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聽故事,但語言發(fā)展不好
Q:我兒子3歲。他從幼兒園回來后,總要讓我講許多故事。但他到現(xiàn)在說話還不是很清楚,語言表達能力和其他小朋友比起來要差一些。每次他要某件東西時,如果不會表達,就做一些手勢,或只說事物的某個特征來表示。我該如何培養(yǎng)他?
山西小李
A:孩子愛聽故事是個好習慣。但如果只是聽,而且一次要聽很多故事,受益不會太大,孩子可能并沒有理解故事內(nèi)容。
你的孩子已經(jīng)3歲,仍經(jīng)常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說話還不清楚,要趕緊訓(xùn)練了??梢岳煤⒆酉矚g聽故事的特點,對他進行訓(xùn)練:
激將法。他要聽故事,你就說:“你說給媽媽聽:‘我要媽媽講故事’,我就給你講。”如果他不說,你可以重復(fù)三五次:“媽媽講故事?!彼f了這句話,你就給他講。
和孩子共讀。翻到一頁就停住,讓他說說上面畫的是什么。然后,你講給他聽這一頁說的是什么事情,讓他學說。由于他過去只是聽故事,自己不說,所以一開始他很可能不說就要往下翻。沒關(guān)系,你就繼續(xù)往下翻,但每翻一頁,你都要求他學說,能說上一兩個詞就可以了,慢慢地再提高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很有耐心。
豐富他的生活。你可以今天和孩子一起讀故事書,學說話;明天讓他看動畫片;后天帶他去超市購物,聽別人說話等等。這樣做既豐富了孩子的生活,又訓(xùn)練了語言。
把他的意愿說出來。當孩子用肢體語言表達個人意愿時,你可以把他的肢體語言翻譯成口頭語言說給他聽,讓他復(fù)述主要的字。比如他想吃糖,用手指著放糖的柜子,你就對他說:“你想吃糖是嗎?說出來,媽媽給你拿?!敝灰f一兩個字就給他糖吃。
說說繞口令。孩子喜歡聽故事,說明他對語音很敏感。繞口令是一種短小、有韻律的兒歌,聽起來很有意思,他可能會喜歡的,你可以利用它作教材來訓(xùn)練孩子說話??梢再I一本繞口令的書。
當孩子的語言有一點進步的時候,你就要大力表揚,激發(fā)他學習的熱情。
高興極了就發(fā)狂
Q:我兒子4歲。他看書時,每次都能靜靜地看上二三十分鐘。每次新書一到,他都要讓我一個字一個字地點著教他讀,所以認了不少字??墒撬煌娓吲d了就發(fā)狂,有時推人一把,或把東西亂扔,特別高興時還叫著“好癢好癢啊”,并且全身都在拱。幼兒園小朋友說他老推人,都不敢跟他玩。為這事我們沒少打他,可他總也改不了。請問這種行為正常嗎?
湖南小曹
A:孩子過度興奮,以致亂扔?xùn)|西、推人,這是激烈情緒的表現(xiàn)。原因主要有:一是不知道如何宣泄自己的情緒,二是不懂得社會規(guī)則,三是多次被打使他“學有榜樣”。
減輕或糾正這種行為,可以試著這樣做:
*教孩子宣泄情緒的方法,比如捶打枕頭,大聲唱歌,到院子里跑步,把積木投到容器(大罐頭瓶、塑料盆等)里聽響聲,或者帶他到街上玩,使他激烈的情緒平息下來。
*利用他愛看書的特點,講相關(guān)的故事。比如小朋友要友好相處,誰要是打小朋友,大家就都不喜歡他了,讓他從中懂得與人友好相處的交往規(guī)則。這比抽象的說教更有效。
*和幼兒園老師交流一下,把孩子的特點告訴老師,讓老師注意孩子的情緒表現(xiàn),把過激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比如,把孩子領(lǐng)出門,單獨給他講點道理。或者讓他幫老師拿教具、擺椅子,離開容易使他激動的現(xiàn)場等。
*表揚他好的行為。如果有一天孩子能夠和小朋友玩較長時間,你就表揚他,讓他知道對錯。千萬不要打他,否則他更分不清是非對錯了:媽媽叫我不要打人推人,她怎么還打我?爸爸可以打我,我也可以打人呀。
經(jīng)常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
Q:我女兒4歲半。她聰明活潑,一直讓我們引以為豪。但這半年來,她經(jīng)常把幼兒園玩具上的零件、小朋友的頭花等帶回家。告訴她這樣做不對,她答應(yīng)得挺好,可沒過幾天,老師說她還去小朋友裝衣服的柜子里翻,發(fā)現(xiàn)她喜歡的就放到自己柜子里。其實這些東西我們都會給她買,但她還要拿別人的,還說別人也拿了。我和老師共同教育過她,但沒什么效果。怎么辦才好?
黑龍江小孟
A:把別人東西拿回家的行為在四五歲孩子身上是很常見的。兒童的這種行為與成年人的小偷小摸行為完全不是一回事。4歲半的孩子對于東西的歸屬及占有權(quán)問題還不完全懂,所以不能將她的這種行為視為道德上的問題。
出現(xiàn)這種行為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她對所拿東西的喜愛程度超過了你給她講過的“道理”??吹阶约合矚g的東西,她顧不上想“不能拿”的道理,況且這些道理對她來說太“深奧”。第二,她可能喜歡看你們驚慌失措的樣子。當你發(fā)現(xiàn)她帶東西回家時,一定既“驚慌”,又對她“說教”,表現(xiàn)得很夸張,她感覺很“逗樂”。而且你們又是雷聲大、雨點小,說她一頓,她認個錯(其實根本就沒認識到錯)就完了。第三,可能是受好奇心驅(qū)使。她拿的一定是她感覺新奇,而自己又沒有的東西。
怎么辦呢?
*首先在你的意識里,不要把孩子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和成人的小偷小摸等同起來。他們的占有只是想“擁有”,并沒意識到這種行為損害了誰,而成人的偷、拿很顯然是損人利己。隨著受教育程度和社會經(jīng)驗的增加,孩子會改變這種行為的。
*道理要講,但不是只在發(fā)現(xiàn)問題以后講,平時也要講??梢酝ㄟ^講故事、看動畫片來講道理,內(nèi)容要淺顯,適合她這個年齡。關(guān)鍵是讓她形成習慣,而不是事后懲罰。
*在家可以做情景模擬游戲。比如你們偷偷地將她最喜歡的東西(如頭花、玩具等)拿起來。她發(fā)現(xiàn)后,一定會著急要回來。這時你再對她進行換位教育,讓她知道拿別人東西的壞處。不要過分批評,好像她犯了見不得人的錯誤似的。如果給她上綱上線,她會委屈而哭,但不是哭自己錯了,而是哭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這樣對待自己。
*如果她衣服上有口袋,最好暫時把它縫合。孩子往往把拿的東西放在口袋里,以騰出雙手來玩。沒有口袋,也可以防止出現(xiàn)“私拿”行為。
茅于燕: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著名兒童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