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安的城墻根下轉(zhuǎn)悠,和平門前的一條街道,比以前繁華了好多。有一個音像小店正在大甩賣,我就信步踱了過去。
一個中學生模樣的小男孩已經(jīng)挑了好幾盒磁帶,我掃了一眼,竟然還有一盒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不知他是否知道,張楚像他這樣大的時候,也經(jīng)常到城墻附近晃悠,享受那明亮溫暖的陽光。
一個20世紀70年代出生的男孩,這樣回憶自己當年與張楚的相遇:1993年,在秋日午后,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座飯,把腳擱在課桌上,第一次在上海電臺的音樂節(jié)目里聽到了張楚的《姐姐》。這是一首奇怪的歌,連續(xù)放了幾個星期,后來,我就漸漸地聽出了一股荒涼的味道。1994年高考前的一個月,我買到了魔巖三杰的專輯。在滿桌試卷的教室里打開隨身聽,最初的感動來自于《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中的小提琴前奏。音樂流瀉出來的時候,我聽得心花怒放:一個多么好聽的張楚!
那些好聽的歌的背后,有許多成長的感受……
張楚(下稱楚):這是我在1988年寫的一首歌,那時我快20歲了。我想表達一個小孩為了證明自己所作的抗爭。當時很多孩子都有種對平凡生命的抵抗情緒,覺得自己是一只小小鳥,想要飛,卻怎么也飛不高。他們不太甘心過平凡的生活,希望在平凡中尋找自己的力量。
墨:還記得這歌詞是怎么寫出來的?
楚:和大學里幾個要好的朋友聚在一起,你想一句,我想一句,拼出來這首歌詞,現(xiàn)在想來,這種創(chuàng)作過程很值得紀念。
楚:那時國內(nèi)流行音樂表達的內(nèi)容很狹窄,我對那些流行的音樂完全適應(yīng)不了,而當時西方流行音樂的內(nèi)容已經(jīng)很豐富了,我就經(jīng)常聽聽國外的歌。
這首歌寫得非常隨意,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寫,很好玩。那時候,北京有很多外國留學生,所以在錄音時,使用了一些國外流行音樂中的節(jié)奏,朗朗上口。這首歌想表現(xiàn)一個小孩雖然對上學不是很滿意,但依然保持著快樂的天性。
墨:那時你在為什么事忙碌?
楚:那個年代的生活比較簡單。每天看書、玩,在北師大里和一幫同學一起玩。
楚:這首歌寫于1991年,與《bpmf》相隔兩年。我的那些大學生朋友都畢業(yè)了,開始工作,我也開始感覺到作為一個普通人,生活中有多么不容易。當時我最迷惑的是找不到自己,也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夢想。自己很感興趣的事情不能去做,只能守著一份特別單調(diào)、枯燥的工作。這種苦惱是一種很悶的、沒有余地的苦惱:生活沒有任何的想象力,沒有空間。從那時起,我開始有一些不同以前的思想。
墨:那么多的苦惱,還會對生活充滿希望嗎?
楚:還是充滿希望,因為我有一些個性的信仰。
墨:什么是個性的信仰?
楚:就是相信自己理想中的世界還會實現(xiàn)。
楚:這首歌寫于準備錄《姐姐》這首單曲的間隙中,是在比較自在的情緒中完成的,有一點浪漫,描述了我比較感性的一面。
我想一直按照自己的理解生活,按自己的方式對待女性。和女孩交往時會帶點藝術(shù)情結(jié)。
墨:女孩眼里的你是什么樣的呢?
楚:單純、陽光、活躍。
墨:你怎么看這首歌的巨大影響?
楚:我不是特別喜歡這種影響特別是有時候人們歪曲了我的本意。有些人認為,我是想說不孤獨才好,其實我只是表達,孤獨或者不孤獨并不重要。我想探討有關(guān)生命本質(zhì)的問題。我開始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內(nèi)心,我想這意味著我開始成熟。
墨:上面選的歌詞都是10年前的,這么多年過去了,你現(xiàn)在創(chuàng)作的歌會有什么不同?
楚:我現(xiàn)在喜歡一些更理智、更干凈的東西,不是抓住某些事物的弱點去攻擊,而是試圖展現(xiàn)對生活的更好的理解。我現(xiàn)在的音樂不會去談?wù)摼植?,不從?cè)面或某一面去看東西,而是從整體去品味。我不再去關(guān)注別人,而是寫我對自己的認識,寫我的心,寫我如何理解自然。從總是好奇地東張西望到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人生,這是一種成長。
墨:你怎么理解成長?
楚:成長其實是沒有年齡邊界的,你在思考就在成長,直到死亡才會停止長大。年少時的我總是渴望按照自己的理想成長,而現(xiàn)在的社會變得越來越豐富,人心會有各種各樣的變化,所以現(xiàn)在的成長更有一種自由自在的意味。
墨:你想對現(xiàn)在的孩子說些什么嗎?
楚:大家應(yīng)該過得快樂一些。中學時期是很敏感的,內(nèi)心的大門敞開著,該多放些快樂的事情進來。不要以為你們的空間都被學習的壓力和父母的期望填滿了,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并操縱廣闊的心靈的自由。我就很喜歡幻想。比如坐在房間里,想象星星照耀著大地,能在星空下發(fā)呆多舒服啊!
現(xiàn)在,每個孩子的將來都顯而易見——上學、工作、掌握科技,這些是生活中看得見的東西。而剩下的則是作為一個人需要閉上眼睛體會的東西,比如夢想、信仰、自由。自然,這些看不見的東西反而能讓你的生活變得更真實。
坐在張楚家的沙發(fā)上,看他一直在忙碌:先給我們每個人都倒了一杯水。然后開始把洗衣機里的衣服撈出來晾在繩子上。他講話的感覺像極了他的歌,那些嚴肅的、美好的、直逼人心靈的歌。
后來在我們強烈要求下,張楚一首歌——《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看著眼前唱歌的張楚,我有一種無法抑制的感動,我回想,在我的少女時代,喜歡張楚的原因是,青春歲月中的成長,除了有瘋狂、叛逆、肆無忌憚以外,更多的是純粹、認真、不被明了的傷痛、愛而不能的無奈。那些永不想放棄卻可能蹤影全無的美好,是青春的記憶中最無法沫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