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皇室刀劍中,除康熙、乾隆等各帝御制刀劍外,還有全國各地的貢品和世界各國進獻的禮品,這些御用品代表了中國清代最高超的刀劍制造工藝。
在私人收藏家中,皇甫家族收藏的清代皇室刀劍超過十把,包括兩把最高級別的皇帝大閱佩刀,其中之一的完美程度和品相幾乎超過任何同類品。當詢問這把刀的價值時,皇甫先生淡淡地說:“寶騰屬天地人序號,類似者存世近70把,而且玉柄腰刀雖然名貴,但多為把玩之物。而這把大閱佩刀,是一國皇帝檢閱三軍和國家最重要慶典時佩戴之物,存世也僅五把。價值應該是寶騰的幾倍,我也不想計算?!?/p>
皇室寶劍
皇室寶劍之比例很小,多為各代皇帝隨心所欲而特別制作,并無固定模式
乾隆年款宮廷禮儀劍(英國皇家軍械局藏)
該劍現(xiàn)存利茲市皇家軍械局博物館,為英國皇家軍械局董事會藏品XXVlS190號。附博物館說明:(劍,中國,年代:1736-95)
此劍是一系列宮廷劍中的一把,所有劍刃均裝飾有個人化的星座圖案。每把上面均有篆字年款,在清乾隆皇帝期間制造。
該劍劍身通體密布交織銀線網(wǎng)文,上面滿錯金銀紋飾。劍身寬厚未開鋒,純粹是禮儀寶劍。劍尖為五爪行龍追逐北斗七星,龍須龍爪均為挫金;中段兩面分別為建四大金剛和四大美女。金工細膩非凡,登峰造極。
乾隆年款宮廷禮儀雙劍(美籍華人藏)
此雙劍在形制上與上一把長劍形制基本相仿,但劍身工藝及圖案更加繁復細致。
劍身正面圓脊,反面無脊,共享一室。劍柄設(shè)計應為半圓形,可合二為一。雙劍正面紋飾基本相同,劍尖為五爪行龍追逐北斗七星,龍須龍爪均為錨金;劍根為“大清乾隆年制”篆刻印章;陽劍中段為四大金剛執(zhí)杵,陰劍中段為四大美女斂容雙劍反面紋飾完全一致,但方向相反。
清太祖御用劍
此劍劍刃,劍裝為典型明代形制,可能為萬歷年間明朝封努爾哈赤龍虎將軍時之賞賜,乾隆年間曾佩以皮簽,以滿漢文合書“太祖高皇帝御用劍一把,原在盛京尊藏”。通長80.5厘米,刃長58.3厘米,寬3.1厘米。
作為滿清開國皇帝努爾哈赤之御用寶劍,此劍價值可謂異常珍貴,現(xiàn)藏于沈陽故宮博物院。
道光皇帝御制劍
此劍形狀古樸,佩飾簡單,屬于法劍一類。公元1845年,面對西方列強之堅船利炮,道光皇帝仍視之為邪門外道,試圖以一把鐵劍祛邪斬魔,實為哀其不幸,怒其不明。
該劍通長112.5厘米,劍根處寬9.5厘米,劍尖處寬3厘米劍身開雙闊凹槽,中間起脊。劍擋鐵制,為刀形橢圓鐔。劍莖短細,外無手柄。劍身刻“道光乙巳祛邪珍武虎”。
匕首系列:
18世紀棕牛皮鞘白玉嵌寶石柄烏茲鋼刃短刀(美籍華人藏)
此刀外形、雕工、花卉圖案及裝飾風格類似清宮藏乾隆御用短刀,可能是乾隆、嘉慶時期西番進貢清廷或輸入中原之器。
刃體以古印度、波斯一帶罕有的烏茲鋼(W00TZ)制成,非常珍稀。刀柄以整塊痕都斯坦白玉制成,玉質(zhì)晶瑩潤澤。卷首兩側(cè)及頂部雕刻五瓣花卉,中嵌紅寶石二枚、綠寶石一枚,獨具匠心。
紅色絨鞘燒藍鑲寶石柄雙匕首
此對匕首工藝精湛,鑲嵌各類寶石、鉆石過千粒,其貴重豪華可謂登峰造極?,F(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雙匕首為一對,其形制、尺寸完全相同;除部分寶石之外形和顏色有差異外,其佩飾也近乎一致。燒藍卷首刀柄和舌形護手,均鑲嵌大量紅、藍、綠寶石和鉆石。木制刀鞘,覆紅絨布。鞘口箍、鞘頭箍鋄金燒藍,亦鑲嵌大量紅、藍、綠寶石和鉆石。
尾聲
滄桑中的清代皇室刀劍
清代皇室刀劍可謂國寶級文物,在清朝三個世紀 雖然制造相當數(shù)量,但自清晚期鴉片戰(zhàn)爭開始到清滅亡,流失嚴重解放后歷經(jīng)破四舊、文革之災,能完整保全的實在不多,所估計可以明確鑒定為皇室刀劍者目前已知存世量不足二百把。
在這短短的一百年里,不僅中華民族尊嚴盡失,而且曾經(jīng)豪情萬丈,氣吞萬里的中國鋼鐵刀劍折戟沉沙,黯然逝去。自華夏始祖“黃帝作刀”到滿清滅亡,中國刀劍在世界歷史舞臺和戰(zhàn)爭舞臺雄霸近五千年,拱衛(wèi)神州的疆土,保護龍的子民,立下了不朽的豐功。
雖然中華帝國在最后半個世紀一度敗在了西方的船堅炮利之下,但中國刀劍卻從來沒有給國家丟過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