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流水,扁舟輕揚,兩岸芳草成茵,繁華似錦……也許你已陶醉在此情此景中,知足而樂,止步于眼前。也有人從中匆匆穿過,企及前方未知的領(lǐng)域。誰是誰非?不可定論。
知足者珍惜擁有而盡享閑適,追求者卻有敢于挑戰(zhàn)敢于探索的勇氣!
追求是不滿,是抗?fàn)?,是進步。雄鷹向往更深邃的蒼穹,樹根向往更肥沃的土壤,瀑布湍流向往更大距離的落差,攀登的雙腳向往更高的階梯。也許向往是虛無飄渺的桃花源,也許向往如飛蛾撲火般勇烈,或者向往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求索。但只要有一顆永不滿足的心,一雙永不放棄的腳,一雙充滿期望的明眸,那么更高的蒼穹、更肥沃的土壤、更大距離的落差、更高的階梯都將是追求者的戰(zhàn)利品。司馬遷忍辱負重,始終在心中燃著一統(tǒng)百家之言的追求之火,生活的挫折與坎坷也只能是他生活中的調(diào)味品,真正的境界卻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知足是滿意,是珍重,是安然。雞擁有雙翅但它沒有刻意飛翔,因為它明白高空并不屬于自己。螳臂當(dāng)車,東施效顰,邯鄲學(xué)步的主人公不是自不量力,就是刻意模仿。他們不懂得什么應(yīng)該是珍重的、什么是自己的專利,結(jié)果不是貽笑大方,就是不倫不類。為什么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擁有一份特有的安逸和悠閑?因為他們了解自我,也體驗過失去的痛苦。生活練就他們隨遇而安、順其自然的睿智。莊子鄙夷權(quán)勢,寧可一生“曳尾于涂中”而“持竿不顧”楚威王的高聘,他珍視眼前垂釣的自由與快意;“性本愛丘山”的陶淵明有“誤落塵網(wǎng)中”的苦惱,他懂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逸,這又是何等的自賞自重!
追求和知足并不是水火般矛盾,矛盾的肯定是你自己的心態(tài)。追求與知足的抉擇取舍似乎舉步維艱。但沒有追求怎能懂得進取的快意和成功的喜悅,不懂知足怎能享受擁有的殷實和溫馨。人生就是這樣撲朔迷離,可是有一點是永恒的:選擇自己絕不后悔的去追求,選擇讓自己快意的來珍惜。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惟其如此,你才能擁抱生活。
(指導(dǎo)老師:杜小翠)
點評:哲學(xué)的思辨使文章內(nèi)容充實,對問題認識全面。多用整齊的句式,使文章有跌宕回腸之美。恰當(dāng)?shù)囊迷鎏砹宋恼碌奈幕瘹庀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