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圖畫書創(chuàng)作者的世界
在《父母必讀》雜志致力于推廣優(yōu)秀童書的幾年時光里,我們結(jié)識了許多著名的圖畫書作者。他們不但在寫、在畫,同時在不遺余力地讓更多父母和孩子愛上圖畫書。
第二篇圖畫書創(chuàng)作者的世界
宮西達也:愛與夢想是心靈的基盤
他是4個孩子的好父親,恐龍溫馨系列故事的作者。在他的書中,創(chuàng)作出了一系列強大,具有寬廣胸懷,還帶著脈脈溫情的強者形象。他就是日本著名的繪本作家宮西達也。
“作為父親,我希望讓更多的孩子了解父愛?!?/p>
父母必讀:您的許多作品都在講父親寬廣的胸懷和溫情。為什么會選擇這樣的主題?
宮西達也:在日本曾經(jīng)流行過這樣—句話:老公身體要健康,不經(jīng)?;丶易詈谩_@表明,在許多家庭中父親要么沒有什么地位,要么在孩子面前展現(xiàn)的都是負面形象,比如,即使回到家也只是看報紙,或躺在那里睡覺。
其實,父親也有自己的苦衷,在外面辛苦地打拼,而孩子是看不見的。作為一位父親,我希望幫助孩子更了解自己的父親,于是便創(chuàng)作了《爸爸是奧特曼》這本書。父親要想把父愛傳給孩子,最重要的是交流,父親在做什么工作,應(yīng)該讓孩子知道。
“心靈的基石就是善良、愛、希望和夢想?!?/p>
父母必讀:您的恐龍溫馨故事系列讓許多小讀者都和書中的主人公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有的甚至掉下了眼淚。請問,繪本究竟具備了哪些元素,才會如此感人?
宮西達也:我小的時候,有許多很樸素的夢想,比如想當(dāng)面包師,或者想當(dāng)一名火車司機……在現(xiàn)在這個世界,孩子都很現(xiàn)實,失去了夢想。問他將來想做什么,他說:“當(dāng)公務(wù)員,因為安定?!薄斑M入IT行業(yè),因為收入高?!?/p>
這種現(xiàn)實指向其實是一種悲哀。我不否認金錢的力量,也不否認現(xiàn)實的需要,但孩子的心靈應(yīng)該有一個基石:善良、愛、希望和夢想。
我把這些自己長久以來一直思考的東西融入了自己的繪本。當(dāng)然,我并不愿意把這些哲學(xué)層面的思考變成所謂的說教,讓孩子—看書便說這本書是教什么的。只要孩子看了我的書,感動了,笑了,我就心滿意足了。
“我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自于兒時的感動。”
父母必讀:聽說您有4個孩子,請問是否從他們的身上得到了許多創(chuàng)作的靈感?
宮西達也:我在創(chuàng)作繪本時并不是一直在想著孩子的面孔的。朋友跟我開玩笑說,你有4個孩子,創(chuàng)意肯定連綿不斷,如果真的是那樣我就太高興了,我會不斷地生孩子。但實際上,我所有的靈感都來自于自己小時候的經(jīng)歷,比如如何淘氣,傷心了和朋友抱在一起等等。
當(dāng)然,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當(dāng)了父親以后,我常常會回憶起自己小時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情形。我的繪本其實就是我的繪畫日記,描繪的是我兒時的一些感受與感動。
方素珍:做一件讓世界變得美麗的事
一位老婆婆把自己的花種到處播撒,讓周圍的世界開滿了鮮花,被人們稱為“花婆婆”。而在兒童文學(xué)界也有這樣一位花婆婆,她就是臺灣著名的繪本故事作家、《我有友情要出租》的作者方素珍。
“我期待自己做個兒童文學(xué)的花婆婆。”
父母必讀:推廣繪本已經(jīng)成了您生活中的一部分。繪本究竟有什么樣的魔力?
方素珍:我比較喜歡圖畫唯美又有“內(nèi)心戲”的繪本,所以曾翻譯了美國的繪本家芭芭拉·庫妮創(chuàng)作的《花婆婆》。每次我在演講中提到這本書,總是獲得很多回響。
我自己非常喜歡花婆婆到處撒種子的行為,并且覺得與孩子共讀一本書,就是像花婆婆一樣,在做一件讓世界變得美麗的事。所以我到處去為大小讀者講繪本,期許自己是個花婆婆,把兒童文學(xué)像花種子一樣到處傳播。久而久之,大家也封給我這個美麗的外號了。
我想告訴媽媽們,孩子一輩子要讀的書很多很雜,我們一定要在有機會陪他們共讀的時候,選一些彼此都喜愛的繪本來分享。
“閱讀的基礎(chǔ)是溝通。”
父母必讀:很多故事媽媽都有過自己給孩子編故事的經(jīng)歷,但常常覺得不夠精彩。請問怎樣才能編出好的故事來呢?
方素珍:故事媽媽不必急著自己創(chuàng)作故事!先利用現(xiàn)成的繪本給孩子講故事,等時機成熟了,再試試創(chuàng)作也不遲。
要了解孩子喜歡什么故事,就要經(jīng)?!皬澫卵迸c孩子多溝通,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和看法,家長本身也要多看,多旅行,多留心身邊的人和事……這些有一天就會變成故事創(chuàng)作的來源。
同一本繪本,可以變化出不同的故事。一般來說,孩子的注意時間都不長,媽媽每次講故事時,可以從中挑出一個重點來講述,每次都用不同的方法來解讀,保持孩子的新鮮感,讓他們覺得:“這本書好有趣喔!每次媽媽說得都不一樣”。
總之,多說幾次故事,才知道如何靈活運用這些說故事的技巧。等到說故事已經(jīng)變成媽媽的絕活了,這時候想要自己創(chuàng)作故事,應(yīng)該也是易如反掌了。
“爭論不都是為了品德教育?!?/p>
父母必讀:現(xiàn)在國內(nèi)大多數(shù)好的繪本是引進的。媽媽們在給孩子講故事遇到東西方文化沖突的問題時,該如何去解決?
方素珍:我曾翻譯過一本《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故事原有的結(jié)局是小鼴鼠知道是大狗在自己頭上大便的時候,立刻跑去在大狗的頭上“嗯”了一坨大便。考慮到東方人不贊同以牙還牙的做法,把結(jié)尾改成了小鼴鼠跑去問原因,不小心“嗯”了一坨大便在大狗身上,還不好意思地說了聲“對不起”。
這種做法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論。有人覺得西方原來的幽默也無傷大雅,有的覺得還是改了為好。
其實,中西文化本來就不同,站在尊重原著的立場,也不必堅持一定要更改原文。如果我們不認同“以牙還牙”的結(jié)局,可以問問孩子,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抒發(fā)這股被“嗯嗯”在頭上的“怨氣”呢?正好利用這例子進行討論,和孩子一起更深入地融進故事當(dāng)中去,分享讀書所帶來的喜悅,這也是繪本最大的功用啊!
周翔:讀“沒有用”的書
他主編的《東方娃娃》每月推出一本繪本???,他創(chuàng)作的《荷花鎮(zhèn)的早市》在中國和日本同時上市,被譽為中國目前最好的原創(chuàng)圖畫書。他說,這樣做只為了讓孩子們讀一些“沒有用”的“閑篇”。
“圖畫書適合0~100歲的人閱讀?!?/p>
父母必讀:您主編的《東方娃娃》,一下從國外引進了二十幾本優(yōu)秀的圖畫書,在下半月刊每月推出一本。這對繪本推廣是個了不起的創(chuàng)舉。您為什么要花大力氣去做這樣一件事?
周翔:做這件事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想探討究竟什么是閱讀。閱讀實際上是指讀“沒有用”的書。那些所謂有用的書只是在教我們學(xué)一些技能性的東西。而這些“沒有用”的文學(xué)作品,則對一個人心靈的構(gòu)建起著巨大的作用。
在這個社會,你不閱讀也可以照樣生存。但問題是,不閱讀,怎么去了解歷史、未來,或者是我們生活的狀態(tài)。
而圖畫書是承載閱讀的一個媒介,它的內(nèi)涵太豐富了,包括很深的哲學(xué)意義,適合0~100歲的人閱讀。它讓我們的孩子通過聽語言、看圖畫,獲得全面的審美熏陶和情感感受,并通過圖畫書,從小養(yǎng)成閱讀的習(xí)慣,思考的習(xí)慣。
“中國文化的傳承不可能靠外國的文學(xué)作品來實現(xiàn)。”
父母必讀:很多父母認為,無論是引進還是原創(chuàng),只要是好書就可以了。但當(dāng)出版界越來越多地開始引進圖畫書的時候,為什么您卻開始倡導(dǎo)原創(chuàng)?
周翔:在倡導(dǎo)多元文化的今天,世界上所有好的圖畫書都可以拿給孩子。但是,中國文化的傳承是不可能靠外國的文學(xué)作品來實現(xiàn)的。通過讓孩子閱讀原創(chuàng)的文學(xué)作品,才能讓他們了解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未來,以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這個工作非常艱難,但我們不能止步不前。
“我想把菜場留在孩子的記憶里?!?/p>
父母必讀:您創(chuàng)作的《荷花鎮(zhèn)的早市》在2006年度童書排行榜被推薦入圍,有人說它是目前中國最好的原創(chuàng)繪本。您為什么會做一本關(guān)于菜場的圖畫書?
周翔:我之所以想做一本關(guān)于菜場的圖畫書,是因為越來越多的超市的建立,讓我們小時候所熟悉的菜場正在慢慢消失。而菜場是中國人生活的一個縮影。所以我想把這段生活記錄下來,傳遞給孩子們。
從有這個想法到真正出書歷經(jīng)了10年時間。直到一次出差,我有機會來到一個小鎮(zhèn)的菜場,突然感覺到了它所體現(xiàn)出來的濃濃的人情味,才開始真正地創(chuàng)作。
和一般的故事牽引性的圖畫書不同,這是一本場景性的圖畫書。也許孩子現(xiàn)在還不懂,但只要他記得里面的場景,等他長大的某一天,這些畫面會在他的記憶里散開來。
第三篇走近故事媽媽
在熱心評選童書TOP1O的人群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群故事媽媽,圖畫書,已經(jīng)成為了她們和孩子的交流中一個不可或缺的主題。
在“細節(jié)”中天馬行空
(若橘,女兒小桶子5歲)
我給閨女講故事,很多母女間精彩的交流就是在所謂“細節(jié)”的天馬行空中開出花來。之所以這樣看重“細節(jié)”,其實最先是閨女的一些啟發(fā),小橘子和我一起閱讀,并不是時刻跟隨我的節(jié)奏,有時候,她一定要看這一頁,或者一定要反復(fù)講某一段。
比如讀《海的女兒》,她就糾纏著美人魚公主的頭發(fā),比畫自己的頭發(fā),幻想著長發(fā)飄飄的美麗,所以在聽到小美人魚為了救王子剪掉長發(fā)的時候,我相信她深刻地體會到那種憂傷。還有那本《爺爺一定有辦法》,對畫面下方老鼠一家的生活,小橘子的興趣超過故事本身。孩子好像都喜歡小東西,是不是覺得小小的東西和她們親近?
得來全不費工夫
(魔法阿姨,女兒丁丁5歲)
許多媽媽都遭遇過自己選的書與孩子的興趣不一致的時刻??墒?,當(dāng)我們非常渴望把某類書推薦給孩子時該怎么辦?我的辦法是無為而治。潛移默化是很重要的。
比如,《神奇的校車》大概是前年買的,可丁兒一直沒表現(xiàn)出對此類書的興趣來。家里的許多科普書都成了熟悉的小孩子的愛物,我干兒子都看兩遍了,丁兒還是無動于衷。
對此,我沒有過多地干預(yù)。只管把好的科普書不斷地買進家,擺在書架上。
一天下午,我和丁兒習(xí)慣性地拐到書店。丁兒基本上是個白丁,挑書只看封面,所以我在一旁并沒有太在意。但是且慢,這次她指給我看的書可不一般啊!仔細看看,原來是新出的第二版《神奇的校車》!
丁兒說:“媽媽你給我講講這本書……那是講恐龍的一本,紅頭發(fā)弗瑞絲老師帶學(xué)生們到史前時代探尋恐龍蹤跡……”
哈哈,是不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心里有一個收集珠寶的箱子
(小隱娘,兒子5歲)
我做故事媽媽是件很自然的事情。兒子的幼兒園老師知道我是藍袋鼠親子文化網(wǎng)的總編輯的,便邀請我給孩子們講故事。
給一個孩子講故事,交流是一對一的,孩子的感覺隨時就可以捕捉到,但給一群孩子講,在講故事之前,你得先有一個整體把握。一個孩子的閱讀口味和閱讀習(xí)慣,一般是早就熟悉的,但孩子成群了,口味千差萬別的,你得隨時調(diào)整、平衡。
我覺得孩子對于《荷花鎮(zhèn)的早市》的反應(yīng)是最典型的。因為這本書的故事是開放性的,沒有很強的故事性,所以,孩子們的反應(yīng)千差萬別。你看:
到了集市以后,我的講述完全沒有按照書里的文字,孩子們也根本沒有這方面的需求。他們感興趣的是只剩下一半的年畫、不知是誰擱在那里的一副眼鏡、炸著的油條和炸鍋里的油、曬著的被子、誰在騎自行車、賣菜、賣魚……
有一個小男孩堅持說賣雞的那邊一定還有斗雞場;另有一個小男孩問我:“這些魚是活的吧?”……
看他們讀著聊著,好像真在菜市場一般了。
對于這么大的小孩兒來說,閱讀這本書,收集的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新鮮事物,與文化無關(guān),與懷舊無關(guān)。而我已經(jīng)相信了,他們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了一個收集珠寶的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