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仍記得多年前的高考,出的是一則材料作文。大意說的是一位母親帶著一對孿生小姑娘去參觀玫瑰園。過了一會,其中的一位小姑娘跑回來對母親說:“媽媽,這是個壞地方,花雖然不少,但每朵花下面有刺,把我的手都扎疼了……”不久,另一位小姑娘也來到母親身邊,對母親詭“媽媽,這里真是個好地方,刺雖然不少,但刺上面都有好看的花……”
因為視角的不同,一個小孩感受到了快樂與美,另一個小孩卻感受到的是苦惱。當(dāng)時文章是怎么寫的,現(xiàn)在是記不太清楚了,只是可以肯定,受生活經(jīng)驗、閱歷的限制,當(dāng)時對這段話的理解一定沒有現(xiàn)在這么深刻。
蘇東坡曾寫過兩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詩句: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說的也是同一個道理,其實,世上萬事萬物,看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jié)論也不一樣。一個樂觀開朗的人,他每天都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即使處在生活的逆境,他仍能坦然面對,心里充滿著陽光;而一個悲觀絕望的人,他每天感受到的只會是生活的假、惡、丑,即使面對機(jī)遇和成績,他仍會覺得命運(yùn)對自己不公,以至于自甘墮落。很多人找不到快樂的原因,就是不會變換視角看問題。
有一次,一位新聞記者問國外的大作家蕭伯納,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的區(qū)別在哪里。蕭伯納非常輕松地說:“區(qū)別非常簡單明了。假定這里有一瓶只剩下一半的酒,看到這瓶酒的人如果高喊:太好了,還有一半。這就是樂觀主義。如果哀嘆:糟糕,只剩下一半了。那就是悲觀主義?!?/p>
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生活就是要善于從不利之中找到對自己有利的一面,所謂視角一變天地寬。如果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總是只看到不好的因素,這樣人就永遠(yuǎn)走不出黑暗,永遠(yuǎn)找不到快樂。
找準(zhǔn)視角,其實每一個人都會找到自信與快樂。
選自《綠洲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