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受了“人之初,性本善”的教育,受慣了,實在玩不出什么花活兒。所以,最初接觸荀子先生的“性惡論”感到十二萬分的敬意。別出心裁的理論得以提出,當然不是出于想要玩一把的判逆心理。荀子說人餓了要吃飯,冷了要穿衣,男子見了美眉怦然心動(一般指在雙方均未婚的情況下),這些都屬正常,是人生來就有的欲望,可是當這種欲望不加節(jié)制時,便成了惡,所以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抑惡啊!這話說得好,恐怕孔子在世都要贊嘆一番了??鬃邮侨藛??是的話就也有欲望。他不是想天天洗桑拿,洗完了就去春游嗎?可惜的是,到死都未完成。欲望就是我們十分想要,卻怎么也抓不住的。它高高在上,它就是我們的天堂?。∷?,圣人非圣人也??浊鹣壬鐾奶焯茫髯酉壬彩?,你,我,他便都是了。
我這個人比較愛摳字眼兒。題目說:人為什么總在仰望?人是什么?中國古典神話中的玉帝,猶太教義的耶和華,基督教的上帝。他們都不是人,因為他們擁有一切。我愿意將希臘十二天主神排除在外的原因很簡單,維納斯婚姻失??;宙斯受命運女神擺布,至今仍是個“花心大蘿卜”。他們在某些方面無所不能,某些地方受外物擺布,他們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神,是人化了的神。
林清玄先生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所神學院有一批應(yīng)屆畢業(yè)生,他們將要走到世界各地作牧師。最后一堂課上,老師問:“同學們,天堂是什么樣的?”并要求大家一一回答,結(jié)果越到最后,同學們越是驚恐,大家發(fā)現(xiàn)每個人心中的天堂都不一樣,甚至對自己幾年的學習成果懷疑。老師笑了,說:不一樣的欲望,不一樣的仰望,不一樣的天堂。牧師的責任是使人類心靈美好,不偽善,最終到達天堂。一直以來,我都把這個故事當作像珍寶一樣。上帝不是菩薩,他們用《圣經(jīng)》使我們堅信:只要信,就必得。而恰是因為不一樣的欲望,不一樣的天空,大家在仰望的時候,還不至于彼此爭吵不休。
先知摩西跑到納山上仰望耶和華,這一次仰望是代表全人類的,因此當我們翻開《舊約》尋覓到這個古老的傳說,哪怕不是親身經(jīng)歷,哪怕不是親眼所見,依然是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在上一個世紀之交,萊克兄弟仰望天空,銘記了自由翱翔的鳥,幾年之后,人類也可以在大氣的平流層中運動了。不只是萊克兄弟,這曾經(jīng)是無數(shù)人的夢想。于是萊克兄弟名留史冊,于是當世之人歡呼雀躍,于是現(xiàn)代人至今仍在享受著這曾經(jīng)的天堂。
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中國知識分子狂學西學,甚至連辜鴻銘先生極端地想挽住傳統(tǒng)文化的奔走努力也全然不顧,最終,就像錢穆先生所說的,學得“非驢非馬,不中不西,輾轉(zhuǎn)反復,病痛百出”,所以,西方至今仍是許多中國人的天堂。
而對于西方人來說呢?追求東方遍地黃金的時候已經(jīng)過去了,可是有西方人來到東方,仍會說,啊,我終于來到了東方。不管是為了什么,看來東方在某些人眼中依然是夢牽魂縈的夢魘,依然是一個神秘的天堂。
那么如此一來,對于現(xiàn)在西方媒體諸如《新聞周刊》、《時代》所展示的“世界媒體熱中國”以及中國現(xiàn)今的“國學熱”也不足為奇了。
李白年壯時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大名山,尋訪隱士,不過是想要效仿“終南捷徑”罷了。請在皇太子辦公廳的賀知章吃了頓酒,于是高呼“仰天大笑出門去”,過了三年“皇巾侍吐,御手調(diào)湯,貴妃捧宴,力士脫靴”的好日子,然后被一腳踢出了京城。從此,忽忽悠悠,飄飄緲緲地成了后世敬仰的浪漫主義詩人。同時的,柳永從山中走出,四次高考落榜,在市井中游蕩潦倒半生。只是,在教你墮落、引你花錢的風流之地,縱使你有摩天之志、鋼鐵毅力,也非叫你泥爛鑠骨不可??墒?,歌女捧著柳永,反是給他稿費,好吃好喝地供著,因為要靠他唱紅汴京呢!于是,柳永成了宋詞里程碑似的人物。
李白轉(zhuǎn)向山水,柳永轉(zhuǎn)向市井,取得了卓越成績。他們心懷一個天堂,而現(xiàn)實卻給了他們另一個天堂;兩個天堂矛盾斗爭的結(jié)果,是升華出來一個更完美的天堂;但是遺憾的是,欣賞他們曠世奇才的我無論如何不能將他們從沉睡了千年的黃土中喚醒,告訴他們,他們所得到的天堂有多美,即使能夠,那又有何人能安慰,安慰他們至死哭泣的心靈,又有什么偉力能夠摧毀那個曾經(jīng)的天堂,那種最初的仰望?
當我聽說中國的貧富差距已接近國際警戒值時,不禁一身的冷汗。因為當社會動蕩不安的時候,也正是有人要來與我爭奪天堂的時候。
我可憐安徒生,他仰望了一生的神秘國度中國,最終都沒能達到,即使有一篇《夜鶯》又如何?未達天堂,終是含恨死去。
“人總是在仰望的,為什么?”他拉著她的手坐在綠綠的草上,望著藍藍的天。
而她,終是知道,他是不肯滿足于現(xiàn)狀,不肯與她的小城平靜一生的。但欣喜的是,他所說的也正是她想說的。
可是,大家還是分開了。不是因為愛得不夠深,而是他要她去他的城市,而她,終是不能忘記曾經(jīng)仰望的天空,不能舍棄幻想一生的天堂。即便只是幻想。
“我是一個人。請尊重我的權(quán)利?!彼f。
有些什么在詩中一旦喚起初心,那些曾經(jīng)屬于我們的美麗與幽微的本質(zhì),也許就會重新蘇醒。.
即使記憶飄浮如草原上的晨霧,即使在殺伐爭奪的史書里,從來沒有給美留下任何位置。
一生不忘。
人為什么總在仰望?因為我們是人,有夢的權(quán)力,有遙想天堂的權(quán)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