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印度孟買的那天下午,由于天氣異常炎熱,走著走著便汗流浹背。我在街市轉彎處看到了一排水龍頭,前面約5米處還有一間公共廁所。為了給身體降降溫,我趕緊向水龍頭走去,打算擰開水龍頭,沖洗一把臉。印度一年的氣候熱多冷少,炎熱的季節(jié)要占一大半,因此政府在各公共場所都設有水龍頭,供路人免費沖涼。
我把背包放在一旁的凳子上,從里面拿出一條毛巾,靠近水龍頭剛彎腰準備沖涼擦洗,就發(fā)現(xiàn)一旁廁所里走出一位包著頭巾蓄著絡腮胡子的印度男子,徑直快步朝我走了過來,我以為他也要沖涼,然而我錯了,他從容大方地靠近,不吭一聲就開始翻動我的背包,那情形就好像在翻自己的背包一樣。這著實令我大吃一驚!我還沒反應過來,他已經把我背包里的一卷剛用了幾圈的衛(wèi)生紙?zhí)土顺鰜?,拿在手里轉身離開。
光天化日之下,他的所作所為,讓人難以置信。我以為碰到了一個瘋子!我飛快地掃描了他一下,慈眉善目,穿戴整齊,舉止正常,倒又不像精神病人啊!
百思不得其解的我立即大聲地用英語問他:“你為什么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這位男子停住腳步轉過頭,很坦然地看著我,用英語反問道:“你是在問我為什么拿走這東西嗎?我只不過暫時保管一下啊!”
我說:“這是我的私人物品,你沒有經過我的同意,怎么能擅自拿走呢?”
他卻反問“我知道這是你的東西,但這種東西難道完全都屬于你嗎?這種東西只不過暫時放在你這里,現(xiàn)在我拿走了,就是暫時轉放一個地方,難道錯了嗎?”
他越說,我越一頭霧水,連忙做著手勢向他解釋道:“這是我從中國商店里購買來的,我要派用場,你這樣拿走了,我就沒有衛(wèi)生紙了?!?/p>
他沖我笑了笑說:“現(xiàn)在我沒有這東西,需要這東西,請你理解。”
他的這幾句話說得相當理直氣壯,我竟一時語塞了。
呆若木雞地站在水龍頭跟前,我瞪著眼看著他就這么把一大卷衛(wèi)生紙給拿走了。當真是: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不分彼此啊!
出國前導游曾介紹有關的印度風土人情:在印度,衛(wèi)生紙屬于一種奢侈品,印度人方便后,習慣用水沖洗,在一般的洗手間里沒有置放衛(wèi)生紙的習慣。正是這個原因,我才買了一卷衛(wèi)生紙放在背包里,隨身帶著以備不時之需的,然而,卻萬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意外發(fā)生!
這時,我才想起在一些印度出版物中曾讀到這樣的內容:部分印度人有著這樣的思維邏輯——這東西其實不是我的,即使是屬于我的,也不能說是我的。
看來,“我的”這個詞在這個國家似乎含義頗為豐富。這也許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互通有無同舟共濟的方式吧,想到這里,我也就釋然了。
選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