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這是一幕足以讓每一個人心酸落淚的凄美畫面,足以讓任何語言表達都覺羞愧的人間悲劇。文章決不是靠疾病來換取我們的同情,主人公的一路坎坷很好地詮釋了“相濡以沫,不離不棄”。
今年43歲的湯敬巖是黑龍江一名樸實的農(nóng)民,他45歲的妻子鄭淑英因村民糾紛,在幾年前遭毆留下了腦震蕩后遺癥,已負(fù)債3萬多元,至今未痊愈。因無錢治療,湯敬巖用兩輪“房車”拉著妻子到北京求醫(yī)。至2006年7月3日,這對可憐的患難夫妻,憑借著一輛板車走過了坎坷崎嶇的3000里路……
拉著“房車”去遠方
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是湯敬巖對妻子不離不棄的生活寫照。湯敬巖18歲時,從山東老家來到尚志市慶豐村,在附近做木工活。鄭淑英是附近克茂村人,長湯敬巖兩歲,心靈手巧。女大當(dāng)嫁,給鄭淑英介紹對象的不少,也有不少挺優(yōu)秀的小伙子,可是她都沒看中。當(dāng)別人給她介紹孤身一人的湯敬巖時,她卻同意了。1986年臘月,兩人結(jié)婚了?;楹笊艘粌阂慌?,大女兒今年18歲,小兒子12歲。
因為兩人都有手藝,家里還有6畝多田地,日子過得很不錯。4年前,家里還蓋起了近百平方米的大磚房。在當(dāng)?shù)匾菜闶亲屓肆w慕的好人家。
當(dāng)初家里蓋房子時,有一部分房款是借的,外債還沒還上,妻子又出事了,腦震蕩留下后遺癥,湯家外債達到了3萬元。因為要護理妻子,湯敬巖無法出去找活干,田地也侍弄不好,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到今年年初,湯敬巖實在無錢給妻子治病,妻子的病情不斷加重,有時候一天要抽搐兩三次,同時還有心絞痛等癥狀。無奈之下湯敬巖想到把妻子送到北京找更好的醫(yī)生治病。于是,他決定用車?yán)拮拥奖本?/p>
他找到一本破舊的地圖冊,用做木工活兒的卷尺沿著路線仔細(xì)量了又量,通過比例尺計算出來,他選擇的路線應(yīng)該有3000里路,他認(rèn)為自己能承受得了,就決定拉車進京求治?!霸诩抑挥械人?,走出去還有一線希望!”
“求生房車”在親人的哭聲中起程。一路上風(fēng)餐露宿,妻子病病秧秧的身體能不能吃得消?湯敬巖心里也沒底。他向親戚借了一輛平板車,利用自己的木工手藝改裝成了可以住人還保溫的“房車”?!胺寇嚒辈坏梢宰∠聝蓚€人,還可以生爐子取暖。而且保溫效果也不錯。細(xì)心的湯敬巖用木板做墻壁,外面還加了一層防寒保溫的草簾子,最外面是防風(fēng)防雨的塑料布。這是一架用塑料布蒙著的大篷板車,前后都用毛筆字寫著斗大的“救命”兩字。車廂里,他給妻子鋪了被褥,還加了一個海綿墊子,妻子坐著會更舒服一些。而且車棚向前延伸,這樣他拉車的時候也能防雨雪。為了便于攜帶雜物,騰出居住的空間,湯敬巖還在車頂上加了行李架,這樣,他在路上撿到的廢品也有地方存放了。
5雙鞋,兩棉三單,一個打氣筒,沒帶一粒糧食、一分錢,這就是夫妻二人的全部“盤纏”。
2006年3月21日,湯敬巖夫妻出發(fā)的那天,黑龍江大地寒氣逼人。湯敬巖給車?yán)锏钠拮右春帽蛔?,輕輕地抬起了車把,腿上一使勁,這輛“求生房車”起程了,那一刻,湯敬巖和妻子的心里都不好受,但是湯敬巖沒敢回頭看,他怕看見70多歲的老岳母和年僅12歲的小兒子哭泣而動搖。
真情感動一路人
“房車”艱難地向遠方“邁進”,湯敬巖對妻子的不離不棄也感動了一路人,所經(jīng)之處,人們捐錢捐物,給飯給水,不管是村民、老板還是同路的學(xué)生,他們都給予了湯敬巖力所能及的幫助。湯敬巖有個破舊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載著好心人給予的幫助和他們的電話。
湯敬巖說:“好心人對他們的幫助兩天兩夜也說不完,他文化水平低,寫不出來,只能記下時間、地點和好心人的姓名和電話。詳細(xì)的內(nèi)容,他都記在了心里?!?/p>
“求生房車”到達遼寧境內(nèi)時,有一段路在修需要繞行,湯敬巖把車停在樹蔭下察看地形。奇特的“求生房車”引起了幾個長途司機的注意,他們把車也停下來和他們夫婦聊天。得知湯敬巖是從黑龍江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幾個人都很驚訝??吹剿B個水壺都沒有,其中一人對他說:“哥們兒,你這么辛苦得有個燒水的壺啊?!闭f完,幾個人給湯敬巖20元錢,讓他到集上買水壺。給完錢后,幾個人沒留姓名就走了。后來,他用這錢買了水壺。如今,這把擦得亮晶晶的水壺還掛在車把上。
2006年4月9日早上,湯敬巖拉著妻子正在102國道上行走,后面來了一輛大貨車,和他并行一段時間,后來停下來。司機拎著一兜子水果給他:“聽說你是從黑龍江來的,不容易啊!”同時還給了他20元錢。一天,湯敬巖路過一個西瓜攤已經(jīng)很遠了,瓜攤的主人捧著一大塊西瓜追上來,硬塞給他就走了。還有一對母女為他捐款2200元,也沒留下姓名。這對母女說:“就是沖著你對媳婦這么好才來看你的?!?/p>
在湯敬巖的小本子上,不光記錄了這樣的“大”捐贈,就是一些送水送飯的,甚至是嘮嗑比較投緣的,他都要記錄下來。在吉林,他們走到一個村莊已經(jīng)錯過飯時,熱心的村民聽完他的故事后,二話沒說,馬上回家給他們倆做飯。另一個年輕的媳婦也回家給湯敬巖夫妻煮了一些雞蛋送來,讓他們好好補補身子。
湯敬巖一路要飯,吃得最好的一次是在一個飯店。當(dāng)時他們走到這個飯店門口,飯店老板得知情況后,馬上讓廚師給做了肉飯。
提起這一路上丈夫遭的罪,鄭淑英眼睛濕了。 鄭淑英說,從家里出來,大約四五天湯敬巖的腿就走瘸了,走路不敢使勁。鄭淑英讓他歇幾天再走,可是倔犟的湯敬巖堅持要走,鄭淑英讓他買點藥吃,他也不買。鄭淑英知道丈夫是舍不得,因為路上好心人給的錢還不夠給自己打點滴的呢。看著一瘸一拐拉車的丈夫,鄭淑英趴在車?yán)锿低档乜蘖?,這是她離家后第一次流淚??匆娖拮诱娴膫牧?,湯敬巖才乖乖地到藥店買了藥吃。
風(fēng)雨坎坷三千里
自從有病以來,鄭淑英落下一個毛病,那就是不能沾涼,更離不開熱水。所以,湯敬巖每天最重要的任務(wù)就是必須保證車?yán)镉袩崴?,只有熱水充足了,他的心里才有底兒?/p>
一路上,湯敬巖拉車出汗多,喝水自然就多,可是路上難免有打水不及時的時候。沒水了,他寧肯嗓子冒煙,也決不喝一口熱水。有時候渴得實在受不了,就喝山泉水。鄭淑英不能吃涼飯,有時候不能及時要來熱飯,只好用剩飯充饑時,他就用熱水給妻子泡飯,一遍泡不熱,他就把泡飯的水喝了,再用熱水泡一遍。也只有這個時候,他才能喝上一口已經(jīng)不熱的“熱水”。
湯敬巖每天天一亮就起床,一天至少要走12個小時。每天停下來,吃過飯,他還要給妻子按摩身體,一按就是一個小時。丈夫拉車走了一天,還要給自己按摩,鄭淑英于心不忍,不讓丈夫給自己按摩,可是說不動丈夫。
這一路不僅見證了湯敬巖夫妻相濡以沫的純真愛情,而且也見證了無數(shù)陌生路人的拳拳愛心。正是有了沿途各地數(shù)不清的愛心援助,湯敬巖才拉著患病的妻子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北京。
地平線上隱約出現(xiàn)了北京城的高樓大廈,湯敬巖不由加快了腳步,這一天是2006年6月28日,已經(jīng)走了幾個月了,他用自己的雙腳量出了黑龍江到北京的距離有多遠。黃昏臨近,北京的上空如往常一樣,籠罩在淡淡的煙霧中。湯敬巖吱呀作響的“房車”帶著一路風(fēng)塵,出現(xiàn)在首都人們驚訝的目光中。湯敬巖已經(jīng)習(xí)慣了人們的驚訝,一路行來,這樣的驚訝太多太多了。他沒有停留,因為他的目的地是醫(yī)院。
在北京民政部門幫助下,湯敬巖于2006年7月5日下午2時,用板車?yán)眿D來到海淀救助站。海淀救助站也被湯敬巖的真情感動了,對湯敬巖格外照顧,每天都有饅頭炒菜吃,特別給二人提供了一間單間居住,看見湯敬巖的襯衫破了一個大洞,還給他一件新襯衣。救助站的同志表示,如果湯敬巖夫婦治療后回黑龍江,他們給提供火車票,不讓湯敬巖再辛苦拉車了。
躺在床上的湯妻看上去臉色比前些日子好了許多。
湯出示的捐款記錄顯示,在救助站的一個星期內(nèi),社會各界為其妻子治病捐款3600多元?!斑@些人都不愿意留電話或者地址,但我都記著呢!”湯敬巖說。
對于大家的好意,湯敬巖有些猶豫,他說,這次來北京的目的就是想給妻子治病,但目前手里的幾千元錢肯定不夠,不治療就回去,還有點不甘心。
雖然歷經(jīng)千辛萬苦走到了北京,但是屬于湯敬巖的“長征”卻只是走完了第一步,站在人潮洶涌的北京街頭,一臉茫然的他最終將會何去何從?
“我走上這條路也是沒辦法,沒錢看病,我不能看我愛人在家等死啊!出來這么久也證明我是對的,一路上都有好心人幫助我們,我愛人才一直沒有斷藥……”湯敬巖說,他希望等妻子病好后,能夠用自己的勞動來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