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眾多的中國企業(yè)而言,買下一家公司或者把自己賣掉,似乎是兩個命題,誠然,收購是公司進入一個新市場的最快捷方式之一,然而,當一家公司面臨著資源、銷售以及市場份額等等難以逾越的瓶頸時,主動地選擇把自己企業(yè)賣掉也是一種積極的選擇
統(tǒng)一潤滑油:找到發(fā)展的“子彈”
在李嘉看來,統(tǒng)一與殼牌的合資與其他的整合并購案例是完全不一樣的,“統(tǒng)一沒有任何的經營問題,每年贏利都在不斷增長,市場也不斷地增長。只是統(tǒng)一要找到發(fā)展的‘子彈’,如果不合資,那么統(tǒng)一的業(yè)績只能停滯不前
作為中國潤滑油行業(yè)中最具成長力的民族品牌,統(tǒng)一潤滑油突然被殼牌并購,的確讓外人迷惑。
兩個月前,殼牌中國宣布購買 “北京統(tǒng)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統(tǒng)一石油化工(咸陽)有限公司”百分之七十五的股份。
親眼見證統(tǒng)一潤滑油成長的李嘉,是這個民族品牌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如今他又親自把自己的“孩子”賣給了全球大鱷。
“難過?沒有,絕對沒有難過,我反倒非常高興,因為我們?yōu)樽约何磥淼陌l(fā)展找到了最好的合作伙伴?!崩罴谓邮堋吨袊聲r代》獨家專訪時說,“我相信我們現在25%的股份比以前我們原有100%的控股賺得更多。我們要看到未來的發(fā)展,而不是眼前的利益?!?/p>
確實,統(tǒng)一潤滑油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好買家——殼牌是全球潤滑油產品的領先供應商,其潤滑油業(yè)務遍布全球120多個國家。而這家集團中從事潤滑油業(yè)務的公司統(tǒng)稱為“殼牌潤滑油”。
“合資后,殼牌不會銷售統(tǒng)一的產品,統(tǒng)一也不會銷售殼牌的產品,但彼此會相互給對方做代加工,殼牌統(tǒng)一明年的計劃是增長40%?!比缃?,在李嘉的新名片上,已經赫然是殼牌統(tǒng)一潤滑油公司的總經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一直以來,統(tǒng)一潤滑油只是一家獨立的潤滑油調和企業(yè),因為它沒有上游資源的生產企業(yè),“只能靠自己的技術,買別人的原材料,靠自己的市場去做產品,主要靠技術與產品的創(chuàng)新來滿足企業(yè)的發(fā)展?!崩罴握f。
這種情況就意味著,統(tǒng)一潤滑油不能自己主導發(fā)展,沒有自身的上游原材料資源,就必須要看別人的臉色生存發(fā)展,甚至會被迫停產,這也是這家如日中天的企業(yè)所不能接受的。
李嘉坦言,當統(tǒng)一潤滑油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以后,原材料的限制就非常的緊張,所以必須需要上游有支持,然而要想得到上游支持,只能與世界上包括殼牌等幾家著名的企業(yè)合作,只有他們才有基礎油料供應。
其實,早在2004年,統(tǒng)一潤滑油就已經想到要和擁有上游資源的企業(yè)合作發(fā)展。統(tǒng)一選擇殼牌進行合資,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企業(yè)今后的自身發(fā)展,還有經銷商及員工的未來發(fā)展。
對于外界猜測統(tǒng)一是否是因自身資金問題而選擇合資的問題,李嘉顯得很無奈,“合資之前,我們企業(yè)經營的非常好,前三年,統(tǒng)一潤滑油市場增長是非常的好,更不存在缺錢的問題,就是自身發(fā)展的原材料不夠?!?/p>
在李嘉看來,統(tǒng)一與殼牌的合資與其他的整合并購案例是完全不一樣的,“統(tǒng)一沒有任何的經營問題,每年贏利都在不斷增長,市場也不斷的增長。只是統(tǒng)一要找到發(fā)展的‘子彈’,如果不合資,那么統(tǒng)一潤滑油的成績只能停滯在一個地方,根本不可能會有增長的可能性?!?/p>
根據數據,中國潤滑油行業(yè)的每年總體增長都在10%,然而,沒辦法更快前進的統(tǒng)一潤滑油卻因為原料問題,不得不面臨市場份額逐漸下滑的局面?!八砸欢ㄒ朕k法解決原材料的問題,才可以讓市場繼續(xù)不斷增長?!崩罴伪硎?。
當統(tǒng)一遇到殼牌
為原料四處奔波的統(tǒng)一潤滑油在去年4月份,主動與殼牌開始了最初接觸,經過一年多時間,雙方在今年8月2日簽約——整個談判過程沒有任何的波折,順利程度甚至讓李嘉都覺得很意外。
殼牌潤滑油業(yè)務首席執(zhí)行官大衛(wèi)·皮瑞特一語道出了其中緣由:“中國將是全球潤滑油工業(yè)新的增長點,就消費品潤滑油而言,預計到2010年每年遞增10%。因此,這也符合我們的下游戰(zhàn)略,即通過在高增長市場的資產組合中,取得更贏利的下游業(yè)務?!?/p>
統(tǒng)一與殼牌的合資,也使得殼牌成為中國潤滑油市場排名第一的國際能源公司。中國潤滑油市場增長迅速,估計每年市場需求量為60億升,合資后,殼牌在中國潤滑油市場的份額位居第三,并將殼牌全球成品潤滑油的產量提高了8%,并使殼牌潤滑油產品在全球成品潤滑油市場占到16%的份額。
李嘉表示,合資以后,殼牌不僅可以給統(tǒng)一直接供應上游原材料,還可以給統(tǒng)一帶來最新的技術,這也是統(tǒng)一潤滑油最為需要的。
合資后的“殼牌統(tǒng)一公司”將繼續(xù)生產和銷售統(tǒng)一品牌潤滑油,保持統(tǒng)一原有管理團隊,如今,統(tǒng)一已經更名為殼牌統(tǒng)一潤滑油,新公司管理層依然是原有的班底,殼牌公司只派過來一個中國管理人員。
合資公司副董事長,原統(tǒng)一石化董事長霍振祥告訴記者:“統(tǒng)一的產品和品牌與殼牌的互為補充,有一系列產品,適用于轎車,摩托車,重型卡車和工業(yè)用戶,在全國擁有2000家經銷商和90,000家零售商。統(tǒng)一在中國有三家潤滑油調配廠,年產能達60萬噸。”
對于統(tǒng)一與殼牌中國集團的合資,殼牌中國集團主席林浩光說:“與一家成功的中國企業(yè)控股合資表明了殼牌在東方市場實現戰(zhàn)略增長的能力,并確立了殼牌在中國領先的國際能源公司的地位。這同時意味著為殼牌引進更多的中國人才,進一步體現了殼牌對中國的承諾?!?/p>
“多一份潤滑,少一份摩擦”
其實,自2003年以來,中國潤滑油行業(yè)就一改往年的沉默,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
當時,統(tǒng)一潤滑油因為其經典的廣告語“多一份潤滑,少一份摩擦”被人們所熟知。據說,在美伊戰(zhàn)爭打響五個小時以后,統(tǒng)一的廣告就在央視播出,在廣告播出后,統(tǒng)一潤滑油的銷售量提升了300%,因此這匹黑馬也就躋身進入了中國潤滑油行業(yè)的第一陣營,與中石化的長城潤滑油、中石油的昆侖潤滑油共同成為中國潤滑油行業(yè)的三大巨頭。
李嘉表示,國內潤滑油行業(yè),只有自主品牌的發(fā)展才能改變外資品牌的暴利時代。在他看來,在北美和歐洲只有171個潤滑油廠,而中國有4500個潤滑油廠,但是在高端產品領域國內潤滑油品牌只占20%,其余80%都是低檔的產品。
“那些高端產品都被國際巨頭占領,中國自己的企業(yè)只能做那些沒有錢賺,質量不好的產品。同時國內潤滑油行業(yè)里面卻假冒偽劣產品盛行,這就是潤滑油行業(yè)的狀況?!崩罴握J為,要打造國內潤滑油行業(yè)的自主品牌,首先要開發(fā)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
在李嘉看來,統(tǒng)一現在應用多品種的戰(zhàn)略——用多種產品分別占領不同市場,尤其占領中高端的市場,統(tǒng)一的產品戰(zhàn)略不受國際合作伙伴的限制,隨時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調整產品開發(fā)和產品戰(zhàn)略,所以統(tǒng)一有中國最強的潤滑油線和最快的產品更新速度。統(tǒng)一現在接到一個客戶需求到出樣品只有21天時間,是行業(yè)最快的。
經過十年的發(fā)展,統(tǒng)一潤滑油平均每年的增長速度超過了60%,潤滑油中高端產品也已經占到統(tǒng)一整個產品銷售比重的95%。
在與殼牌合并之后,是否能繼續(xù)實現統(tǒng)一潤滑油的民族品牌的理想,或許,還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到的是,當這家民營企業(yè)找到了自己的短處,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主動的尋求并購時,不禁讓人為之慶幸。
徐工:“不賣,就只有等死”
經過一年的沸沸揚揚和歷經波折,私人股本基金凱雷和徐工集團在原收購協(xié)議面臨失效的前十天——即2006年10月16日——再次簽署修訂協(xié)議:凱雷收購比例由原來的85%降低至50%,收購完成后,徐工機械的控制權仍在中方手中。
凱雷的官方態(tài)度依舊保持沉默,而自稱已經“臭名遠揚”的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事后對記者說:”整整一年,我們限于保密協(xié)議,不能就協(xié)議對外作任何解釋,在輿論上頗為被動。現在我們可以宣布,修訂協(xié)議是在相關政府部門的關心下達成的,我們期待在年內聽到佳音?!?/p>
或許這樣的結局對雙方都是件好事:因為如果交易最終獲批,總比全部泡湯的好。況且徐工集團的問題是急待解決的,盡管在收購數額上少了許多。
按照修訂協(xié)議,凱雷將以18億元購買徐工機械50%股權;相比之下,舊協(xié)議是以3.75億美元購買85%股權——徐工集團少套現了12億元現金。王民表示,18億元用來解決債務和歷史遺留問題,差不多夠了。
“徐工不賣,就只有等死”
早在今年4月,本刊記者在徐州實地調查時得出,徐工的真實狀況不容樂觀,以至知情人士有這樣的疑問:”徐工這么虧,凱雷為什么要買?“但是現在,凱雷是注定要扛起這個包袱。
“當時媒體報出來是凱雷,而徐工沒有選擇實體企業(yè),我們都感到太意外?!睍r隔半年,一位徐工內部人士還是很激動,“徐工這么虧,凱雷為什么要買?很明顯,這不符合市場運作的規(guī)律?!?/p>
徐工虧損,在當地不是什么新鮮事。而徐工集團下屬的四大主機廠——工程廠、裝載機廠、重型廠、筑路機械廠中,工程廠的情況可能最糟。
知情人士對《中國新時代》記者說,工程廠近一年來的產量,還比不上以前三個月的產量;最糟糕的是,春節(jié)前一個月的產量不如以前一天的。另一位徐工集團內部人士也說,工程廠的壓路機,在2004年以前市場占有率達到60%以上,每月產量800臺,此后開始急劇滑坡。
位于徐州市中心以西礦山東路的徐工科技(000425)子公司——徐工筑路機械分公司(原工程廠),該廠生產壓路機,攤鋪機等。徐工科技黨委副書記李貞及總經理助理劉建梅,均不愿就企業(yè)虧損狀況接受《中國新時代》記者的采訪。
記者從徐州市政務官方網站查到的數據顯示,2005年徐州市主要工業(yè)產品產量統(tǒng)計中,壓實機械產量下降,全年為2434臺,比上年下降44.2%。
徐工集團研究院一位工作人員對《中國新時代》記者分析說,前些年基礎設施建設過火,壓路機等產品市場上租賃多、購買少,由于租賃的方式就已經能滿足需求,“所以工程廠的日子的確不好過?!?/p>
有消息說,由于工程廠的產量太小,現在徐工科技把鏟運機械分公司(原裝載機廠)的部分產品,轉入工程廠去生產,而企業(yè)也在靠貸款硬撐。
一位知情人士也提出,工程廠“新品沒開發(fā)出來,市場不會打”,那么如果收購不成功,“工程廠必然走向終點”。
徐工集團研究院另一位研究員也向本刊說,徐工集團現在整體處境的確很艱難,廈工、柳工、龍工等重工企業(yè)在某些產品產量上(比如裝載機)早已超過徐工。
“徐工不賣,就只有等死。”知情人士說。
那么,如果交易不成功,勢必將波及徐工集團2萬多人,再加上與之聯(lián)系的龐大供應商、配套企業(yè)和經銷商們,還有數萬個家庭受到影響,”這是政府不希望看到的“。
重整河山的機會
其實,交易如果如期獲批,徐工將得到機會重整河山。
和以往等待過程中時間無法明確不同,隨著《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yè)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的頒布,徐工被收購案開始變得明朗。
商務部發(fā)布2006年第10號令,修訂后《規(guī)定》自2006年9月8日起施行,其中明確規(guī)定,將在90天內對收購事件做出明確批復。新協(xié)議于10月16日簽署,意味著將在明年1月中旬前,得到明確的批復。
在管理層權力安排和合作事項方面,徐工也在朝著有利方向前進。
按照之前的方案,徐工機械董事會由9名董事組成,其中2名董事由徐工集團委派,6名董事由凱雷委派,其余1名董事由總經理擔任。此外,董事長將由凱雷委派的董事?lián)危?名副董事長由徐工集團委派的董事?lián)巍?/p>
而在新方案中,董事會的權利格局發(fā)生了重大變化,董事長和總經理將均由徐工集團委派擔任,徐工集團和凱雷委派的董事人數相等,即董事會人數為偶數。
有知情人士對媒體表示,董事會成員將在10名左右,董事會成員雖然為偶數,但卻不影響重大事項的表決,“因為任何重大事項,都需要董事會1/2以上的董事通過。”他特別強調:“這意味著,無論是徐工集團還是凱雷,均對重要事項的決策擁有一票否決權。”
此外,新方案還對部分核心條款進行了修訂,但對其中的毒丸計劃和懲罰性條款都予以了保留。
所謂的懲罰性條款,是指凱雷承諾在收購完成之日起三年內幫助徐工機械引進發(fā)動機等兩個項目,如果沒有履行承諾,凱雷需支付1500萬美元的罰款。
而由于本次的協(xié)議是基于上一份協(xié)議的修訂協(xié)議,所以上一份協(xié)議中的條款仍然有效,其中有規(guī)定,在收購完成前,徐工機械的損益由原股東方承擔。而根據徐工內部人士提供的數據,徐工重型機械今年的凈利潤5億元,這意味著,徐工機械在近一年的時間里,最少獲得了5億元的凈利潤,這部分利潤則由原徐州市國資委享有——這可能是收購案遲遲未有批復的一個“意外”收益。
對凱雷而言,從85%降到50%,很難說這還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收購行為,也許叫做合資或許更為恰當。
但不論從哪個角度看,引發(fā)2006年“反外資并購浪潮”的凱雷收購徐工案,都是一個旗幟性事件,徐工收購案的完結將意味著新的外資并購浪潮的興起。
順馳中國:重新做一家“好公司”
香港路勁基建有限公司收購順馳中國案,繼續(xù)在加速度。
11月7日,路勁基建在香港聯(lián)交所再次發(fā)布公告,宣布以3.7億元人民幣收購蘇州順馳全部資產,將原定于最后完成的第三步收購計劃提前。
根據公告,路勁下屬公司雋御地產通過其全資子公司常州宏曦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以4930萬元購買蘇州順馳全部注冊資本,另斥資3.207億元用于支付此前順馳所欠貸款及債務,相當于以約3.7億元收購了蘇州順馳——即鳳凰城的全部權益。
如此,雙方協(xié)議的收購任務過半,目前,只剩下順馳B。11月9日,順馳中國品牌傳播中心傳訊總監(jiān)孫穎也向本刊證實了這點,但婉言拒絕了本刊對順馳未來公司發(fā)展及項目走向的采訪要求,稱“現在還不是說的時候”。
自從2002年起,狂飆拿地4年的黑馬順馳,現在終于要拐彎前進了。
12.8億元是底線
三個月前,路勁基建有限公司在香港聯(lián)交所發(fā)布公告,披露日前與順馳中國控股有限公司達成股權轉讓協(xié)議,將有意以12.8億元購買順馳中國55%股權及其所屬蘇州鳳凰城項目。
該協(xié)議將順馳中國資產分為順馳A、順馳B、鳳凰城三項,并分別確定了完成收購時限及收購權重、價格。其中順馳A作價5億元轉讓55%股權,收購時限為六個月;鳳凰城項目作價3.8億元,100%股權轉讓,時限九個月;順馳B作價4億元,轉讓55%股權,轉讓交易時限為一年。
收購完成后,路勁占順馳股份達49%,其母公司惠記(占股份45.88%)占5%,其他獨立董事占1%。另一項資產--位于蘇州的鳳凰城則以項目形式轉讓,其中路勁占股65%,深圳控股占35%,其開發(fā)面積達130萬平米。
但是,在協(xié)議時限還不到2個月的時候,路勁入股順馳的速度就快得有些驚人。
10月20日,路勁在香港聯(lián)交所發(fā)布公告,宣布以4.92億港元完成了對順馳A55%股份的收購。
根據公告,路勁下屬公司雋御地產通過全資子公司雋御投資以4.455億元收購順馳A 49%股份;賢富(路勁母公司惠記的另一子公司)則斥資4550萬元收購其5%股份;深圳控股執(zhí)行董事張化橋以900萬元收購其1%股份。深圳控股為路勁第二大股東,張化橋亦為此次路勁收購順馳的牽線人。
12.8億元的收購價看來就是順馳資金鏈的主要缺口?!斑@12.8億是我們談判的底線和原則?!蓖艉瞥姓J,“也是引入路勁的現實目標。”
據路勁審計,順馳A即順馳地產欠銀行貸款達7億元,欠土地出讓金7億元,共計14億元;順馳B即順馳濱海欠銀行貸款16億元,欠土地款16億元,共計32億元。另鳳凰城項目已償清銀行貸款,但仍欠土地款達20.6億元。由此,順馳中國負債總計高達66.6億元,這個數目是外界猜測的30億元負債規(guī)模的兩倍。
但另一方面,路勁對其資產項目銷售預期頗高——順馳A達105億元,順馳B達144億元,鳳凰城達83億元;作為衡量地產公司價值的重要指標--凈資產估值(NAV),則達19.3億元。
路勁為順馳籌劃的目標是在三年內完成獨立上市;上市前,路勁將于2006年至2008年,每年于順馳A獲得利潤總額的20%;從2007年至2009年,每年從順馳B獲得總利潤的20%。
順馳此次轉讓股權的行動,被普遍看成“順馳模式”的破產。
“害群之馬”還是黑馬?
所謂“順馳模式”,即2002年土地“招拍掛”政策施行后,孫宏斌制訂的一系列快速擴張計劃。其特點是不惜以極高價格拍得土地,在預付小部分定金后,再以盡可能快的速度啟動項目建設,迅速推向市場,以銷售抵償所欠土地款及銀行貸款。
自2003年8月開始,順馳先后從石家莊、北京、上海、蘇州、南京、武漢、鄭州、長春等城市獲得了10多塊土地,出現多次成交價兩倍于起拍價的情況。
2003年9月,順馳以5.97億元的價格將石家莊009號地塊拿下,令出局的河北卓達集團頗為憤懣。三個月以后,順馳以9.05億的天價拿下北京大興區(qū)黃村的地塊,使國字頭的天鴻集團出局。2004年1月,順馳又以27.3億元拍得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的一塊地。
一時間,順馳所到之處,地價都會大幅上升。引得不少同行斥孫宏斌為\"害群之馬\",并批評順馳破壞了行業(yè)的潛規(guī)則。
急速擴張之后,順馳手中儲備的土地面積達到了1200萬平方米,僅用于買地的錢款就達到70個億。同時,在一年之內,順馳也從一個地方公司變身為一個全國性的公司,企業(yè)員工發(fā)展到8000多人。
此時,孫宏斌躊躇滿志,狂放不羈,偏執(zhí)的去推行自己的戰(zhàn)略,對任何地產大腕都不以為然。2004年,萬科的銷售額不過是六七十億,順馳卻公然宣布,他們將在2004年做到100億的銷售額。事實上,年底他們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
當年的孫宏斌如此解釋自己的戰(zhàn)略:”其他房地產商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土地價格,和過去比較,我們看的則是未來。我們進入一個城市是戰(zhàn)略進入,而不是項目進入?!?/p>
或許是孫的頗善言辭給了他自己很多心理暗示,致使他一直對“未來”充滿樂觀。今年3月,孫在天津宣布復出的時候,他對本刊記者的話語依舊顯得有些高調。
“我這人不喜歡說虛的假的,但是我們的苦難是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你看順馳在天津的發(fā)展歷程,每個階段都有人說順馳不行了。從1994年開始,拿世紀城的時候,拿藍水的時候,很多人都這么說。什么人會創(chuàng)造困難?就是有理想的人,你有追求的時候會碰到困難!
“即使是現在,我也覺得那時候我們的決策是對的。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是一個全國性的公司、全國性的品牌。三年前,除了在天津,有誰知道順馳??!”
但是在蘇州,可能人人都會知道鳳凰城的主人已經是路勁了——鳳凰城似乎早已成為順馳的“雞肋”。本刊今年3月在蘇州的實地調查得知,鳳凰城加速了順馳的資金鏈緊張程度。
鳳凰城問題中的土地款27億,銀行貸款1億,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都不同程度變成了順馳的沉重負擔。以至于引發(fā)延期交房、業(yè)主抗議危機。
而孫宏斌也對《中國新時代》承認資金問題的確存在:”這個項目長期來看沒有問題,這只是暫時的困難,一方面是市場的原因,一方面是操作上的原因。對市場的判斷要樂觀一些,消費量小,壓力大,這是我們操作上的失誤。但所有資金都會解決。“
解決辦法就是“賣”
現在看來,解決的辦法就是“賣”。這也許是真實的孫宏斌早就料到的。
2004年4月底,宏觀經濟形勢突變,銀行惜貸。5月中旬,順馳在天津天鵝湖召開了600人的中層大會,決定下半年的工作重點是”聚焦銷售“,而不是瘋狂拿地。
之后,順馳又謀求在香港上市,期望解決資金難題,可惜以失敗告終。消息人士告訴記者,順馳中國的資產負債率一直很高,高于業(yè)界平均水平。
時間進入2005年,宏觀經濟形勢變得愈發(fā)嚴峻。2005年3月16日,央行公布房貸加息,對房價的快速增長未見明顯效果;10天后,國務院公布《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通知》。5月11日,建設部等七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做好穩(wěn)定住房價格工作的意見》。文件一出,持幣觀望氣氛彌漫全國。
順馳中國的戰(zhàn)略也開始發(fā)生變化。在人事變動上,2005年1月,汪浩出任順馳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原董事局主席張桂宗改任執(zhí)行董事。
汪浩上任后,順馳進入”戰(zhàn)略調整“,由以前的快速擴張、瘋狂拿地變?yōu)橹攸c”關注產品,關注客戶,關注投資者,提高利潤率,穩(wěn)健經營,提高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整整一年,汪浩一直在強調利潤。
這一調整持續(xù)到今年2月結束,順馳中國的管理架構由”集團總部-區(qū)域公司-城市公司“的三級架構調整為”集團總部-城市公司“的兩級管理架構,原區(qū)域公司職能與集團總部職能合并。架構調整后的順馳中國下設11個城市公司,分別為北京、天津、上海、武漢、蘇州、無錫、鄭州、洛陽、山東、石家莊、重慶,由總部直接管理各城市公司。
消息人士還透露,去年順馳一直在尋找資金,傳出摩根斯坦利房地產基金將向順馳投資1億美金的傳言,最后此事也以失敗告終?!被蛟S是順馳的利潤率太低的緣故,我聽說他們給投行的計劃書中,順馳的利潤率僅為3%-5%?!?/p>
孫宏斌也承認確有此事?!蔽覀內ツ曛赃t遲沒有進行資產重組和布局調整,就是因為一直在等風險投資的錢。11月份,風投的錢無法到位,我們便開始著手進行資產調整?,F在我確實缺錢,但是不會跟風投再去談。等6月份所有的問題解決完以后,我再跟資本來談,到時候也不會是現在這個價格?!?/p>
事實上,順馳資金緊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說順馳要倒閉的說法也不是今年才有,幾乎每當順馳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有各種傳言。
盡管順馳中國的全國化擴張并沒有成功,但是它也沒有死,孫宏斌本人對順馳的未來還是很有信心的,”所有的調整都會在六月份之前結束,我相信,調整后的順馳應該是一家很好的公司“。
在與路勁合作后,順馳重新找回了成為一家“很好的公司”的可能。從孫的公開表態(tài)來看,他已經把重心重新回到天津,在自己的老根據地\"重拾信心,重振雄風\"。