終了。是否過于“倉促”呢?
所以,我眼中的《挪威的森林》也并非十全十美。除卻結(jié)尾的“倉促”,本文中多少有些令我感覺累贅的東西,如玲子這一人物的塑造,也許在這之前直子養(yǎng)病時她的存在多少可以是個線索,多少說明了一些東西。然而文末,她甚至去與主人公莫名其妙地做愛就太奇怪,始終認(rèn)為作者多次寫到做愛并沒什么不自然,甚至說是作者現(xiàn)實主義的追求也無妨。惟獨主人公與玲子做愛的情節(jié),實在是不知所謂。
清舞《挪威的森林》,他最大的魅力難以描摹,之所以推崇這本書并不是此文可以完全傳遞的。我想文章最突出也是最關(guān)鍵的地方就是能給讀者一種領(lǐng)悟、一種感動、一種心情。它,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這種感動甚至清晰地仿佛可以用手臨下來,卻又始終臨摹不清楚。也許這就是此書最大的魅力吧。也許心靈的感動只有村上春樹才可以把它演繹成那么自然靚麗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